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三进三出,“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投资往事

图片
编者按: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百万”杨怀定先生于2021年6月13日去世,享年71岁。杨怀定生于1950年,曾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上世纪80年代他靠买卖国库券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叱咤于股票市场,因为炒股盈利超过一百万得到了“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呼,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本篇文章发表于2018年8月。
作者:李亦儒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让一个普通投资者成为股神的成本降低不少。当然,大多“股神”的坠落都不如徐翔或陈树隆事件一般数字骇人、无法言说。除了倾家荡产或自行了断外,它们常见于以下几种形式。
免费指导操作,若赚钱,股神只分两三成。这种股神简直是在做公益,忙前忙后,自己只拿那么一点点,若是亏了钱自然也跟股神没关系。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说过,你想在股市上赢钱,首先要千万别把钱太当钱了!
这类事业多被证监会称为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已被查处的机构其非法收入可高达几千万元。
通过编造、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赚钱,这容易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曾做过CCTV2《中国证券》栏目特约嘉宾、被安徽电视台选为“资本市场安徽七大名人”之一的汪建中,就因为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罚款1.25亿元。
通过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形式收取荐股费用,开股神学校,卖“内幕消息”,卖荐股软件,收会费……李嘉诚、巴菲特、威廉·江恩等名字常挂在这些股神嘴边。这些行为也多分门别类地成了非法经营的警示案例。
股神新秀中的网络股神毕绍文,他有一条重要的投资原则,购买20元以下的低价股,“你看一百多的都会跌到十几块钱,不管涨到多高都会跌下来,为什么不买低价的呢。”毕曾这么对媒体解释。
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中,股神杨百万位列其中,之后的二十年,股神这个称谓越来越具有骗子意味。但当下,也许人民依旧期盼杨百万当年重返股市时的热烈场面能以某种新形式重演。
那是1992年,上证指数392点,之前1400点时离场的杨百万,乘汽车出现在上海文化广场。这里人头攒动,有几十家证券公司的分部。杨百万的出现引起了围观,保安上前迎接,怎么亲自来了呢?有什么事情来个电话呀!如果当时的报道可信度高,那么彼时杨百万的光临颇像历史剧里皇上突然驾到的场面。股民们也拥着他问,老杨,还会跌吗?
直到走至工作人员跟前,杨未发一语。他用行动表示了:以市价(4.5元)打进1万股轻工机械。
人群炸开,股神入场了,可算跌到底了。
作为股神,少不了一沓经典语录。杨百万也有,比如:“牛市之后是熊市,熊市之后是牛市,是不断循环的。现在是熊市,说明牛市也不远了。”这话好比说,没有停不了的雨,也没有永远旱着的地,除了不知应该几时进场,几时撤退,都是再正确不过的真理。
只是对比于杨的高调返场,之前他卖掉股票买回国库券时,可是“悄悄抛掉”的。
暴富机遇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1990年12月19日,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业锣。
1988年,刚刚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的杨百万每天去上海图书馆寻找致富信息,初中毕业的他学习方法是看报纸。
属于他的时刻很快来了。人民银行行长的讲话里提到,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了。杨百万掌握消息的速度比银行金融研究所的接待人员还快,当对方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买卖国库券是非法行为时,杨百万拿出了《人民日报》。
当时银行的利率是5.4%,而1985年期的国库券利率是15%。杨百万用2万元买入国库券,一涨价便很快卖出,赚了800元,之前他的月薪是50出头。
怎么能一直做到低买高卖呢?
除了上海,还有合肥等几个城市可以买卖国库券。杨百万又去报纸里头掘黄金。他发现,100元面值的国库券,合肥与他所居住的上海有2-3元差价。杨与妻子当机立断,取出存款,换上旧衣服,极尽低调地揣着钞票爬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13个小时车程过后,他买下了合肥市工商银行全部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卖出,1060元差价入账,不过用了两三天时间。
看似是力气活,但当时国库券行情有国家机密一说,并不透明,只有杨百万这个老百姓,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上海的开盘、收盘价之后,又翻遍各地党报,找到了合肥的国库券价格报道,才开始人肉运送,赚些小钱,不比90年代任安徽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的陈树隆,用国有资金做多国债期货,为国债服务中心带来了超过4亿元的收入。
杨百万之后频繁来往于上海与合肥之间,福建、河南等地亦未放过,加上各地媒体的宣传,原名杨怀定的老杨才成了大家口中的杨百万。
挣了钱的杨百万很懂得洒扫进退,他先是咨询律师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得到否定答案后,又去上海市税务局咨询领导,买卖国库券是否需要交税,最终是国家财政部税务局的表态给了他定心丸:为了促进国库券发行、流通,方便群众,国库券买卖不征税。
招商周刊一篇报道里甚至提到,杨百万请了两名公安做自己的保镖,除了保护自己去外地时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以防被抓时有个“垫背”,“在写辩护词时我可以说’警察都不知道违法,我又如何知道’。”
跟杨百万相比,去年落马的陈树隆似乎就没能坚持韬光养晦。
陈热爱资本游戏,有过副省级股神的称号。据财新报道,他的落马起因于上报了至少3000万元家产,“对这一超出常人理解的举动,熟悉陈树隆的人士分析:‘他这些年在股市上为政府赚了不少,而且自己也有家底,但说起来还是太自信了,他觉得他就应该有这么多钱,当然他实际有的肯定何止3000万元。’”当年他为国债服务中心赚得4亿后,安徽省政府就奖励给他数百万元。
股市三进三出
倒卖国库券成为百万元户后,杨百万顺水推舟地成了“中国第一股民”。他的第一笔交易是500股电真空。
对1992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个熊市,杨早有风险意识,他提早离场,如本文开头描绘的场景,在上证指数跌至不到400点时返场,苦熬到94年的300多点,并在证监会宣布三大救市政策的前一天将最后2万元投入。
后来他的股票市值接连翻倍,别人如沐春风时,警觉的杨百万卖了股票,购入两套商品房,不早不晚地又躲过了新一轮大跌。2005年,远离股市已四年的杨百万,将升了值的房子换成了30万股股票,“金戒指套手上”,坐等2006年牛市。
三进三出,股神的冠冕戴稳了。
这些年间,出书、上电视、到地方财经学校讲课、到北大作报告、拍央视纪录片、成立工作室、卖炒股软件,杨百万一样也没落下。有他演讲的地方,门口就有黄牛炒门票。
07年牛市时,杨百万给自己的孙女起了个小名,叫“涨停板”。他早已不用坐火车四处奔波,位于上海的工作室里放了好几台电脑,每天股市开盘他去上班,坐在椅子上动动口,几名工作人员就会按其指令进行交易。
2008年,有股民看到杨百万在上海电视台做节目,称自己买下了中石油的股票,而且要放一辈子,留给子孙后辈。之后中国石油的上市拉开了大熊市序幕。
那年杨百万回顾炒股生涯时说,从1990年买卖最开始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起,18年间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股市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在中国炒股,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
他的这段话被放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十大风云人物”专题页面的链接里,那篇文章引述了杨对于接下来股市走向的观点:“现在的中国股市,老百姓出钱,政府就是收税,政府肯定要大力发展股市。”他还劝诫年轻人,呼吁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参与到股市中来。
后来质疑杨百万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证券市场上,在前台跳着的,都是一些十足的小丑罢了。
2013年,杨百万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捕捉机会,尤其是年轻人,我想一定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里找到自己发财致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简直道出了所有中国股神的终极问题:想要炒股致富,到底是看杨老师出版的股市成功秘诀,还是看三中全会公报呢?
近几年杨百万仿佛销声匿迹,在中国用户量最大的搜索引擎上输入他的名字,第一屏全部是真假难辨的炒股软件广告,“杨百万”相关的微博或博客也有一串,经过查看,大抵无一是他本人。他的名字倒是常出现于一个段子:股市,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
昔日股神泯然于竞价排名广告矣。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