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世界地球日】镜头下的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碳中和

碳中和,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生产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目前,11个试点城市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

退耕还林

新世纪以来,我国绿色净增长面积占全球净增长总面积的25%,相当于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和,其中植树造林占比达42%。据推算,退耕还林还草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典范,极大彰显了中国致力全球生态保护的国家形象。

湿地保护

“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5年来,全国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野生动物保护

我国通过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人工繁育、放归自然等工作,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扭转了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持续下降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

水资源保护

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全国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804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完成整改,为老百姓饮水安全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保证。长江流域、环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基本消除,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体,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Ⅲ类水的水质标准,相当一些河段达到了Ⅱ类水质。

(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摄影作品)

策划:李方舟 制图:董大正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