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变异病毒有多少?

图片
5月4日,人们在印度新德里等待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法新/图)
近日,网络上多家媒体账号纷纷转发源自《印度快报》的一则惊恐消息,印度已经检出了3532种变异毒株。这个消息自然引起人们恐慌。但是,《印度快报》英文原文的表述是根据印度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印度对1.3万个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其中有3532个携带主要的新冠病毒变种毒株,其中有1527个携带的是被印度发现的B.1.617双重突变毒株。
问题出在,原意为导致3532个携带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样本被错译成“3532个变异毒株”。
事实上,新冠病毒变异是正常的,不变异反而不正常。不过,目前的变异并没有达到突破临床治疗不可控制的范畴。
现在印度出现的新冠变异病毒株是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上,病毒变体B.1.617呈现两种基因突变:E484Q和L452R。E484Q与E484K相似,后者此前已在英国、南非和巴西的变异病毒中出现;L452R则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变体CAL.20C中出现。
这两种突变首次同时出现在印度,被称为印度双重变异病毒。双重变异病毒是否比其他变异病毒有双倍的传染性或危险性,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和该种病毒致病的临床症状、死亡率和数据来证明,但是现在初步的认知是,这种变异病毒株可能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因此可能更容易传染人。而且,即使是接种过疫苗者,或已康复的染疫者,也可能再度被快速感染。
不过,基因组数据提供的流行趋势表明,B.1.617的传播性和英国的B.1.17突变株相当,但高于南非的突变株B.1.351。
B.1.1.7是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英国首先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其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提高了1000倍。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B.1.1.7毒株更易在人际之间传播,估计传染性增加40%-70%,传播指数达到1.5-1.7,比原来的新冠病毒1.1的传播指数高了0.4-0.6。传播指数的提高意味着病毒感染的人数将增多。
而且,B.1.1.7突变株感染患者具有显著增高的病毒载量,病毒载量增高也与死亡率增高有关。但是,B.1.1.7毒株的毒性并未增强。印度一项新中和研究显示,现有上市的疫苗对B.1.617这种突变体都有效。
不只是新冠病毒,所有微生物在适应环境中都会随时产生变化,因此,现在究竟有多少新冠病毒变异体,不会有确切的数字,研究人员估计有数千种。WHO和美国疾控中心(CDC)根据新冠病毒变异对疫情发展影响的轻重,把变异病毒分为三类:关心变体(又称存疑变体,variant of interest,VOI)、关注变体(VOC,Variant of Concern)和严重后果变体(VOHC,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关心变体指的是,这类病毒对疫情的影响都只是具有可能性,包括:带有的特定遗传标记的变体与受体结合可能发生变化,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种所产生的抗体中和作用可能降低,治疗方法效力也可能降低,病毒与疾病的潜在影响、传播性或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或许有关。表现为几个特点,一是特定遗传标记可能影响传播、诊断、治疗方法或免疫逃逸,二是有证据表明这是病例或独特暴发人群增加的原因,三是在本国和其他国家流行或扩张有限。
关注变体指的是病毒有初步变化,而且有证据表明病毒变体传播性增加,病症更严重,如住院或死亡增加,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中和作用显著降低,治疗或疫苗的有效性降低或诊断性检测失效。
严重后果变体指的是,有证据清楚表明现有对疾病的预防措施或医疗应对策略严重失效或效果降低,表现为诊断失效,疫苗有效性严重降低,出现接种疫苗后也大量染病的病例,或疫苗对重病程度的保护非常低,多种应急使用授权(EUA)或批准疗法的效果严重降低,有更多严重临床症状而且住院治疗增加。
对于新冠病毒关心变体,目前只是需要关注,而严重后果变体目前尚未出现,因此现在需要重点监控的是关注变体。现在,WHO仍将印度的双重变体B.1.617划归为关心变体。而且WHO只将2020年12月在英国发现的B.1.1.7变异株、2020年12月在南非发现的B.1.351变异株和巴西2021年1月发现的P.1变异株划归为关注变体,而包括印度B.1.617在内的其他7种变异株均划归为关心变体。
不过,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分类略有不同,划归了5种关注变体,即英国的B.1.1.7,南非的B.1.351,巴西的P.1和2021年2月首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确认的B.1.427和B.1.429。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应当把美国纽约发现的B1.526(2020年11月首次发现)列为关注变体。不过有一种统计是把B.1.427和B.1.429算做一种变异病毒,称为CAL.20C,综合WHO和CDC的划分,大约有5种关注病毒最值得关注。
在全球范围首先观察到的关心变体是D614G突变株,于2020年1月底或2月初发现,主要在欧洲和美洲传播。变异病毒株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D614G突变株比最初在中国发现的病毒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传播性,但是毒性并未增强,不会改变现有实验室诊断工具、治疗方法、疫苗或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的效果。
此外,印度国家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所研究员辛纳斯瓦米(Sreedhar Chinnaswamy)称,现在印度又出现了三重突变株的变异新冠病毒,病毒除了有E484Q和L452R基因突变外,还有E484K基因突变。这种三重突变的毒株现在被命名为B.1.618(简称印度株),其传播力比其他变种毒株更强。
尽管认为印度的三重突变株病毒毒力更强,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三重突变病毒更加致命或更易传播。而且研究人员也陆续在其他病毒样本中检测出了四重和五重基因突变,目前来看,这些突变对现有疫苗效果的影响,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