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这一家:祖孙三代皆从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莉 记者 颜石敦

夜幕下的临武县汾市镇土地村,一处老屋亮起了久违的灯火。

这是老支书雷毅家的旧宅。狭小的客厅内,挤满了的村民;大门外,黑压压的村民关切地探着头。

“老革命,给我们讲讲您上战场,还有你们一家三代从军的故事!”得知雷老回老家了,村民都想听听这位95岁高龄、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亲诉他们家的历史。

4月13日,记者满怀崇敬,走近这个军人红色家庭,倾听雷毅老人回忆峥嵘岁月。

1926年11月,雷毅出生于土地村一个贫苦农家。他4岁丧父,母亲改嫁,靠着奶奶的拉扯、伯伯的供养艰难成长,干散工、当苦力,吃了不少苦头。

1949年春,雷毅离开家乡,经临武土桥到广东连州一带,加入了革命游击队。这个毅然的选择,悄然为这个家族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中,雷毅先后加入广东东江纵队、西江纵队、连州支队以及广东军区十二团等多支部队,辗转战斗在广东广州、连州、韶关和湖南桂阳、宜章、汝城等地,立下显著战功。他因读过书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还担任部队文干班班长、文化教导员,负责给战士们补文化课、上思想课。

在广东连州的一场战役中,雷毅执行炸碉堡任务时,左肩中弹,不幸负伤。1954年10月,雷毅执退伍,担任临武县商业局统计员。1962年,他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第一线,先后到汾市公社工作,担任土地大队支书。

从部队到地方,从工作到生活,雷毅身上的军人品格从未改变,对子女教育得最多的是“永远跟党走,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炮火轰鸣,国家发出战时征兵令。雷毅鼓励大儿子雷建雄入伍参战:“我和你母亲都参加了革命,你的大舅舅唐继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好男儿就要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雷建雄从父亲手上接过沉甸甸的“钢枪”。同年11月,雷建雄进入对越自卫反击战部队二十二团35405部队,任集训班班长,后转至桂阳武装部服役,于1983年退役。

“4年军旅生涯,我明白了坚韧和担当的精神内涵、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常在雷建雄的内心泛起波澜,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去当兵历练。

雷建雄不知道,从小听爷爷和爸爸讲军队故事,大儿子雷林鹏心中对“军人”二字早已燃起了向往的火苗。

2004年,18岁的雷林鹏报名应征,进入火箭军某部参军,成了雷家第三代军人。

“永远跟党走,从军报国去。”爷爷雷毅以一名老兵的身份寄语孙子。雷林鹏的入伍,传递着祖孙三代参军爱国的情缘。

入伍17年以来,雷林鹏参与了汶川地震救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谁是终极英雄》录制,当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训练教练员。因表现突出,他多次获得优秀士官标兵、四有军人等荣誉,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军优秀人才士官二等奖。

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是雷林鹏作为现役军人的另一种“勋章”。他说:“参军报国,既是磨砺人生,实现理想抱负的途径,更是热爱祖国的高尚行为。”

雷林鹏入伍4年后,“红色基因”又有了新传承。

2008年,雷林鹏的弟弟、刚满18岁的雷林涛披上戎装,成为武警西藏边防总队的一名戍边战士。“流血不流泪,缺氧不缺精神。”两年戍边生涯,让雷林涛练就了各种本领,持枪射击、擒拿散打等,也让他更多了一份责任心。

退伍后,雷林涛成为了临武县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军事技能教练,他将入伍时的凌云壮志,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如今,雷林鹏、雷林涛都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俩有着同样的默契:“孩子将来长大了,也会鼓励他们去当兵,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