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防控有效促进“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强劲复苏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今年“五一”小长假,中国旅游市场升温,跨省游大幅增长,充分折射中国经济蕴藏的韧性和活力。文化和旅游部5日晚间公布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

观察人士指出,“五一”小长假是今年上半年时间最长的假期,得益于中国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及疫苗接种率的大幅提升,更多中国游客打破“周边游”“近郊游”限制,脚步走得更远。

“五一”期间,胡先生专程从上海赶到长沙参加朋友婚礼,婚礼结束后打算继续留在长沙参观。“长沙是座‘网红城市’,一直想来打卡,趁着这个‘五一’过来想把一些打卡点都走一遍。”

多个旅游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跨省游是今年“五一”假期的热门出行方式。小猪民宿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跨省游长线订单占比77%,显著超过周边游;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88.9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138.88%,外省市来沪游客共624.96万人次,占总量的37%;北京首都机场等全国多个机场的火热场面堪比“春运”,北京进出港旅客量在5月1日突破新高,成为历年“五一”假期之最。

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5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大麦网数据显示,“打‘飞的’打卡音乐节”成为今年一大特点。“五一”长假期间,全国各地举办20余场音乐节,多场音乐节落地到杭州、南京、上海、武汉等旅游城市。

在游客剧增的同时,中国各大景区严抓疫情防控,确保游客游得放心、游得安心。展现清末民初的江西赣派民居风貌的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五一”假期迎来大批游客。据统计,假期前三天人流量都在10万人次左右,管理单位多次限流预警。

“我们坚持严抓疫情防控,进入街区的游客提醒一定要佩戴口罩、进行测温,在瞬时人流量达到10000人左右时都会采取限流措施。”南昌万寿宫文化街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刚说。

“五一”假期,八达岭长城景区严格执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和游客流量限制,按照单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75%进行预约售票。八达岭长城景区建立流量三级预警工作机制;设立4处固定服务站点,启动7个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便民服务和协助购票等服务;设3处免费客运接驳站,利用客运大巴在停车场和核心景区之间免费往返运送游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五一”小长假北京严格限量管理、强化分时预约、推行无接触购票、实现错峰服务,切实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旅游满意度。

5月4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国旗广场,参加“五四”主题集会的青年们在自拍合影。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五一”期间,红色旅游持续升温。长沙、湘潭、南昌、遵义、延安、嘉兴等成为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北京市16个区红色旅游景区游览人数198.7万人次。上海纳入假日监测统计的8家红色主题类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7.42万人次。

“五一”假期,湖南省红色主题游涨势明显,全省各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持续走高。5月2日,韶山旅游区接待游客8.5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三。

江西铜鼓县则在假期期间迎来今年第一个旅游客流高峰。“白天参观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吃本地农家土菜,晚上到汤里景区泡温泉,这个节日过得真舒心。”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陈华平一家来到铜鼓县旅游度假,当地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由废弃矿山改造成的演出场地上,灯光绚丽夺目,不时传来隆隆枪炮声……“五一”假期,夜幕降临,在“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200多名村民现场演绎实景演出《浴血瑞金》,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苏区时期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让观众“穿越”回到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据江西赣州市文广新旅局统计,5月1日至3日,赣州市红色旅游总接待人次159万人次,总收入10亿元。(执笔:罗鑫,参与采写:张漫子、程迪、张玉洁、陈爱平、刘芳洲、黄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