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发微信,每次句尾都会加上标点符号,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以前发微信也经常这样,每次都会在句尾加上标点符号。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发微信但凡加标点符号的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有一些“小瑕疵”的人。
尽管看起来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情,却可以反映出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先来说说我自己吧,我是怎么改过来发微信不带标点符号的呢?
那是在我进入公司后,有一次跟领导微信汇报工作,当时我认为的是,发微信在后面加上标点符号,这看起来很美观,能够给对方一种仪式感,说明我是一个仔细的人。
但领导不这样想。当时领导就直接发微信问我,你每句话后面都要加个句号,你自己不累吗?你不累,我自己看得都累了,以后你有事说事,直接告诉我你要说的事情,别加什么标点符号。
图片
自那以后,我就慢慢改过来了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的习惯。
再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我自己,身边的朋友也几乎没有发微信要加标点符号的习惯。这一点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认识了一个学弟,他给我发消息每句话都要加标点符号,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什么情况?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好像有上千只蚂蚁在你身上爬来爬去,极为不适。
现在我再看到那种发微信要在后面加一个句号的人,我心里就膈应,觉得这人很矫情。
再后来,我看了一本行为心理学的书籍,我才发现,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在句尾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
一、这是一个追求仪式感的人
追求仪式感是不是好事情?从某些角度来讲,这是好事情,能够令我们感到自在,感到有边界,也有安全感。
但过分地追求仪式感会带来什么问题?时间的耗散。
想象一下,你每天会聊多久的微信?如果你每条句子后面都要加一个标点符号,尽管这一行为看起来丝毫不耗费时间,但从潜意识层面讲,这本身就是对我们精力的一种耗散。
信息的传达本身就是追求效率和直接的,这种标点符号很多时候往往会给人带来文字之外的东西。
图片
例如,我在晚安这两个字的后面加一个句号,你会怎么想?如果我加一个感叹号,你又会怎么想?如果我加一个逗号呢?
有时候,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感情的链接。但有的时候,标点符号会给人带来一些额外的错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想多了。
追求仪式感固然好,但标点符号,用在一个短句中,又真的有必要吗?
从信息的传达来讲,不符合传播要素。
二、这是一个选择困难,不够决断的人
在生活中,遇到发微信加上标点符号的人还能够理解。但如果是在工作中、微信群里,遇到那种发标点符号的人,我心里是非常不适应的。
为什么?
注重细节固然很好,但我们应该注重哪些细节呢?有必要把细节放在发微信的句子上吗?这是否有过分细节的嫌疑呢?
而在日常工作中,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看起来要么是给人过分地疏离感(例如我),要么是给人过分地亲近感(你们都喜欢发标点符号)。但不管是疏离感也好,还是亲近感也好,对于工作沟通来讲,这是不必要的情绪,而不是事实。
换句话说,这可能会影响工作中的处理、事实决策判断等等。
图片
站在我的角度,我就会想,发个微信消息都要加个标点符号,还能再闲一点吗?
这人如果不是矫情过度,那肯定就是有一些强迫症等等。
仪式感的确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边界,但如果没有直接、果断的性格,是不太可能会在句子后面加一个可有可无的标点符号的。
三、不够成熟稳重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喜欢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年龄较小的人群。
文字的沟通越短,我们理解得越方便,也更利于思考和回复对方。因此,我们在发微信的时候,通常都会几个字几个字的发,如果你几个字发给对方,都要加标点符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够成熟稳重的体现。
什么是成熟稳重呢?那些不重要的东西,看起来可有可无的东西,都可以尽可能地抛掉,这就是成熟。
仪式感追求的不是发微信加标点符号,几个字的短句对方也能够理解。那为什么发微信还需要加标点符号呢?
归根结底,这恐怕就是一种年少时养成的习惯。以前的我认为,发消息在后面加标点符号,会给对方一种细心、有秩序的好感。
那什么样的人才会渴望得到对方的好感呢?谈恋爱、找友情等等。
而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会慢慢发现,通过发消息加标点符号,已经不足以得到对方的好感了,或者说没有必要了,因此也就会慢慢舍弃这一习惯。
转过头去,你会追求更高效、更直接的聊天方式。
图片
但直接高效也不等同于无趣,而是追求更快更高的反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