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来|官渡“海华样本”这样炼就

编者按:宣传理论思想,践行主流价值,从2018年6月开始,官渡区扎实推进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2021年4月20日,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上线,以“官渡模式”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即日起,掌上春城将与官渡区融媒体中心、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来”系列报道,探访官渡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文明实践站点,感受基层惠民服务的文明之风。
掌上春城讯2017年,海华社区居委会挂牌成立,不到五年时间,这个新兴的社区“燃”起了“红色少年”、筑起了老年大学、创建了“红色网格”,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落地海华社区之后,这里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出了共享共建共治的“海华样本”。
暖心社区“少有所学 老有所为”
“每到周五,孩子就会特别叮嘱我,一定别忘了报这周末的‘红色少年’班,整整两年了,几乎每周不落。”三年前陶女士搬到了海华社区居住,也是在那时她和7岁的女儿接触到社区创新的红色少年培育项目。
图片
革命教育基地参访、军事基地参训、红色主题表演、红色电影赏析、学雷锋爱心活动……几乎每一周,红色少年都有不一样的活动等待着她们。让陶女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龙须沟开展的野外亲子活动——孩子们在野外做饭、求生,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蒙住孩子的双眼,在教官的搀扶下翻过山包、穿越荆棘抵达终点。
图片
在最后的路程中,“引路人”悄悄换成了家长,家长们不发出声响帮助孩子们抵达终点。当孩子们掀开眼罩,看见父母的那一瞬,泪水夹杂汗水湿润了脸庞,孩子们理解了生活的不易和父母最深沉的爱。
在陶女士看来,孩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成熟懂事,“以前她害羞、内敛,参加活动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主动交流,在‘红色少年’度过了两年时光,她树立起了自信,虽然才九岁,都要有大人的样子了。”
图片
“2018年10月,以弘扬‘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红色少年’、塑造红色文化品牌为目标,面向社区亲子的‘红色少年’培育项目正式启动。”海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爱丽介绍,项目实施至今,共开展了“红色基因”“中国结”“红心儿童夏令营””红心儿童冬令营”“红色流动图书角”等不同主题活动共45次,参与人员共计2000余人次。
图片
社区不仅让年轻一代“少有所学”,更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官渡区老年大学六甲分校海华社区学校便落户社区。“学校根据居民需要,开设了舞蹈、太极、合唱、绘画四个班,社区工作人员做班主任,学员自选班长,每次上课点名、下课打扫,有规有矩。”舞蹈班的班长罗阿姨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学校开班之后,她原本一成不变的“带孙生活”更加鲜活靓丽,每周一练,碰上佳节还能和老姐妹们登台演出,别样“夕阳红”别提有多幸福了。
图片
新时代文明新风从社区吹到居民家中
在培育红色品牌的同时,海华社区还以党建引领密织红色网格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社区以党建分盟为载体,联动辖区物业公司、“两新”党组织等单位力量,围绕党员教育、基层治理等工作,每周都会组织党员、居民开展垃圾处理、街道打扫、文明整治、植树除草等志愿活动。
图片
在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上线后,海华社区的活动订单就“响个不停”,“当下正值学党史热潮迭起,根据社区党员和居民们的需求,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的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线上发布、招募志愿者等形式积极开展活动。”海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爱丽为记者演示着志愿服务的“下单”流程——社区居民登陆官渡融媒APP,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口,在“微心愿”中填写相应服务需求,就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能响应“订单”。
图片
从前社区活动只能通过各网格员的微信群进行招募、宣传,如今直接云平台发布活动,注册的普通用户和志愿者们就能在官渡APP上积极响应参与,在参与活动后,相应的积分还能反馈至每个志愿者的账户中,方便志愿活动的考核或是积分兑换。
除了志愿活动以外,社区依托网格机制,运用“吹哨报到”机制作为民生工作抓手。通过“民生哨”“环境哨”“市场哨”等数十个案件的跟办落实,促进区级部门职能下沉,补充基层防控力量,有效纾解了小区道路堵塞、卫生死角垃圾治理顽疾等民生“难点”“痛点”。
图片
社区入口必经之路有一块无人治理的空地,久而久之成了居民乱堆杂物的“垃圾场”,接到居民反映之后,社区迅速“吹哨”,党员志愿者集中清理杂物,在这一亩地上建起了党建林,每一个党员挂上名字认领树苗,每月除草灌水。70多一棵绿树矗立成荫,社区的“门面”焕然一新。
图片
在基层治理中,老年学校的学员们也没“闲着”,学校要求学员在1个学年内完成1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活动不限于社区组织,鼓励采取主动服务方式,定期收集群众需要。此外,学员还要承担网格监督员与信息采集职责,当好社区与居民的“月老”,用志愿服务的力量辐射小区居民,共建文明和谐的社区。
掌上春城记者:许浒
责编:范婷婷
编审:李星
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