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32年 这位母亲在洛阳监狱中见到了儿子

“儿啊,我想你想得好苦……”21日10点,在河南省第四监狱一间会议室里,来自重庆、54岁的唐琴终于把她寻找了32年的儿子李先抱在了怀中。这个拥抱,她等了太久。唐琴笑中带泪,因为除了拥抱,她还等来了那一声久违的“妈妈”。
图片
唐琴与儿子相拥而泣
寻子32年得以梦圆,离不开我市公安机关积极落实“团圆”行动。今年3月,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全国联网的DNA数据库,为李先找到了“回家路”。
5岁时他在自家后院被人拐走
得知将要见到儿子,唐琴和家人提前一天就从重庆出发,驱车18个小时抵达洛阳。“很激动,但也有些自责,如果他一直在我身边,可能错误就能避免。”唐琴说,她幻想过千万种和儿子相见的场景,但没想到竟是在高墙内相见。
李先是如何被拐走的?故事还要从1989年10月24日说起。唐琴回忆,当时,她和丈夫在重庆老家经营一家饭店。那天下午,5岁的李先和妹妹在老宅后院玩耍,遇到了一个自称“刘婆婆”的女人。那个女人拿出一根棒棒糖给了妹妹,并告诉李先,如果他也想要,就跟着她回家拿。就这样,李先被拐出了家门。
被拐走的李先,被“中间人”卖到了伊川,也就是他后来的养父母家。在这个家里,李先被改名为李洋,家中还有8个姐姐。“妈,养父母和姐姐们都对我很好,我长这么大没受啥苦。”在与唐琴相认后,李先拉着母亲的手说,他的养父母去世后,都是姐姐们在照顾他。
图片
32年来她从未放弃寻子
李先被拐后,唐琴的世界“一下子塌了”。她无心继续经营饭店,踏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
唐琴说,在最开始的5年里,她听说儿子可能被拐到河南、河北,就坐火车从重庆一路北上,每路过一个城市,就在当地的火车站、汽车站附近住两天,“在人群里‘扒拉’,希望有奇迹发生”。就在那5年里,唐琴曾多次来洛,但没有准确线索的寻人犹如大海捞针。最终她回到重庆,期待有一天儿子会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儿子的丢失,给唐琴的家庭带来致命一击。因为李先被拐,唐琴和丈夫之间多了不少争吵和埋怨,他们的婚姻在1995年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的唐琴依旧在寻子。求助宝贝回家寻子网、入DNA数据库、张贴寻人启事……唐琴说,作为母亲,她从没想过放弃。李先的父亲过度伤心,时常用酒精麻痹自己,因肝癌于2010年去世。
重庆父母、洛阳亲人,都是他的家人
今年3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在打拐DNA数据库中发现一条人员比中通报:重庆一对夫妇的儿子李先比中伊川籍人员李洋。民警随即对这一情况开展核查及研判工作,并迅速通报伊川县公安局,同时委托市公安局刑科所对李先的DNA数据进行复核,最终促成了这次团圆。
4月9日,在被伊川县警方告知“你的儿子找到了”这一消息时,唐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
李先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世吗?“完全不知道。”李先说,他对儿时的印象十分模糊,因为养父母一家对自己十分宠爱,所以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在他从民警那里得到消息,又申请给家人打电话确认后,他心中的疑云才真正散去。
“生我者,重庆父母;养我者,洛阳亲人,他们都是我的家人。等出去后,我要好好报答他们。”李先说。
金朋云是李先服刑期间的管教干警。他告诉记者,李先因酒后冲动犯下错误,于2008年入狱,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已获得5次减刑,目前刑期还有6年。这次认亲也将促使李先今后积极改造,争取再获减刑。
对身世存疑的人员和子女失踪被拐的人员请主动进行DNA采集
今年1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我市公安机关积极推动落实,截至目前,已通过刑事技术、合成研判、调查走访等手段,成功找回4名失踪被拐人员。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打拐DNA数据库,通过积极完善父母寻找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争取帮助更多的寻子家庭圆梦。”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把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侦破拐卖儿童案件作为教育整顿活动“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鼓励所有失踪被拐儿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主动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接受免费的DNA信息采集,尽早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 洛阳网 部分图片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