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为何不打弱小的印度,反而揪着强大的唐朝穷追猛打?

印度贫穷弱小,唐朝强大富裕,而吐蕃的行事风格是“风险越高,收益越大”,于是吐蕃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强大唐朝的战斗,前后持续两百余年。
吐蕃和唐朝都出生在公元618年,史学界公认吐蕃是从松赞干布开始的,实际上吐蕃的出现要更早一些,只是处于碎片执政时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度。
图片
松赞干布在他父亲打下的基础上统一西藏,起初松赞干布对唐朝是不服气的,公元638年,吐蕃与唐朝之间爆发松州之战。此战中,唐朝开国名将侯君集带领五万铁骑击败吐蕃军队,松赞干布损兵折将,猛然间醒悟:唐朝实力强悍。
吸取教训的松赞干布决定与唐朝化敌为友,主动派人到唐朝求亲,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开启和亲之路。文成公主不辱使命,在吐蕃宣扬唐朝文化,带去先进的技术经验,帮助吐蕃发展农业。
吐蕃社会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生产方式介于草原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现代考古发现吐蕃时期的竹简、碑铭都证明,吐蕃当时有青稞、小麦等农作物,也有耗牛、马、骆驼等牲畜,此外还有烧炭、冶铁、毛织等手工业。
松赞干布去世后,葛尔家族的论东赞、论钦陵相继担任吐蕃的大论,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而这两位都是扩张主义者。
图片
论钦陵是吐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他对吐蕃与唐朝的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论钦陵首先是带兵降服了吐谷浑部落,而吐谷浑当时是臣服唐朝的,这就相当于是从唐朝手中抢走马仔小弟。
公元670年,论钦陵带兵与唐朝名将薛仁贵在大非川开战,薛仁贵统帅的十万唐军战败。公元678年,论钦陵又在青海湖之战中击败唐朝李敬玄率领的十八万大军。战后的论钦陵一鼓作气,甚至占领了唐朝经营多年的西域安西四大重镇。
虽然吐蕃在几次战役中都击败唐朝,但是仍然不能轻松撼动唐朝的地位,于是吐蕃暂时改变扩张方向。吐蕃开始向南部延伸自己的势力范围,降服岷江河畔的安戎、云南当地的六诏部族等,在战略上对唐朝形成夹击的态势。
图片
当唐朝进入武则天时代后,由于内部矛盾斗争的加剧,不少让外敌胆寒的名将都成为朝堂斗争的牺牲品,比如程务挺、黑齿常之等。
尤其是黑齿常之的死,让唐朝在青海高原的控制力迅速弱化,此消彼长之间,吐蕃对唐朝的威胁陡然增大。
唐朝是历史上鼎盛发展的时期,其中丝绸之路的地位极为重要,是连接西域各国的命脉通道。吐蕃同样也看到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利益,于是论钦陵带兵强夺河西走廊、陇右地区,丝绸之路成为吐蕃的发财之道,愈发胆大的吐蕃开始大面积地入侵唐朝疆土。
虽然后来唐朝名将王孝杰率军击退吐蕃,重新夺回失守的安西四镇,但是由于唐朝控制力的减弱,后突厥汗国已经重新站起来,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就在论钦陵在前线捷报频传之际,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对论钦陵产生芥蒂,害怕战功越来越大自己难以驾驭,于是命令论钦陵撤兵。在赤都松赞的主导下,吐蕃再次与唐朝达成友好同盟。
图片
从公元699年,在吐蕃内部开始对掌管吐蕃朝政七十年的葛尔家族进行打击,最后导致论钦陵举兵造反,以失败自杀告终,这位给唐朝造成巨大压力的吐蕃战将就这样落下帷幕。
赤都松赞一如既往地主张与唐朝和平相处,他的儿子赤德祖赞年幼登基,同样也和唐朝交好,并且仿照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娶公主,最后是金城公主远嫁吐蕃。
再说回唐朝这边,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前中期的玄宗励精图治,将大唐盛世推向高潮。在对外策略上也非常强硬,将吐蕃的赤德祖赞打得没有招架之力,最后吐蕃被迫向唐朝求和。
在这段时期内,唐朝以天下之主的影响力恢复昔日荣光,而吐蕃也在屡战屡败中疆域不断缩小。公元755年,赤德祖赞去世,他的儿子赤松德赞继位,这将是唐朝的又一位劲敌。
图片
赤松德赞是吐蕃非常强大的一位统治者,在其执政期间,吐蕃达到史无前例的巅峰时期,而他和松赞干布、赤祖德赞也被称为吐蕃的三大法王。
吐蕃攻打印度就发生在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当时赤松德赞要在桑耶寺建造一座白塔,当他听说印度有佛祖的真身舍利,没有丝毫犹豫,赤松德赞立即派出大军前去迎接舍利。
赤松德赞派出的大军一路南下,沿途经过的小国和部落纷纷归降,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恒河北岸的所有地区全部收归己有。随后,赤松德赞的吐蕃大军渡过恒河,一举攻陷城池,顺利取得佛祖舍利后就启程返回。
在回师途中,赤松德赞在恒河边上立下石碑,作为自己征服的标志,并且约定恒河作为吐蕃的边界。据说赤松德赞在离开前只留下四位士兵驻守边疆,就是这四位士兵就让印度一直臣服吐蕃长达半世纪。
图片
由此可见赤松德赞名不虚传,再看看他对唐朝的策略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他的谋略。
赤德祖赞去世,吐蕃派出使者到唐朝报丧,此行意外得知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新登基的赤松德赞迅速觉察到属于吐蕃的时代要来了,于是趁机强占唐朝大面积的疆土。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部的精兵强将调回中原地区平定叛乱,这是唐朝面临的最紧要的大事,就在这时,吐蕃连续发兵攻占大唐西部的大面积领土。
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在赤松德赞的带领下,吐蕃发展成为东至关中地区,西到帕米尔高原,北到天山,南到印度恒河河畔的巨大帝国。
如果是按照吐蕃军队能够覆盖的范围,将会更大,中亚、印度都在吐蕃的兵锋区域内。
图片
强大一时的吐蕃最终因为内部矛盾轰然倒塌,这个与唐朝、回鹘汗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共同争夺亚洲霸权的帝国再也没有起来过。
如果要问吐蕃为什么两百多年揪着强大的唐朝猛打,而不打武力羸弱的印度,从前文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吐蕃并不是没有打印度,吐蕃大军横扫一切,仅留四人就控制印度长达半世纪。
吐蕃没有猛攻印度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气候的影响。
吐蕃人习惯生活在青藏高原,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早已适应这里的气候,人的各项身体机能也都是符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印度气候的典型特点是闷热潮湿,并且海拔非常低。
吐蕃人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气候,就像是我们所说的高原反应一样,吐蕃人从青藏高原到印度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气候环境的变化会让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大幅下降,并且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
此外,印度地区的原始森林很多,在潮湿环境下吐蕃人在这里会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对于吐蕃来说攻打印度并不是最优选择。
图片
二是印度毫无抵抗力。
从赤松德赞到印度迎接佛祖舍利可以发现,吐蕃军队到印度就像是狼入羊群,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并且印度土著非常机敏,投降速度非常快,吐蕃军队想要什么都可以拿走。
三是攻打印度没收获。
印度的发达程度远不如唐朝,劫掠印度并不会取得太多的战果,而唐朝则不一样,唐朝的繁荣程度领先世界,尤其是吐蕃经常可以劫掠丝绸之路,从其中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四是吐蕃不能实现实际控制。
吐蕃终究是人口数量少的民族,如果要实现对一个地区的长久统治,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来作为支撑,而吐蕃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吐蕃出兵的主要目的是劫掠财富,并不能真正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