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丨全球通胀时代来了!全球央行刺激或“适得其反” 未来很难乐观

未来通胀是否长期走高,主要看:一是全球防疫进展。如果全球疫情持续处于失控状态,并对全球能源、原材料、食品等商品供给造成持续冲击,欧美持续扩表放水,全球商品价格将持续走高,将推动PPI逐步向CPI传导;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这种不计后果的强刺激政策是否能产生可持续的需求复苏。

作者:周茂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年初以来,全球物价扭转2020年低迷走势,出现普遍走高迹象,从能源、工业原材料到食品等终端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涨价,3月份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者物价(CPI)同比分别增长2.6%和1.6%,均创出两年多新高;而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先后启动加息抑制通胀,从各国CPI结构看,主要受能源、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与此同时,全球工业部门也感受到“物价上涨”压力,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品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也呈现快速上涨势头,3月美国PPI同比上涨4.3%,创九年新高,中国、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生产者物价均出现较大幅上涨,市场普遍担忧上游能源、原材料涨价会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随后是通胀预期自我实现,有声音认为:全球通胀时代来临!

本轮通胀背后推动力是什么?是否可持续?

复盘通胀走势

2021年年初以来这波通胀的强劲表现,主要是疫情扭曲下的成本上升(包括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和基数效应推动:

今年1月份市场还在担忧欧美经济体第三波疫情反弹继续拖累经济前景之际,市场传来欧美疫苗接种提速,美国新政府拜登推动1.9万亿美元的新一轮纾困政策,中国经济数据稳步复苏,欧日等零售、服务业等指标显示全球疫情影响趋缓,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转向乐观,市场憧憬全球商品需求增加,推动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从商品属性与经济基本面角度看,另有三方面因素不可忽视:

一是全球流动性泛滥下的投机炒作。由于欧美主要央行开闸放水,投资者几乎可以无成本借贷资金,加之美联储鸽派打压美元走弱,助长市场加杠杆、投机炒作商品。目前欧美经济整体处于复苏起步阶段,需求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工业原材料等商品价格已经回到了10年前高位;另外,能源价格上涨不仅直接推动居民交通出行价格,而且容易造成生产成本普遍上涨;

二是疫情导致部分商品供给受影响。由于一些商品国出于防疫需要,强化隔离、限制流动等,导致商品生产、企业用工、港口物流阻滞等对全球商品供给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部分经济体食品涨价严重。

三是市场对全球新能源发展前景预期。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加快及其对经济冲击愈发严重,波及范围广,各国也都意识到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迫切性,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发展新能源,无疑扩张了市场对未来铜等金属需求想象空间。

另外,基数效应明显。受去年突发疫情冲击和隔离措施,导致需求锐减,2020年欧美等经济体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同比呈现“滑梯式”持续下滑,去年日本CPI同比一度降至-1.2%;欧元区PPI同比最低降至-5.0%、中国PPI同比-3.7%。低基数助推年初以来通胀强劲表现,从两年均值看,整体表现还算温和。

未来全球通胀情况是否长期走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推动本轮通胀更倾向于成本推动型,背后是商品价格、需求回暖、基数效应。

未来通胀是否长期走高,主要看:一是全球防疫进展。如果全球疫情持续处于失控状态,并对全球能源、原材料、食品等商品供给造成持续冲击,欧美持续扩表放水,全球商品价格将持续走高,将推动PPI逐步向CPI传导;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这种不计后果的强刺激政策是否能产生可持续的需求复苏。

全球需求低迷是主要矛盾 全球央行刺激可能“适得其反”

一是全球需求低迷仍是主要矛盾。回顾2008年以来,困扰全球经济的恰恰是需求低迷问题,欧美等央行接近10年的非常规量宽政策并未有效刺激实体经济需求,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而后疫情时代,欧美等主要央行采取更加激进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些短期强刺激政策治标不治本,更多只是缓解了经济陷入长期混乱、萧条与社会矛盾激化状态,并未消除“病根”,只要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还在,政策效果退潮,全球需求可能面临更低迷的格局。

二是资源闲置仍严重。从中国、美国等经济体复苏看,工业制造业部门复苏领先于需求端,并且各国工业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显示全球供给产能仍相当部分处于“封存”状态。从就业市场看,截至目前,美国仍有超过840万就业岗位缺失,理想状态美国需要到2022年中恢复正常。

三是全球央行刺激可能“适得其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财政政策主要是刺激供给端,目标是通过加快恢复生产、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带动需求恢复,但由于疫情长时间未受控,削弱了强刺激政策对需求端提振效果(隔离等措施对服务业继续构成抑制等),更重要的是长时间货币财政强刺激可能导致未来全球产能过剩。同时,全球央行长时间维持超宽松流动性环境,继续推动资金脱实向虚,加剧全球经济、金融失衡,将进一步压低全球通胀,类似近十年欧美央行非常规政策并未改变低通胀格局的情况。

接下来全球通胀走势?很难乐观

短期看,从全球贸易、制造业等指标看,全球经济活动和需求较去年明显回暖;但全球疫情存在反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商品国冲击持续,意味着疫情对商品供给端冲击比需求端严重;欧美央行继续实施“极端”政策,抑制美元走势,能源、工业原材料和食品等商品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震荡,叠加低基数影响,全球主要通胀仍存在一定上行动能。

但从中长期看,疫情最终会被控制,限制产能将逐步被释放,欧美等经济体强刺激政策的需求提升效应消退并留下一“天量”的公共、私人债务,很难乐观预期未来欧美等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会上一个台阶、需求摆脱长期低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