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一块绿水青山的宝地

五寨旅游资源不仅非常丰厚,而且具有“高大上”的品质。在此,我把五寨的旅游资源概括成了“五个一”,即一山、一坪、一沟、一库、一川。

雄奇的芦芽山风景区

芦芽山风景区在五寨县城东南26公里处,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两园三区,五顶桂冠,都是国家级的,这就是她的身价。

当年我在五寨县委通讯组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都要陪同一些文人墨客上上芦芽山。可以说是常去常新,每次去了都会有一种新的震撼。那种震撼,是一种直问生命、直击灵魂、直指天地的震撼。什么是云蒸霞蔚,什么是鬼斧神工,什么是别有洞天,什么是如入仙境,什么是天地精神,到了芦芽山顶,你绝对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顿悟。

文人自有文人的特性和修为。他们去了芦芽山,可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除了看,他们还会写一些作品出来。游记呀,散文呀,诗歌呀,什么样的体裁都有。

我记得,最有名的一篇应该是《光明日报》记者梁衡的游记,题目叫《芦芽山记》。那是一个下雨天,我们陪他登上了芦芽山,之后不久就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他的这篇经典之作。写得既真切,又耐看,尤其是细节描写,直叫人拍案叫绝。文中提到一个人——向导老杨,就是时任五寨县委通讯组组长的杨树雄。后来梁衡的这篇文章被选进了中学课本。不久,通过他的文章,更多的人知道了山西有个五寨,五寨有个芦芽山,芦芽山的风景那真叫一个美!你看看文人的笔有多么厉害!

广袤的荷叶坪

造物主很会安排,同在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的腹部,芦芽山和荷叶坪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芦芽山是因状似芦芽而得名,而荷叶坪则是因为形似荷叶而得名。你看这两个名字起得有多么浪漫!

有些东西很是不可思议,在海拔2784米的高度上,突然伸展开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茵如毯的地块,属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也是华北最大的亚高山天然牧场。

我除冬天没有去过荷叶坪,其它三个季节都去过。在那里静静地欣赏美丽的野花,丰茂的牧草,悠然自得的牛群马群,漂亮的蓝天白云……

荷叶坪上有一个电视转播台,叫4844,那是我们宣传系统的一个基层单位。所以我们多次下基层去那里调研,到那里慰问,到那里体验生活。

当然,在那里我也经受过风,让你无法站立的风;经受过雨,让你眼都睁不开的滂沱大雨;经受过雷,在你的头顶上滚着火球突然就炸开了的雷;经受过云,与你“嗖嗖嗖”侧身而过的流云。甚至,我们还经历过一次海市蜃楼——

流云过后,突然看到西边的天空上,出现了一组巍峨的宫殿,一层两层三层,我想那就是琼楼玉宇。上面仿佛还有人、车马、轿夫们抬着轿子在宫殿前穿行。

我们那次去了好多记者,都看到了这一景象。忻州日报社总编辑栗中当年还在一篇游记中对此作了绝对真实的记载。

一沟就是五寨沟

不是有一句话叫“南有九寨沟,北有五寨沟”嘛!既然能和名满天下的九寨沟相提并论,那也就说明了五寨沟价值的不同寻常。

五寨沟一溪中流,伴有各种各样美妙的撞击声音。沟的两侧以北方墨绿色的山坡为底色,嵌入了大小不等、奇形怪状的石头。人们用怪石嶙峋来形容,我觉得甚为恰当。石缝中间,或有小泉水喷涌而出,或有小瀑布飞流直下,或有花草树木生长其上。迷人的景色,在北方实不多见。

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移步换景”吗?在别的地方没有这种感觉,可是进入五寨沟就是这种感觉,就是觉得每走几步就有新的景象可看。那种画面真叫美不胜收,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让你的眼睛都感到忙不过来。

我去过张家界,也去过九寨沟,我感觉各有特色,难分高下。从某种角度来看,我甚至觉得,看我们的五寨沟会更加过瘾!

张家界有个景点叫十里画廊。如果把我们的五寨沟也叫十里画廊,那真是冤枉死人了。我们的五寨沟哪里才是十里?二十里也不止吧,总有三十里以上。

还是在忻州日报社工作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和五寨籍的几位记者受邀回到五寨,搞了一次旅游方面的宣传。我们每人都写了一些东西,几天之后在《忻州日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连续推出。我记得,那次我们进到五寨沟,尽管很累,但没有坐车,全部是步行。大家情绪很高,一边欣赏着沟中美不胜收的风景,一边开始集体创作,你一句,我一句,最后,愣是把一些稀奇古怪的石头,给演绎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情人谷,那是一个望夫石;这是一个爱情鸟,那是一个伊甸园……张树彬记者的文笔很是不错,他在游记中,直把这些故事讲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恢宏的南峰水库

南峰水库是五寨又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南峰水库始建于大跃进时期,扩建于学大寨年代。既是军民共建的典范,也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一个恒久性的记忆。

南峰水库气势恢宏,风景秀美。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景观,两者相互交融,相映成趣。青山环抱着绿水,大渠灌溉着农田。上游与清涟公园相辉映,下游与百姓生存相关联,其观赏性与实用性高度融合。因为与县城近在咫尺,又平添了她的若干魅力。

退休后,我经常会回五寨小住几天。每次回去,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一个是城内的县委家属院。因为在那里我分到了人生第一套公共住房———一套三排间的小正房。我感激组织在住房异常短缺的年代能够对一个仅仅是能写一点材料的小年轻的特殊照顾。我知道,我每次去看的是房子,怀念的却是组织。二是我要沿着清涟河走到南峰水库。看着水库坝梁那高大结实的身躯,我自然会想到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和激情四射的人们。那些挑着箩筐背着石头穿梭在坝梁上的人们,那些拉着小平车从山坡上飞奔而下的人们,那些播放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类口号的高音喇叭,那些穿一领老羊皮皮袄,腰上再扎一根草绳的当地干部……如此这般定格了的历史画面,屡屡让我泪目。我知道,我每次去看的是水库上的风景,怀念的却是那个逝去的岁月!

厚重的八十里丁字平川

倒不是说这条川本身有多么壮丽、多么恢宏、多么特别,而是说其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条川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的川,更是一条历史的川、文化的川。

因为我们在这条川上,可以看到:兑堡遗址、柳河遗址、五王城遗址、武周城遗址、三岔古堡遗址、常玉春墓地遗址、郭家河的边靖楼遗址、峰台梁遗址……光我能数起来的就有十几处。

你想想看,从新石器到周秦,到两汉,到南北朝,到唐宋,到明清,再到现当代,历史的脚步,在这条大川里,几乎就没有停歇过、没有喘息过。这里一堆堆、那里一簇簇的遗址,他们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诉说着什么?

这些遗址,让我们听到了历史的回声,看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壮怀激烈。这个仿佛被人们忽略了的话题,恰恰是这条川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

以上“五个一”,就是我印象当中的五寨旅游资源。一言以蔽之,山的雄奇,坪的广袤,沟的秀美,库的恢宏,川的厚重,像音乐上的五线谱一样,构成了五寨旅游交响乐的基本格调和基本韵律。

我想,只要我们下苦功夫打造好这“五个一工程”,五寨的旅游业就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怎么打造?我想,一是要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谋篇布局。二是开发与保护并重,既为了当代,更要惠及后代。三是用新的视野,协调好周边关系,不要各自为阵,更不要互相抢占地盘,也不要为抢占地盘,打舆论战、打口水战,我们完全可以走一条“协同开发,资源共享,一加一大于二”的新路子。四是千万百计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寨沟(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忻州在线(节选)

原标题:五寨:一块绿水青山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