一间商铺的“秘密使命”

说起“老梅城”,当地人都会习惯性指向梅州城区的北边。这个建于北宋时期的千年古城,是梅州很长一段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城内繁华热闹,学院、宗祠、民居、店铺林立,应有尽有。
走进梅城老街,一栋栋颇具沧桑感的骑楼仿佛是凝固的记忆,由于保护得比较好,这些古色古香的百年店铺仍在继续做生意。孰不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这闹市中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隐蔽的地下交通站。
就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时刻惊险的战场上,一名名默默无闻的红色交通员,用鲜血和生命演绎了一个个真实版的“潜伏”故事,为古城留下了一抹抹鲜艳的红色记忆。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钟 戈
(梅州市委党史办、梅江区党史办对此文亦有贡献)
设立站点
在最热闹的地方
做最隐秘的工作
穿过古老悠长的巷口,站在“泰康路66号”这座充满历史感的骑楼前,只见行人往来、车水马龙,充满了烟火气。日杂店的老板娘在店门口坐着,看到熟客前来,便立马起身热情地招呼。
时间回到1942年6月,同样的骑楼、同样的喧闹街市,日杂店变回了隆发米店。彼时的掌柜张弢刚刚辞去了肩一小学教职,投靠了一位有威望的族人,也就是隆发米店的店老板。
从表面看,难以想象这家位于街口的米店,其实是中共潮梅特委、梅县工委交通联络点,而张弢就是交通支部的支部书记。原来无论是之前的肩一小学教员,还是此时隆发米店的掌柜,都只是张弢的掩护身份。
当时,梅县交通支部有两个支点,一个是泰康路66号隆发米店,还有一个是凌风东路249号生活社米店。一开始,交通支部同时以肩一小学和生活社米店为联络点开展工作。后来,随着张弢的转移,联络点才由肩一小学变成了隆发米店。
1942年发生的“南委事件”,是张弢决定改变隐藏地点的关键。事件发生后,潮梅特委暂时停止组织活动,原潮梅特委特派员林美南和特委机关隐蔽在梅县城郊乌廖沙菜园。“南委”联络员李碧山则隐蔽在大埔县,继续领导潮梅的地下工作,而张弢则来到隆发米店继续隐蔽。
后来,梅县改由李碧山领导,而张弢便担任李碧山的交通联络工作。“他不避艰险与原来有过组织关系的同志保持书信联系,使这些同志通过他和潮梅党组织的负责人保持一定的联系,为1944年冬梅埔地区重新恢复党组织活动、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干部资源。”梅江区党史办主任江文秀说。
1945年1月,生活社米店交通站被敌人破坏,谢禄秀被捕入狱。为避免暴露,张弢被安排到梅西李坑李发英的老家暂避,局势平静后又泰然地回到隆发米店继续工作。
张弢所在交通联络站的保存,为后来解放战争粤东武装斗争的开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5年初,张弢接到命令,即刻以交通联络站的名义,发出函或电,将交通联络站所联系的同志一一召回来梅埔地区参加工作。这一举动,促成了闽粤边梅州抗日韩江纵队的迅速建立和党组织的快速恢复。
同时,原交通员温万兴、严明等3人在丰顺县叶田乡被捕,从丰顺转解至兴宁,被监禁在国民党闽粤赣边区总指挥部的牢房里。也是因为张弢所在的交通联络站,他们3人才能陆续接到家属和张弢发动的一些党员学生捐助的钱物、药品的接济,改善在监狱中的生存条件。
泰康路和凌风东路同属于当时的梅州古城,在这里设立交通联络站无疑是个明智之举。“这里靠近渡口,上世纪初借侨资之风,古城骑楼兴起、商埠林立。城内商贸繁忙,往来人员繁杂,有利于交通联络站的隐藏。”江文秀说。
记者从梅江区党史办了解到,仅从1937年到新中国成立,有记载的地下联络站就有不少。如位于马石下的新生印刷厂,是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中共南方工委地下联络站;位于义化路的大众书店,是中共梅县城区区委党组织秘密据点;位于元城路的裕安祥青果店,是中共梅县中心县委交通站……
在繁荣商业的掩护下,中共安排在古城里大大小小的地下交通站点,犹如安插在敌人心脏周围的耳目与喉舌,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敌周旋
以商贩身份
传递密信护运输物资
“由于当时交通线和交通站是绝密的,所以有些站点即使相隔一条街,互相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梅州市党史办主任邓文庆告诉记者,每个交通站都有专门的线人,从不发生横向联系。这也是为了避免一个站点遭到暴露后,其他站点不至于全军覆没。
由于它们的绝密性,很多关于红色交通站的故事和资料,只能通过寻访当事人和一些领导干部的答询信件等,碎片化地拼凑出历史细节。
作为交通站的成员,他们的任务非常繁重,不仅要在危险中传递情报和物资,还要接待、护送重要人物。为了保证任务能够在暗中顺利完成,他们每天上演着现实版的“谍中谍”。
为积蓄革命的有生力量,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共地下党先后制定了“十六字”方针和“三勤”政策,即“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以及“勤学、勤业、勤交友”。
而作为“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化形式,“三勤”政策使中共地下党在巩固党组织的前提下,做到积极隐蔽。其中,勤学和勤业是勤交友的前提条件,而勤交友既是勤学和勤业的目的,也是隐蔽精干的保障。
在“十六字”方针和“三勤”政策指引下,中共地下党人点点滴滴的统战工作终见成效。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艰苦、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机警的智慧和灵活的方式与敌周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种任务。
在元城路的裕安祥青果店,小商贩杨微仪便长期担负着交通员的任务。她是叶剑英的国文老师杨徽五之女,教育界著名人士杨广存的姐姐。生在教育世家的杨微仪,早早便加入了革命队伍。
她先后在梅城上市社甸背和元城路中段开设小食店和裕安祥青果店,作为梅县城区区委地下党一个交通联络点,后来正式建立“裕安祥”为中共梅县中心县委的地下交通站。
不要小看这家小店,它不仅掩护了党的地下活动,还帮助杨微仪维持着全家生活及招待来往同志的膳宿,减轻了党的经济负担。
由于梅城地处交通中心枢纽,杨微仪作为中心县委交通员,经常奔走于梅城至梅县湾下、泮乡、南口、丙村、西阳、松口和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以及闽西等地之间。
她在小商贩身份的掩护下,秘密掩护往来进出的上级负责同志,为游击队购买和输送子弹、药品及其他军用物资,传递密信、情报,转运和散发登载有解放大军和地方游击队胜利喜讯的传单、捷报或报纸到白区各地。“渐渐地,各地地下党来往的同志都知道,梅城的‘四姆’是位慈祥、可靠、不辞劳苦的革命母亲。”江文秀说。
1940年5月,梅县“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她为营救7位爱国学生和探视监狱而昼夜奔波,直到7人平安出狱;党组织恢复活动后,她帮助从外地回来的同志积极找寻组织,恢复关系;1946年至1947年间,一批女党员要生小孩,也是她护送女党员到医师诊所,直至安全分娩……
而其中的各种凶险,或许只有杨微仪自己知晓。不可否认的是,中共梅县中心县委交通站“裕安祥”在杨微仪的主持下,为保护梅县城区及其周边党组织和地下党同志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登记造册
“一城两翼”
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梅城以北,梅石路街口,鳞次栉比的骑楼街中,一座写有“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的两层小楼常常会吸引众多游人驻足。这里便是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中共南方工委地下联络站,新生印刷厂旧址。
当年,根据时任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的指示,命时任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陈华在马石街口(今梅石路)择租一双层的较好店铺,以华侨名义开建新生印刷厂。
印刷厂的一楼专门翻印出版《民报》和各种进步书刊,同时办起了启蒙书店,推销书报。并组织梅城流通书报活动,以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二楼则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由中共潮安城区区委委员兼职工部长、潮汕中心县委委员王华生负责。
王华生公开职业是印刷工人,其实是边区省委直接领导的梅县地下交通站站长,担负着边区省委与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重庆)之间的秘密联络。
“这个印刷厂设立于1938年,即使在国民党当局反共摩擦加快的时候,它依然秘密坚持着。一直到1943年5月,方方决定撤离梅县转移潮汕,新生印刷厂才结束业务活动。”江文秀说。
英雄远去,精神永垂。
近年来,随着梅江区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昔日古城脱去了破旧的“外衣”的同时,也留住了历史文化记忆。独具民国风情特色的元素得以保留,客家雕花门窗、滴水瓦面等破损外立面得到了修复,建筑结构加固,基础设施优化提升。
江文秀告诉记者,如今能找到确切旧址的地下交通站,只有隆发米店、生活社米店和新生印刷厂。其余有些因为记载不详或古城改造,已找不到旧址。
为留住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梅江区将交通联络站旧址纳入了“一城两翼”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计划当中。
“经过深入挖掘,我们共发现了100处红色资源。按照计划,我们将建立革命遗址名录,分级认定,做好抢救性修复和保护工作,做到革命遗址发掘工作村级全覆盖、遗址保护镇级全覆盖,确保登记造册。”梅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友德说。
接下来,梅江区还将实施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工程,科学地规划红色旅游,把分散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同时完善相应的文化、体育、休闲、服务、标识等配套设施,使旅游配套设施与红色革命遗址相得益彰,“红绿”融合。
相关
神秘的梅城地下交通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老梅城闹市中设置地下交通站,传递密信、护送物资,上演真实版“潜伏”故事。
新生印刷厂
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中共南方工委地下联络站旧址
1938年10月,李碧山第二次担任梅县中心县委书记,根据时任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的指示,命时任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陈华在马石街口择租一双层的较好店铺,以华侨名义开建一印刷厂(即新生印刷厂),建立地下治交通联络站,命王华生负责。
王华生以开办新生印刷厂作掩护,担负着边区省委与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重庆)之间的秘密联络。据他回忆,此交通站只对上,不对下,也不发生横向联系。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后,南委领导人疏散活动经费,主要靠新生印刷厂负责解决。1943年5月,方方决定撤离梅县转移潮汕,新生印刷厂遂结束业务活动。王华生立即赴汕头与方方同志会合,然后护送方方至重庆南方局。
生活社米店
中共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
1941年初,中共潮梅特委成立,梅县中心县委撤销改为梅县县委。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发展需要,县委决定成立直属的交通支部,由县委书记直接领导,指派张弢任支部书记,成员有谢禄秀(即谢淦青)、温万兴等。其中,谢禄秀则在其父与人合伙开办的生活社米店(在梅城凌风东路中段)当店员。
交通支部同时以肩一小学和生活社米店为联络点开展工作,张弢、谢禄秀各坐镇一个点,由温万兴负责跑线。县委的秘密信息、函件、钱物先由一个住县委机关的小孩送到张弢或谢禄秀处,然后再交由温万兴送出。
隆发米店
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潮梅特委、梅县工委交通联络站旧址
1942年6月的“南委事件”后,潮梅特委暂时停止组织活动。梅县直属交通支部书记张弢为了更好地隐蔽和坚持斗争,来到了梅城泰康路隆发米店当掌柜。
在中共党组织停止活动期间,梅县有些同志疏散到外地,有的在外省外县隐蔽。张弢不避艰险与原来有过组织关系的同志保持书信联系,使这些同志通过他和潮梅党组织的负责人保持一定的联系,为1944年冬梅埔地区重新恢复党组织活动,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干部资源。
凌风东路大安西药行
中共南方工委梅城交通站
1940年10月,南方局决定国统区地下党组织的工作从党领导的公开工作分开,成立领导广东(含香港、澳门、海南)、广西、江西、湖南4个省的南方工作委员会,以方方为书记。王华生被调到南委任交通员,主要任务是接转南方局汇给南委的经费。并担负邻近潮汕沦陷区的地下交通工作,公开职业是梅城凌风东路的大安西药行“行江”,类似于现在的采购员。
凌风东路南委梅城交通站建立至今已有80年。在抗战时期,它是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上与中共中央、南方局,下与所辖省市地方党组织相互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传送党的文件、护送党的干部、运送各种物资等重要职责。
义化路大众书店
中共梅县城区区委党组织秘密据点
1937年11月,为了迅速开展梅县抗日救亡工作的新局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深入到各阶层中去,当时的梅城市委书记黎邦筹组开设了新华杂志社。
1938年春节期间,在中山大学读书的谢锡琴和谢双庆回到梅县,入股新华杂志社,并改名为大众书店。书店共3层:底层卖书,二层住人,三层后办流通书报社。大众书店开业,进步书刊一应俱全,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黎邦和李碧山经常在那里出入。事实上,当时二楼已成为中共梅县城区党组织联系的秘密据点。
元城路裕安祥
中共梅县中心县委交通站
1937年12月,梅县中心县委和梅县城区区委为了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指示杨微仪先后在梅城上市社甸背和元城路中段,开设小食店和裕安祥青果店。作为梅县城区区委地下党一个交通联络点,后来正式建立“裕安祥”为中共梅县中心县委的地下交通站。
这个交通站点,接待和掩护了包括梁集祥、廖伟、陈明、王立朝、黄戈平(汉琴)、张英、蔡元贞、古素梅、姚秋实、李蕙若、陈德惠、熊钦海、潘佛章、陈家震、侯巧如、侯秀如、侯晴如、梁练、马添荣、李国瑶、邹传辉等一大批同志。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经常进进出出于裕安祥,都曾得到过杨微仪的帮助。期间,杨微仪或当交通员送情报,或掩护同志们开秘密会议,从未出过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