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打好“特色牌” 念好“致富经”

仲春时节,走进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黄金梨种植基地,3000余亩梨树枝繁叶茂,嫩绿的幼果挂满枝头。梨园里,梨农们忙着为果树进行人工疏果,忙得不亦乐乎。
图片
“多余的果子要摘掉,减少座果的密度,这样才能提高质量和产量。”椒园镇黄坪村8组村民杨春江过去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经济收入微薄。2004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拿出3亩地种植黄金梨。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三年后梨树丰果,收入翻番。尝到了甜头,杨春江又将余下的2亩地全部种上了黄金梨,如今已全部挂果,每年收入十分可观。
“现在丰产的有3亩,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这么多年来,村里的人都全靠黄金梨,这个产业还是选对了。”经过近20年的发展,黄坪村70%的农户都种上了黄金梨,一棵棵梨树不仅是春天最美的风景,更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钱袋子”。
像杨春江一样,宣恩县的农民都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到处都在传颂着是党的好政策,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
近年来,宣恩县立足“一村一品”,以强产业、促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贡茶、贡水白柚、黄金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总面积达86.8万亩,人均特色产业基地面积2.85亩,并围绕烟、茶、果、畜、药、菜六大主导产业,建成万亩产业经济带和122个特色产业专业村,成功创建椒园镇、万寨乡、晓关侗族乡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图片
茶农采摘春茶
产业发展了,基地建起来了。为及时解决老百姓存在的各项技术难题,宣恩县近200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实行“保姆式”服务,确保农民丰收。
图片
眼下正是白柚保花保果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关键时期,在高罗镇埃山村的白柚种植基地,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柚农做好防治工作。“现在是红蜘蛛和介壳虫的高发期,花苞冒白的时候是用药的最佳时期,才能有效地保花保果。”
“以往都是散漫式管理,没有发现白柚的价值。后来有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基地发展起来了,一亩地可收入5000元左右,老百姓都改种白柚了。”高罗镇埃山村柚农万春娥告诉记者,有了技术保障,老百姓发展白柚更有信心。
与此同时,宣恩县还积极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伍家台贡茶、贡水白柚、富硒贡米、黄金梨等特色农产品已远销欧美、中东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十三五期间,该县相继获得并保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等8块国字号招牌和1个“国际魅力茶乡”荣誉称号。
图片
万寨乡伍家台村茶园
“去年通过832消费平台,我们全县农产品销售额达1.24亿元,在全国排第九位。”宣恩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冉茂权介绍,抓产业建设的核心就是农产品销售,通过政府出台的一些扶持鼓励政策,以及引导企业加强线上线下销售,架起了生产与市场的桥梁,使全县农产品销售呈现产销两旺、农民增收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
柚农忙着采摘贡水白柚(王俊 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宣恩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紧扣“南果北茶高山药”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先后建起了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基地,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展现在人们眼前。
202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8.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万元。特色农业的兴起不仅给宣恩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富裕,也让“绿水青山”释放出“金山银山”的活力。(云上恩施宣恩通联记者 孟希承 谢秋红 陶沙 见习记者 张译丹 通讯员 刘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