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长江!南京首次举办长江水生生物科普展览

长江南京段作为生命走廊中重要的一环,这里有哪些神奇的生灵呢?长吻鮠和铜鱼究竟实为何物?各种水生动物与我们的历史文化曾有怎样的交集?4月22日上午,“守护生命长江”——南京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展在金陵图书馆开幕。据主办方介绍,这是南京首次举办长江水生生物科普展览。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南京首次举办长江水生生物科普展览

胭脂鱼,长吻鮠、铜鱼、刀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展览共分为“我们的家在长江”“鱼儿生存本领强”“人类生活好伙伴”“守护我们的长江”等4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结合各种动物标本、模型、渔网渔具等实物展品,带领观众认识长江里的可爱生灵。

尖尖的鼻子,一脸小胡子,黑色豆豆眼,粉嫩的皮肤,上点缀着灰色的斑块,敏捷地在江底的卵石间穿梭。吻鮠俗称长江鮰鱼,在古代很有名,宋代文人苏轼也留下了《戏作鮰鱼一绝》。展览现场,墙壁上张贴的长吻鮠的照片非常惹人喜爱。

胭脂鱼 姜盟 摄

中华鲟 姜盟 摄

据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国勤介绍,在此次展览重点介绍了长江南京段重点保护的两种鱼类:长吻鮠和铜鱼,“但近年来因为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野生长吻鮠和铜鱼种群数量呈现下滑的趋势,目前在长江里的野生长吻鮠和铜鱼已经非常难见了。”

“很多人会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当成鱼,其实并不是,譬如长江江豚就是哺乳动物。”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说,此次展览是南京首次举办长江水生生物科普展览,展览中介绍了长江中鱼类、哺乳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讲述方式上也有创新,譬如通过鱼类独特的身体特征,如从鱼的体型、嘴的位置可以反映它的生存习性,带领观众从另一种角度重新认识熟悉的鱼类。如父母齐上阵、双倍的爱护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模范家长”乌鳢,鱼爸爸在石穴里给卵宝宝打扫卫生、拍打水流的河川沙塘鳢……

展览现场

精彩的五一活动

长江悠久渔文化成展览亮点

“说起鱼,人们大都会想起吃,也因吃衍生了长江流域渔业捕捞、养殖的悠久历史,历代文人也写过、留下过与鱼有关的诗篇和典故,成为了悠久灿烂的长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长江悠久的渔文化也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姜盟表示,对于人类来说,鱼类在古代的时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南京,鱼和人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人首鱼身俑将人类的智慧与鱼儿的灵动结合,视作生死两界之中“灵气”的载体,从而表现墓主羽化升仙、穿越生死这一抽象的意境,承载了对逝者往生的美好祝愿。

2020年7月,长江干流江苏段实行全面禁捕、禁钓。在展览现场还陈列了各种渔网、渔具的实物。其中有的是南京市渔政部门收缴的非法网具,如绝户网、地笼、多层刺网等。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的违法行为,在长江南京段设立了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用于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繁殖地和洄游通道。

长吻鮠 姜盟 摄

长吻鮠 姜盟 摄

主办方呼吁共同守护母亲河

“希望广大市民从自己做起,不捕不买不卖不食不钓长江野生水产品,共同守护我们的母亲河。”据悉,该展览由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主办,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金陵图书馆协办,建邺区委宣传部、江苏省动物学会等单位支持,将持续到5月12日。节假日期间,还将举办“生命长江”大讲堂活动,邀请长江水生生物科研保护专家,做客分享各自领域的经历故事。

主办方表示,后续还将组织市民探访位于南京的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亲手放流长江原生鱼苗,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还将尝试进行水下直播活动,带领广大观众透过镜头,一睹长江水下环境,感受长江的勃勃生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见习记者 闫春旭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