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四代人19名党员 一个红色家庭的奋斗史

王三新(右一)向党员讲解。

王振学烈士。

红网时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朱小红 徐志强 报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铸就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我们现在学习党史,就是为了汲取智慧和力量,借他们的光,把前行的路点亮。”4月16日上午,湖南省双峰县梓门桥镇东湾村党总支书记王三成对参观大村地下党支部陈列馆的梓门桥镇机关党支部的党员说。

在大村地下党支部陈列馆里,王三成庄重地指着墙壁上一张张地下党员的照片,向神情肃然的参观者们讲述着自家的红色故事。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革命时期以来,王三成的家族共诞生了19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便有8名,全家四代人红心向党,薪火相传,跟随中国共产党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之路。

王三成家的红色薪火源自在长沙与毛泽东、蔡和森同校的伯伯——王振学。1925年,王振学在长沙读书时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奉命回到老家大村,开展工农活动,参与建立大村地下党支部,并发展了叔叔王隆发等人为地下党员。1930年3月,王振学奉命到洞庭湖担任教导军军长兼游击大队政委。1932年6月,在一次与敌人激战中,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37年9月,上级党组织在东湾建立抗战时期双峰境内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的组织——东湾支部,王隆发任支部书记,担任交通员,开展地下工作,为两届省(工)委提供了工作场所和安全的大后方,为抗战时期地下党组织在湖南开展活动作出贡献。

“参加地下党,一切为革命,无利可图,有苦可吃,无机可投,有头可砍……”王三成告诉记者,叔爷爷王隆发曾被敌人骂为“独眼龙”。1938年,敌人将王隆发抓住后,他毫不畏惧,严守党的机密,以至于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他左眼打瞎。1949年7月,因恶霸地主向反动政权告发:“大村的三湾两坝,连带白竹山同金蚌接界,遍地是匪。”国民党反动派出动一个连兵力进行清剿,王隆发一度被追捕得无路可走,最后逃至一个叫王子方的农户家里。当时天下大雨,那家农户的老太太宁氏为了保护王隆发,冒认他为自家人,当着追兵的面一边假装骂他“老头子你太懒了,下这么大的雨,快到田边去看看”,一边将斗笠给他,连骂带推把他推出门外才得以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王隆发担任了双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虽然那时条件艰苦,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但小爷爷从未用手中的权力给我们这个大家庭谋取过丝毫私利。每逢过年,他还召集我们开家族会议,强调一不能偷、二不能抢,对邻里要和睦,对穷苦人家要尽力帮扶。”王三成深情回忆。

在王振学和王隆发的影响下,王三成的父亲王道浦,三个叔叔王现浦、王元浦、王江浦,以及王隆发的两个儿子王湘浦和王梅浦,6人以王隆发、王振学为榜样,不畏牺牲,先后于1938年、1942年入党。他们毕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自王振学、王隆发等8名地下党员在新中国成立前点燃家族的“红色火种”后,如今王三成及子侄一辈里,王梅浦的儿子、儿媳、孙子,王现浦的儿子、孙子,王三成和哥哥、嫂子、弟弟、2个儿子,共11人陆续入党。4代人不忘初心,一代接一代红心向党,截至目前共有19名共产党员。

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这个红色大家庭里人人从小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如今虽分散各地,却人丁兴旺,子孙事业有成。“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靠自己努力,有当公务员的、干工程师的、从事经商的,也有在家务农的,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王三成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新中国成立后,王隆发的小儿子王梅浦在担任源泉村支书时,照样保持着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幸福的作风。在村里,王梅浦带领社员们投工投劳,开山修路,利用当地的茶山建茶厂,建综合厂,生产家家户户需要的菜刀、剪刀等工具,为大家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一直到王梅浦去世,他都是村上的“领头雁”。

1980年,王三成入伍从军,1984年退伍经商。2014年,王三成响应党的号召,返乡担任源泉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针对村民提出的“难点”“痛点”,王三成迎难而上,新修了村部和文化广场;将淤积了数十年的河沟清理干净并硬化加固;翻修了水利,让村上荒废了十多年的稻田重新焕发活力,成为高产良田。

2016年,源泉村和东湾村合并成新的东湾村。想干事能干事的王三成深受村民期望,继续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如今的东湾村,山清水秀,村容整洁,人们丰衣足食;一幢幢崭新楼房、一条条硬化公路、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群群唱歌跳舞的村民都在昭示幸福生活越过越甜美;泥鳅养殖基地、黄金贡柚基地、红心蜜柚基地、优质稻种植基地不仅让东湾村的贫困户按时脱贫走上了增收致富道路,也夯实了该村乡村振兴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