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慢火车”,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图片
乘客在7266次列车上聊天。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绿皮火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色的车身,低廉的票价,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绿皮车”价格便宜,是农民工、低收入者出行的首选。如今,绿皮火车依然能够获得大家的青睐,有人专门去坐绿皮火车,感受曾经的出行记忆。绿皮火车并不仅仅代表一种情感和过去岁月的一种象征,而是有着更深的含义。
“慢火车”是铁路部门为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开行的票价低、站站停的具有公益属性的非盈利旅客列车。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慢车经济”的推动下,不断满足沿线居民的刚性需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的真情表达,更是铁路全方位保障山区交通运力的时代表达,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贫返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益性“慢火车”架起脱贫桥梁,让百姓奔向致富路。在高速铁路网四通八达的今天,我国仍保留着81对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0余个省区市,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与一日千里的高铁相比,悠悠“慢火车”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独特的节奏为山区的乡村振兴带来无限生机。例如,7266次列车,从2006年起奔跑在常德澧县和怀化之间,几乎每隔10分钟就会停靠一站,就像一列加长版的公交车,为沿线乡镇村庄的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让老百姓喜在脸上、甜在心头。因为“慢火车”是沿线群众走亲访友、求学就医、赶集卖货、外出务工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实现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一些上了年纪的乘客还记得,没有铁路的岁月里,吃盐都是问题,出门只能骑马,火车不仅带他们离开大山,也带来了希望。一些地区的公益性“慢火车”在车厢打造扶贫文化墙,悬挂当地特色农产品照片、电商二维码,充分利用站车资源,开设扶贫专柜,对贫困地区农产品进行宣传,设立“惠民助农”农副产品展区,为山区百姓带货……慢火车,不仅方便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群众出行,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让沿线百姓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同时,也达到了“客补”与“货补”的协调发展。
以创新的理念,坚持票价低廉、服务优质、安全便捷,有效发挥铁路运输在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使慢火车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车”“便民车”。2020年结束了脱贫攻坚战的长跑,2021年迎来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局,工作任务重,虽说慢火车速度不快,但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公益性慢火车跑出了一条条致富路。有了“慢火车”,人们可以把山里的水果、蔬菜、家禽等土特产运到山外售卖。曾经,在素有“鱼米之乡”“瓜果王国”的美誉的怀化麻阳,要将水果卖往临近的贵州铜仁得花4个小时车程,且车费昂贵,而在列车开通后,去往铜仁的时间费用大大缩短,水果也卖上了比在当地更高的价钱,四季销售兴旺,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带去了新希望。这一列列载着时光与温情的慢火车穿梭于许多山脉的腹地,这些没有软座、没有空调的火车,区间里程短、停靠站点多、运行时间长,有的最低票价只要一元,以“温情”的速度穿梭于一些偏远的山区角落,为沿线的百姓搭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让他们实现走出去、富起来的梦想。
慢火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缕慢行的情怀,它承载着乡村的希望,串起了大山深处的诗和远方。公益慢火车多穿行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偏远贫困山区,它既是沿线村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工具,又是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舟,这些火车为沿线的菜农、果农、村民、学生日日慢行,这慢,是等一等,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致富车,传递的是奋进路上的扶贫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惠的是民生,顺的是民意,所蕴含的意义已经不仅只是交通工具,它传递的更是一种暖心正能量。
公益性的“慢火车”跑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也跑出了增收致富新愿景。只要老百姓需要,慢火车就不会停步;只要给百姓带向幸福方向,慢火车就继续向前奔跑。慢火车见证了乡村的变化,见证了百姓从贫困到奔小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百姓生活更美好,我们相信,一列列开行的小慢车将成为一颗颗闪亮的七彩石,将惠民之路修筑得更加美好,让“公益”走得更远,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