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无底洞 1万台矿机单月耗电4500万度

近一年来,虚拟货币风生水起,引得不少人趋之若鹜。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没有实物,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需要根据算法通过计算机运算获得,俗称“挖矿”。用于挖矿的“矿机”一般功率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矿主为了掩盖能耗无底洞,通常将矿场伪装成高大上的“大数据中心”。
近日,根据新华网记者报道,在西部某省一家从事“数据业务”的企业,厂房内部用白色隔板分出约30间机房,每间机房的金属架上摆满了闪烁着彩光的服务器,杂乱无章的电线与插线板上盖着厚厚的灰尘。厂房里没有什么工人,只听见风扇的轰鸣声。
图片
根据现场的机型来看,基本都是目前挖矿专用的主流品牌机型,可以断定所谓的“数据业务”实则为“矿场”。
在调查中了解到,这家企业2020年全年纳税仅25万元,但月均耗电量却高达2500万度!今年前4个月,纳税仅9万元,但月均耗电量高达4500万度,折算能耗约为1.5万吨标煤。而根据当地企业的能耗来换算,其相当于大型乳品企业10条液态奶生产线的能耗总量。
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这一数字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的耗电量,十分接近耗电排名第25名的越南。
图片
庞大的电费支出让“矿主”们好像“候鸟”一般,哪里电费便宜就把“矿场”搬到哪里去。
矿主们通常冬天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用火电挖矿,一度电0.3元左右。到了春天,就陆续通过卡车将矿机运到川西地区,利用丰水期便宜的水电挖矿。如果和小水电站谈妥价格,电价可以每度0.2元左右。
因此,我国虚拟货币“矿场”大多分布在电力资源充足而电费便宜的地区,例如火电资源充足的新疆、内蒙古和水电资源充足的四川、云南。
虚拟货币挖矿的高能耗,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警觉。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今年以来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清退虚拟货币挖矿项目,截至4月底已关停清退35家挖矿企业。经初步统计,清退这35家挖矿企业可年节电52亿度,折合超160万吨标准煤。
面对如此高额的耗电量,政府的整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这是金融委首次对于比特币公开发声,直言“打击”,态度鲜明有力。
而随着当地政府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已经有不少矿主们考虑关停矿场或转移到海外,将矿场搬到俄罗斯、芬兰、加拿大等当地允许且电力过剩的国家。
专家建议,电力资源充沛的地区可以建立市场准入、互联网企业用电大户监测、互联网异常流量监测等多维度常态化监测体系,加强源头把控,要把电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刀刃”上。
(769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