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有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官”,在东周王城洛阳附近的渑池舌战强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官背靠日益强大的祖国,铁齿铜牙,从容应对,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利益,尽显大国风范,频频登上热搜。
两千多年前,有一个智勇双全的赵国“外交官”,在东周王城洛阳附近的渑池舌战强秦,表现极其出色,轰动各诸侯国。
三门峡市渑池县的古秦赵会盟台,见证了这段历史。
会盟台位于渑池县城西南,圆土台,满植柏树,台上有八角亭,亭中立着纪念碑。夕阳斜照,亭子笼罩在温柔的光晕中,景色醉人。这是“渑池八景”之首:盟台夕照。
见此美景,遥想当年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感慨万端。
那个“外交官”名叫蔺相如。那场谈判,史称“渑池会盟”。
图片
渑池会盟,凶多吉少
渑池地处黄河南岸,西接陕州,东临新安,据守崤函古道,是陕洛之间的战略要地。
东周时期,周王室式微,诸侯争霸。秦国恃强凌弱,数次进攻赵国;赵国顽强抵抗,拒不投降。
秦国见赵国是块硬骨头,难啃,想跟赵国讲和,腾出手去攻打楚国。公元前279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盟,商讨停战事宜。
所谓会盟,是诸侯会面结盟的仪式,类似于战略会谈。洛阳孟津之所以叫孟津,就是因为八百诸侯会盟(孟)津(黄河渡口)。渑池离孟津不远,当时是周王城的边邑,位于秦、赵两国交界处。
起初,赵王不敢去。秦国的虎狼之心人人皆知,这场会谈凶多吉少,万一谈崩了,说不定要血拼。
就连赵国大将廉颇都觉得赵王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提前为赵王安排“后事”:“大王去渑池,来回得个把月。倘若到时候您没回来,我们就立太子为王。”
赵王心里苦啊,去了怕回不来,不去怕秦国又来打赵国,左右为难。
关键时刻,蔺相如站出来了。他鼓励赵王:“躲不过,那就去!不去会显得咱们胆小、实力弱。我陪大王去!”
最强谈判,唇枪舌剑
据《史记》记载,秦、赵两国元首在渑池会晤,摆开宴席,展开谈判。
秦王借酒装疯,叫人拿来一张瑟(古乐器),故意羞辱赵王:“听说你好弹瑟,弹一曲给我们听听?”
赵王不敢推辞,当众弹了一曲。秦国御史马上记下此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很恼火,这要是传出去,别的诸侯国还不得笑话赵国?
他捧了个缶对秦王说:“听说秦王擅长击缶,您敲两下让我们乐乐?”
秦王大怒,不肯敲。蔺相如威胁他:“我离您这么近,您要是不敲,我就以颈血溅您一身,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一看蔺相如要拼命,怕了,勉强敲了几下缶。蔺相如叫赵国御史也记了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没占到便宜,亮出了霸王条约: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池给秦王祝寿。
蔺相如毫不示弱:请秦王献出国都咸阳给赵王祝寿!
…………
双方剑拔弩张,局势凶险。蔺相如不顾生死,舌战强秦,拼死维护赵国尊严。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秦国在外交上占不到便宜,加之廉颇率军驻扎在国境线上,秦国不敢贸然动武,秦王只得作罢,与赵王签订停战协议。
双方士兵就地埋了兵器。因秦赵会盟对双方都有好处,所以会盟台遗址一带古称俱利城。
完璧归赵,将相言和
在渑池会盟之前,蔺相如就通过完璧归赵,展示过他的外交才华。
当时,无价之宝和氏璧辗转落入赵王手中。秦王眼馋,假惺惺地提议,以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蔺相如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见了和氏璧,爱不释手,却绝口不提交换之事。蔺相如认定秦王背信弃义,谎称璧上有瑕疵,哄着秦王交出和氏璧,接着作势要把玉璧摔碎,吓得秦王赶紧道歉。
蔺相如找了个借口拖住秦王,让随从怀揣和氏璧抄小路逃回赵国。秦王无奈,只得放了他。
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盟这两场“外交战”,蔺相如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厥功甚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被抢了风头,不服气,满腹牢骚,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直回避、忍让。廉颇终于意识到,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怕将相失和,敌人趁机偷袭,危害赵国。于是,他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握手言和。
千年弹指一挥间,会盟台历经沧桑,默默提醒今人:国强时莫凌弱,国弱时莫惧强,和平得来不易,当倍加珍惜。
(来源:洛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