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立体交通有多给力?市民这么说

上午 8 时,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早间时段的出港高峰奋战。半小时后,地铁 1 号线高新园站厅外挤满了准备出站的上班族。到了 9 时,早高峰余温已过,梅林片区的接驳巴士 B666 载着出门买菜的大爷大妈前往福田农批市场。9 时 30 分,深圳北站大厅内等候了不少前往广州的商务人士 …… 交通出行关系到市民幸福,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市民的出行便捷度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深圳高快速路建设如火如荼,全市高快速路总里程突破 600 公里;深圳铁路枢纽总图和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先后获批,广深港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深圳率先实现公交 100% 纯电动化,深圳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近 700 条,地铁公交一次换乘可达全市 87% 的建成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通达 60 城;深圳港口外贸集装箱占比达 93%,成为华南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门户。
面孔 1
家住西丽的李毅
海——深度海岛游爱好者坐船打卡集齐周边海岛
家住西丽的李毅是一名旅游公司的职员,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旅游,尤其喜欢海岛游。因为深圳便捷的海上航运线路,近几年,李毅几乎把深圳周边的岛屿去了个遍。
图片
▲李毅
李毅说,自己去东澳岛次数最多,"个人感觉岛上环境要比外伶仃岛好,而且人文景观比较丰富,娱乐项目多,住宿环境也更好,比较适合家庭旅游或者亲子游。"
每逢节假日,李毅就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一般都是通过鹏星会微信公众号预定船票,操作很简单。"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李毅依然选择了东澳岛。早上从蛇口邮轮母港坐船过去,50 分钟直达小岛。"小岛很安静,人也不多,整体感觉非常舒服。还可以逛逛新修的海滨栈道,爬爬山,对于短途旅游放松真的是个很好的选择。"
李毅告诉深晚记者,"以前想去的话,只能先坐 1 个小时的船去珠海,再坐半小时车去另一个码头,然后又是 1 个小时才能到岛上,路上单程至少 3 个小时,不仅耗时,还相当折腾。可能就是因为太折腾了,所以以前深圳人对这种海岛不太感冒。现在有直达的航线,1 个小时就能到,很舒服,很方便,不用有旅程焦虑了。"
深晚记者从深圳航运集团了解到,目前,该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共运营有 11 条通勤及 3 条旅游航线,从深圳出发(蛇口邮轮母港、深圳机场码头)可便捷前往珠海、中山、广州南沙、香港机场、澳门外港和氹仔等。目前,旅游航线有深圳蛇口至东澳岛、外伶仃岛和桂山岛。未来,计划增加各岛航班航次,使旅客上岛的时间选择更加多样和便利,同时计划开通横琴、万山岛等航线。
面孔 2
在盐田工作生活近 30 年的市民陈丽华
陆——家门口坐上地铁,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全国居首
2020 年 10 月 28 日,地铁 8 号线一期建成通车,盐田的地铁梦成为现实。
市民陈丽华在盐田工作生活了近 30 年,如今她和丈夫过上了退休生活,依山傍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很满意。女儿工作和生活都在福田,老两口时常要去照顾小外孙,他们一直期待着盐田早日通地铁。地铁 8 号线的开通,特别是和地铁 2 号线贯通运营,让他们迈入了地铁生活新时代。
图片
▲陈丽华
2015 年,地铁 8 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线路从 2 号线三期莲塘站接出,一路向东穿过梧桐山,直接到达盐田港区,终点设于盐田路站。为了实现盐田和中心城区地铁连通,地铁 2 号线从新秀站向东延伸,途经莲塘口岸、仙湖植物园等地,终点设于莲塘站,连通地铁 8 号线。经过 5 年的时间,建设者克服山海阻隔,快速推进地铁建设。去年 10 月 28 日,地铁 8 号线一期通车,盐田首列地铁正式开门载客。
从居住的东埔海景花园到地铁 8 号线海山站步行只需要五六分钟,坐上地铁列车不用换乘就能直达地铁 2 号线的香梅北站,再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达女儿居住的小区,这就是陈丽华的地铁时代新生活。
深圳已经有 11 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地铁运营网络总里程达到 411 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到 0.21 公里 / 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市轨道办发布的全市轨道交通服务调查报告显示,2020 年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共运输乘客 16.3 亿人次、日均客流量 445.4 万人次,地铁全年日均客运强度达 1.31 万人次 / 公里、排名全国第一。地铁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主体,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轨道交通网还在不停延伸。在盐田,地铁 8 号线二期工程仍在加快建设。预计到 2024 年,地铁 8 号线二期建成通车,届时市民可乘坐地铁直达盐田食街、大小梅沙景区。更令人期待的是,地铁 8 号线三期工程规划已获批,年内正式开工建设,按计划将于 2025 年建成通车,大鹏新区将实现地铁直达。
面孔 3
在 OPPO 工作的" 95 后"小伙温思敬
空——深圳机场智慧安检,"空中飞人"刷脸过闸
2019 年底,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上线了"易安检"平台,持有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通过"易安检"微信小程序进行认证注册。旅客乘机前仅需在"易安检"平台上填写预约使用智能安检通道的时间段,便可完成预约,预约适用于深圳机场始发的所有国内航班。旅客在到达安检现场后,仅需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即可进入智能安检通道,实现全流程自助安检服务。在 OPPO 工作的" 95 后"小伙儿温思敬就是其中一位。
图片
▲温思敬
身为"大厂"员工,业务繁忙,经常出差是常事。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是温思敬常飞的目的地。因为工作变动大,经常需要临时飞到另外一个城市,温思敬说自己属于机场"全天候待命"。
温思敬告诉深晚记者,从深圳飞往国内各大城市都很方便。尤其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实行智慧安检之后,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大大提高了排队过安检的效率。"我经常在国内飞,相比其他城市,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安检还挺方便的。我基本不取票,过安检刷身份证就行,现在也基本不用人工检票,就很方便。"
疫情之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通达世界 60 座城市,可以直飞欧美澳亚非等全球主要发达地区。"那时候经常从深圳飞东南亚,从公司半个多小时到机场,在机场办理手续以及通关速度都很快,在公司吃完午饭再出发,到曼谷还能赶上晚饭。"
谈及对于疫情后的工作安排,温思敬告诉深晚记者,他期待深圳可以有更多国际航线直飞,除了便利公商务通勤需要,还可以更便捷地出国旅行,和家人一起随心飞行看世界。
面孔 4
广州读书、入职港铁(深圳)公司的杨利
铁——一条广深城际线牵起双城生活
在广州读书的杨利,2011 年毕业之后就来了深圳,入职了港铁(深圳)公司。但是家人和许多朋友依然留在广州,每周往返一次广深,成了杨利十年来的必修课。
杨利告诉深晚记者,广深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开通时的时速是 160 公里每小时。"节假日,广深城际线比较方便,不会堵车。"广深城际铁路开通之前,杨利试过自驾回广州,但是几乎每次必堵。"最怕就是过虎门大桥了,我一般是下班之后,或者周末节假日时回广州,虎门大桥就没有不堵的。"
图片
▲杨利
自驾之路失败后,杨利选择坐普列回广州。"没有广深城际的时候,我在深圳西站坐普列到广州站,一路慢腾腾地坐过去。我一般乘坐早上 9 时多那一趟,是从深圳开往重庆的列车,3 个多小时才到广州。因为是慢车,经常要给轨道上的快车让路。那时候就很羡慕别人能坐上动车。"
2007 年,广深城际铁路开通之后,杨利基本固定了在深圳站乘车,乘坐广深城际动车组,经过平湖、樟木头、东莞常平,大约 50 分钟左右到达广州站。因为广深城际铁路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所以杨利都是在车站买票,随买随走。"后来有了 12306 之后,我就用手机提前买票了,改签更方便。而且现在可以不用取票,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乘车。"
杨利还记得,广深城际铁路开通时,自己特意去体验,看到不同于绿皮车的和谐号动车组全身涂装白色的车身,配上蓝色的腰带,太好看了。"最高的时候可以跑到 200 公里每小时,超棒的!"
2011 年底,广深港客运专线(高铁)广深段开通,杨利出行又多了一个新选择。"坐高铁就更快咯,广州南站到深圳北站速度最快只要 29 分钟。不赶时间的话我就坐和谐号,1 个小时之内到达,赶时间的时候我就去深圳北坐高铁。"
"十三五"成果数据(2016~2020)
国际航线通达 60 城
2019 年底,深圳直飞俄罗斯索契洲际航线开通,标志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通达 60 城。"十三五"期间,深圳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客货运航线网络覆盖世界五大洲;24 小时通关和外国人 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机场口岸通关环境显著优化。
汇聚 3 大高铁通道
2016 年 12 月 22 日,赣深高铁广东段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深圳将汇聚京港(广深港高铁)、京港台(赣深高铁)和沿海(厦深高铁)三条高铁大通道。"十三五"期间,深圳加快建设国家铁路枢纽城市,深圳铁路枢纽总图和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先后获批,广深第二高铁、深汕铁路、深肇铁路、深南铁路等纳入国家规划;广深港高铁全线建成通车,穗莞深城际铁路机场以北段建成运营,深汕铁路先行段工程开工建设。
公交 100% 纯电动
2017 年 6 月 8 日,深圳巴士集团最后一辆燃油公交车光荣退役,置换为纯电动公交车。2017 年,深圳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 100% 纯电动化。"十三五"期间,深圳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新能源电动货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推广纯电动泥头车 4200 辆、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 281 万标箱
2020 年 9 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 281 万标准箱、创单月历史新高,盐田港区单月突破 146 万标准箱、创下全球单一码头单月吞吐量新纪录。2020 年,深圳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 2655 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 2.65 亿吨,实现 V 形复苏,在全球六大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四、增速第二。"十三五"期间,深圳港口外贸集装箱占比达 93%,成为华南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门户,打通国际国内循环,有力支撑了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 文 张焱焱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