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旷世壮举,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卜金宝
10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竖起时代丰碑。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想起2003年以来在军事新闻工作中拜访过的百余位老红军、老将军,曾经聆听的长征故事言犹在耳,不禁感慨万千。
伟大的长征,告诉我们什么?
历史选择。历史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了正确轨道上来。1930年参加红军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历程,是我军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在解放军报组织红军将士口述长征宣传时,慕名请老前辈回忆长征。他撰文《伟业铸千秋,精神传万代》,其中写道:正确的战略指导是红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关键——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红军受到损失的教训,纠正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使中国革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得以转危为安。
图片
△1981年3月,张震重返安顺场,与当年协助红军抢渡大渡河的老船工合影
原国防科大副校长张志勇将军的经历也佐证了这一点。当年红四方面军南下时,张志勇任红九军25师74团作战参谋。他回忆南下百丈镇的惨败教训,沉痛地讲到:“过去在川陕苏区时,无论是反‘三路围攻’,还是反‘六路围攻’,只要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它就全线溃退。而这次敌人是越失败越是集中兵力要同我们决一死战。四川军阀刘湘集中了十几个旅对我集结在百丈镇的红军部队进行包围,与我寻求决战,要拼死夺回邛崃、名山、雅安线上的百丈镇,打通救援名山被围困之敌的交通要道。因为张国焘南下路线的错误,仅百丈一战,红军就损失近万人。如果当初按照毛泽东同志讲的,北上而不是南下,不会是这样的局面。这个惨重代价宣告了张国焘南下路线的破产,也使我们对正确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图片
△2006年5月11日,本文作者(左)采访张志勇将军夫妇
坚守信仰。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开国将军杨永松说:坚定的信仰,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领会长征精神的一把“钥匙”。否则,很难解释红军将士何以能一次次超越人类生存的极限,跋山涉水,爬冰卧雪,笑傲雪满千山鸟飞绝,创造人间难以置信的奇迹。开国中将、原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更是一语中的:没有信仰的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不可能有战斗力!他16岁参加革命,参加战斗无数,历险几十次,正如他自己所说,“想当年,多少次在敌人的嗷嗷追杀中奋力脱险,在坠落悬崖的瞬间幸免于难,在冰雹肆虐的大雪山上探险带路,在日寇的梳篦‘扫荡’中突出重围,在与敌人厮杀中夺取生路,在茫茫浓雾中误入敌阵,在抵近侦察、靠前指挥中屡遭不测,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面转移出去……”“如果没有对革命事业的信仰,不可能走到今天。”
图片
△2006年11月16日,本文作者(左)采访开国将军杨永松
图片
△2004年7月1日,本文作者(左)在大连采访开国将军曾思玉(中)
勇者胜。各路红军主力由长征之初的20.6万人,减少至长征结束时的5.7万人。这个数字昭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胜利,英雄的红军将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黑格尔说:“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永恒,而且是我们——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在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开国上将洪学智的夫人、红军女战士张文对此体会尤为深刻。长征开始时,她所在的被服厂共有六个班、100多人,长征走到八里铺时,只剩下两个班。许多老大哥、老大姐都倒下了,有些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她自己也曾三次历险,但硬是挺过来了。她说:“艰苦的环境把我锻炼得勇敢起来,坚强起来。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图片
△张文(右一)与康克清、李贞、张瑞华、林月琴(自左至右)等红军时期即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在一起。书法题字为张文2006年接受采访时为本文作者留言
率先垂范。红军所向无敌,因何而来?是指挥员和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出来的。开国中将、原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的传奇故事就是例证。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饶守坤就在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方志敏麾下,为保卫赣东北根据地冲锋陷阵,从普通士兵一直干到闽北红军独立师第二团团长、分区司令员,为革命事业屡建奇功。他曾单刀赴会,只身进入山大王的“虎穴”。面对如临大敌、摆列成阵的大刀会徒,他镇定自若,对山大王晓以利害,促其和红军友好相处。这种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的品格,在红军指挥员中具有普遍性。红军部队作战时,指挥员喊的必是“跟我上!”据不完全统计,在长征中,红军营以上干部牺牲430余名,其中师以上干部80余名。相反,国民党部队的军官贪生怕死,在战场喊的上则是“给我上。”这样的两支军队交战,枪声未响,胜败已见。
图片
△本文作者采写的饶守坤将军在红军时期的传奇故事
上下同欲。关心爱护部属和士兵,历来被高明的将帅视为治军的信条。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胜利?蒋介石为什么失败?其中一个缘由:湘、桂、滇、黔、川各路军阀心怀鬼胎,同床异梦;红军则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开国将军向守志回忆长征的经历时说道:红军虽然弱小,但生死与共,团结友爱,因而有凝聚力。此言可谓入木三分。从“三湾改编”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规定了“禁止打骂士兵”“废止肉刑”“官兵平等”等制度,确立了人民军队完全新型的内部关系。在长征的路上为背伤病的战友而自己倒下,过草地时为救助陷入泥沼的战友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事情在红军队伍中比比皆是。江苏盐城军分区原司令员丁德山告诉我,他在长征途中为李先念当勤务兵,不但自己备受李先念关怀,还亲眼目睹了李先念用自己的战马救助伤病员的许多细节。他说:“我只是在李先念身边工作了一年多,他就一直关心着我,甚至连婚恋的事情都替我操心。”
这样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没有战斗力?!
图片
△2006年4月14日,本文作者(左)在南京采访开国将军向守志
图片
△2006年7月12日,本文作者(右)在无锡采访丁德山(中)
以正合,以奇胜。红军长征从被动走向主动,就在于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从战争的实际出发,开始了战争实践的创新。正是在这种创新的实践中,毛泽东演绎出一幕幕用兵如神的战争活剧。原海军东海舰队政委戴润生将军回忆在长征途中听毛主席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情形:毛主席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时说,我们未继续发挥我们历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消灭敌人的有效战法,而是采取单纯防御,构筑堡垒,幻想不丢失一寸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与敌人拼消耗。毛主席把这比喻为“叫化子与龙王比宝”,他说,蒋介石占有全国物质资源,我们怎么比得过他?输的当然是我们。毛主席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深入浅出,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红军长征初期所遇到的困难和遭到的损失的原因讲得非常透彻深刻,给部队教育极深。
图片
△本文作者(右)在上海采访戴润生将军(中)
图片
△戴润生将军写给本文作者的信
有备而战。实践证明,战争准备工作越充分,取胜的把握越大。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将军回忆直罗镇战役的情形时说,当时为了打好这一仗,彭德怀司令员亲率团以上干部去看地形。他比其他人都早到集合点,领着大家在直罗镇东、南仔细勘察了许多山头,对每个重要地方都作了指示。部队根据彭德怀的指示做了充分准备,为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都过去70年了,詹大南2006年接受采访时,对当年彭德怀的教诲仍然记忆犹新。
图片
△2006年10月6日,本文作者(左)在南京采访詹大南将军
师出以律。《周易·师第七》讲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十分注意从严治军,但唯有人民军队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之上的。原军委工程兵副政委刘月生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讲到:“1934年12月17日,我带一个组在桃源县城一土豪家查抄出一个长条形板袋。这个板袋里面是金银。有人要求拆开‘见见世面’,我毫不含糊地说,原封不动地上交!”为什么?因为红军纪律是铁律,违反不得。我军纪律严明,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总结国民党失败的教训时曾说:“我们部队的情形,各长官嫖赌吃喝,无所不为。尤其是赌博一项,相沿成风。共军的纪律那样严肃,而我们的军纪如此废弛,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被敌人所消灭?”
图片
△2006年7月20日,本文作者(右)采访刘月生
红军长征,人类历史上的旷世壮举。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怀着朝拜的心情赞誉,“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是一次假日远行”。如今,虽然红军长征已经过去80多年,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彪炳史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支队伍是从雪山、草地走过来的,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是长征路的延伸和继续。我们是红军的后代,我们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谱写新的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卜金宝,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荣河村人,原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先后荣立三等功、二等功,获二级英模荣誉称号,被表彰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2019年1月被表彰为“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拜访过300余位开国将军和英模人物,应邀为各地作革命传统报告300余场,受到军委领导同志高度赞誉,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