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耀”龙门” 制品漂洋过海行销欧亚

“蜀南竹海翠甲天下”,而惠州龙门县的竹景则要低调得到多,尽管竹林满山遍野、秀色可观,但终非奇篁异筠。不过这里的竹子韧度和硬度很好,当地人巧用这一特性,曾在牙签方面“闯”出了不小名堂。

如今竹木之乡——龙潭镇的一些大学生相继回乡承业创业,不仅实现了竹签生产自动化,而且竹木产品亦升级迭代,做足“盖”文章甚至漂洋过海行销世界,再次上演竹“耀”龙门”的现代传奇。

自焊自动化设备破解生产痛点

走进龙潭镇,一路上竹影婆娑,河岸亦是翠竹掩映。在这里即便是一根根小小的竹签,也极富情怀与故事。粤东林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少当家”——陈智鹏便是这样一位心怀梦想的年轻“推手”,他曾在广州上大学,土木专业毕业后当过工程监理。

“做牙签在我们龙潭当地是一种潮流,以前主要以手工和家庭作坊为主。”他说,感觉这一行很有前景,于是2015年毅然决定返流回乡,从父辈手中接过这一传统产业,加工品类也逐渐从传统牙签扩张至水果签、烧烤签等等,年产竹签约200吨,产品更热销黑龙江、浙江等全国各地。

在龙潭镇,烧烤签、水果签等餐签的产量很大,热销全国各地。

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子到底是如何变成餐签的?记者在其位于禾仓村的帮扶厂房看到,新鲜的竹子经竹筒长短分拣机,按需切割成长度不等的竹筒,然后由分片机快速剖成两厘米左右的竹片(日晒两天后),送入烘干设备彻底脱水,再上到拉丝机一拉便“吐出”大小均匀的小竹棒,最后磨光削尖即成。

分片机可以将竹筒快速剖成均匀的竹片。

该帮扶厂房由惠州市委组织部共建,大约可以解决50户贫困户就业,平时有需要的村民也可以到这里“打散工”。但近年来随着人工日益短缺等因素,陈智鹏对实现生产自动化颇为醉心与痴迷,先后买入4台机器,甚至与行业内的同伴一起研发与琢磨,自买材料,前后历时15天动手焊制了竹筒长短分拣机,从而一举解决了竹签生产第一环节的“痛点”。

这是陈智鹏与业内同伴动手自焊的竹筒长短分拣机。

“与传统手工相比,一台机器可日产竹签200公斤,替代人工2至3人。”他透露,接下来计划引入自动化包装设备,打造一条完整的竹签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今后就要把它做得更好!”

大胆做足“盖”文章远销欧洲

同样从牙签、竹签起家的仁合优品竹木制品公司,则结合铁岗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经验,在原材料深加工之余,还能提供雕刻、激光、丝印、烙印等图案制作工艺, 从而大胆做足“盖”文章,不仅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产品远销欧洲等地,竹木制品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左右,

这些竹木盖制品远销欧洲等地。

“我们这一带漫山遍野都是竹子,早前主要做牙签。”该公司总经理、龙潭竹木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海平回忆称,父辈时镇上有一家工艺厂,大人通常会领一些活回家加工,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个行业自是相当熟悉。

大学时他同样在广州读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也曾在大城市打拼过一番。所不同的是,返乡白手创业的他,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做足“盖”文章,整个竹木产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甚至开设了仁辉、仁盛两间分厂。

竹子音箱壳别有一番韵味。

“现在我们年轻人回到家乡,发现竹木的用途其实很广。”王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企业主要加工生产膏霜、乳液、面膜、精华液竹木瓶盖和软管盖等化妆品包材,以及水杯盖、马克杯盖、玻璃瓶盖与陶瓷罐盖等等,还可以做一些竹子音箱壳或是配合电子产品组装等。“欧洲人特别喜欢竹子的韵味,有着谜一样的竹子情结”。

不过对于目前线上销售配件、贴牌生产的方式,王海平并不满足现状,他计划接下来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推出自已的品牌,“这样可以赚更多一点”。

一园一基地打造竹木制品之都

实际上,龙门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优势,全县竹林面积约30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8.7%,是惠州竹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广东省主要产竹区之一。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老一辈人的艰苦打拼下,龙门享有中国牙签之乡的美誉,甚至曾出台全国首个竹质牙签餐签标准。近年受年轻人返乡创业潮催生与带动,当地的竹木产业又一次风生水起,涌现了不少像陈智鹏、王海平一样的“后起之秀”,擦亮了“金叶家具配件”“绿色健木”等多个品牌,这些多数通过电商平台接单并代工半成品,“小日子”尚算滋润。

龙潭镇竹木制品加工产业实力雄厚。

“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1147间,从业人员接近9000人。”龙潭镇党委书记廖伟平介绍称,当地的传统名优产品牙签在全国市场占有量超过七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仅去年全镇竹木制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超9亿元,占全镇地区总产值一半以上,已然成为龙潭城乡居民收入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不过除了八九月竹笋期当地原材料不足外,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往往还面临产能、销售、厂房和用地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发展瓶颈如何破解?廖伟平回应称,该镇已规划建设竹木加工产业园,园区总用地约300亩,计划将全镇竹木加工企业纳入园区统一管理,以有效利用龙潭镇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推动竹木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最终达到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的目标”。 同时在竹木制品电子商务集聚区规划电子商务基地,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商务活动、日常休闲等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一批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和电商服务平台,从而与电商企业形成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此提升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能力,打造“竹木制品之都”。

为龙潭制造和特产巧搭展示空间

与一园一基地助推竹木制品产业同步,该镇还积极谋划为龙潭制造和龙潭特产巧搭一个接地气、有人气的展示空间。

廖伟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龙潭镇文化广场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将充分融入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黎雅君,以及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海军五项女子个人冠军获得者张娜,两位龙潭当地“龙门姑娘”这一冠军元素,探索建设“冠军之乡”,弘扬“冠军精神”。同时于广场设立乡村振兴馆,结合案例侧重展览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等五方面的内容。

龙潭镇党委书记廖伟平对发展该镇竹木制品加工产业“胸有成竹”。

他进一步释称,该镇还将对沿街住宅和商铺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整体以岭南风格为特色,统一立面造型、粉刷建筑外墙和灯光亮化提升。“在圩街靠近文化广场一侧,支持两新党组织支部和村经济合作社建设龙潭特色文化商铺,集中展现龙潭竹木工艺品和竹笋、蜂蜜、灵芝等农特产,让龙潭制造、龙潭特产有一个集中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带动圩街商铺和乡村振兴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马骏、钟宏连 通讯员:黄晓龙、黄智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马骏、钟宏连 通讯员:黄晓龙、黄智房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