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和它的“战疫”体温

“粤省事”一天访问量达3.5亿次,疫情之下,谁在保障抗疫数字工具运行?

图 | 紧张工作中

毫无疑问,广州在2021年夏天的这次“战疫”,也弥漫到了“粤省事”“粤康码”这些数字工具所在的办公室。粤康码能持续被“点亮”吗?后台会不会就此沦陷?数据更新能否跟得上疫情蔓延节奏?

在一座拥有“云端铁军”和“送药小分队”的城市,他们在紧张中保持有序,在风险中获得人性之暖。6月15日0-24时,广东省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为零,人们等来了好消息。

文 | 白莉莉、潜秋云

发际线上移,是压垮年轻人焦虑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不是打招呼时脸颊露出的两个小酒窝,很多同事都认不出,眼前这个发际线“上移了2厘米”的高个子男生,就是那个爱笑的“90后”同事张国剑。

张国剑是“粤康码”的项目经理。他所在的数字广东公司(下称“数广”),自2020年疫情全面暴发之初,成立了重保团队(重点运维保障专班),维护和稳定着粤康码、粤澳通关、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康防疫核验等疫情防控服务的运行。

“我的心态吧,就像坐了一回过山车。”

张国剑用“作战室”形容疫情期间重保团队所在的办公室。“疫情刚来时,战场上的同事都很兴奋,随后有点焦虑,接着开始疲惫,但更多的是信心。”

5月31日早8点,“作战室”已经进入工作状态3个多小时。

前一晚,在梦里,张国剑听见断断续续的“嘟嘟嘟”声。起初声音很小,像极了公司平时遇到接口故障、访问CPU过高等问题,系统发出的“嘟嘟嘟”的声响,随后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以致于他一度担心住处是否失火,“太像火警的声音了”。

从梦中醒来时,“警报”依然没有解除。把张国剑叫醒的是一个电话,“公司打来的,说后台系统遇到了麻烦。”

张国剑来办公室时,“作战室”已进入“战时状态”。据同事刘亚单回忆,粤省事在当天的访问量“狂飙突进”,达3.5亿次,“去年疫情最严重时,粤省事的访问峰值也只是1.8亿次”。

粤康码的访客突然激增,主要源于广州疫情严峻。5月30日晚,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为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通过广州辖区内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等站场离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转旅客),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通告从31日22时起开始正式实施。

于是,亮码成了在广州出行的“常规动作”,而一份在粤康码上出示的阴性核酸报告,则是所有人出入广州的一张“必备通行证”。当天的疫情数据显示,广州累计报告30例阳性病例,其中确诊病例23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而此前的5月26日至29日,广州市内的“中高风险区”——荔湾区已经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

“战场”中的刘亚单走走停停,当张国剑接到电话,急匆匆奔向办公室的时候,刘亚单决定紧急介入这场粤康码的“亮码之战”——突然暴增的点击量,已经让粤康码后台的整条链路吃紧,“其实系统就像人体一样,平常没事时,一点问题都看不出。但一旦让你跑个5千米,你就会喘,我哪里不行,哪里有毛病,这些问题立马暴露。”

图 | 紧张工作中

同样经历了“过山车”状态的,还有和张国剑同在一个“战场”的劳学礼。这个负责“粤省事”产品的“80后”,近期的睡眠时间一直是个谜:有同事说,疫情之前就看见他“把办公室当家”;有不愿具名的同一“战场”的“战友”透露,“早上来上班,看见他在会议室托腮冥想;晚上下班时,又发现他瘫在沙发里小憩。

他用“地震来了”形容当时的紧急。“如果把粤康码的系统比作一栋房子,那最开始我们是按8级抗震的标准去建的,但现在发生的是10级、11级甚至更高等级的地震,这种危急可想而知。”

31日晚9点半,团队在监控后台查询流量情况时有一个“新发现”。“后台显示,运行中的核酸检测功能调用量非常庞大,大约是日常的5-6倍。那时候大家都在后台不断刷新核酸检测记录,都在问为什么核酸结果还不出来。这波流量对整个‘粤康码’的服务都造成了压力。”

团队紧急磋商,立即决定给“核酸检测记录查询”的数据链路紧急优化,撤销无效链路。原因是根据通告,当晚10点出入广州才需要核酸隐性报告,但粤康码的“亮码”却是所有人出入公共场所的“刚需”。于是,核酸检测功能暂时被缓存半小时,这也给粤康码的调试和维护,争取到了宝贵的半小时。

保卫粤康码的“战疫”在数广办公室里进行,保卫“老广”健康的线下核酸检测此时也从疫情最严重的荔湾区,逐步铺开至广州市其他区。根据全市防控部署,将核算检测的范围,扩大至覆盖5个区的48个街道,包括越秀区、海珠区全域,天河区和番禺区的部分街道。

这个部署,对线下验核酸出了道难题:这么多“老广”要验核酸,秩序该如何维护?

海珠某福利机构做家庭社工的小欣,就这样被“抓”去做志愿者了。当天,她突然收到调派信息——新港、沙园、南石头等街道需要志愿者支援,名单上出现了她的名字。起初她有点害怕,风险大,任务重,但谁不怕呢?看见被“抓”去做志愿者的同事们都没吭声,她自己也不敢吭气。

图 | 志愿者在给排队前来核酸检测的居民做指引

随后,她换上密不透风的隔离服,在新港街道蓝色帐篷下,给排队前来核酸检测的居民做指引。她的工作反复却又机械:登陆粤核酸、确认居民身份信息、给对方条形码、指引群众扫码、送去医护人员处核检。

爱出汗的小欣,站了还不到半个钟头,就被36度高温、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需要不断沟通、走动的工作弄得全身湿透,豆大的汗珠滑进眼眶,“整个人就像隔着一层塑料膜,放在太阳下被蒸烤。”

图 | 全身湿透的防疫志愿者

后来她才发现,内衣和内裤,自打出门后就一直紧贴在肉上,“因为全湿透了。”

志愿者汗流浃背的同时,线上的“战役”正趋于白热化。

回忆起当时的数据,张国剑说,粤康码在5月31日的PV(页面访问量)峰值高达60万/分钟,而30日当天的数字只有10万/分钟。“我们发现,在微博、微信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抱怨‘粤康码无法亮码’的人还是蛮多的,在机场、高铁站这些地方,无法亮码,你就无法通行。”

虽然果断让核酸检测功能降级,但粤康码的访问量依然持续增加,“再这样下去,真的会扛不住。”同事们决定给粤康码“扩容”。于是,一小时之内,100多人临时组成的重保团队,把4个大会议室改造为一个“临时战区”,并开始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网关、服务器、数据链路和网络带宽进行扩容。

图 | 奋战在重保工作区的同事们

云平台的扩容,让重保“战区”的灯火通明持续了十几个昼夜。红牛、咖啡、方便面;饼干、果汁、巧克力。留守在“战区”保卫粤康码的重保团队,开始了关于一次事关所有广州人健康安全的“全力追击”——他们追赶的是飞速流逝的时间、高效御险的系统,还有没有任何人知道扩散速度的病毒。

图 | 重保团队办公桌上的食物和药品

张国剑认为,“保卫粤康码”的“战役”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粤康码只是最前端的系统,它的后面还背靠服务器、数据链路以及微信和政务系统这些外部接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粤康码都会出现相应问题。”

经过一个白天的“出击”,刘亚单、张国剑和劳学礼所在的重保团队完成任务,粤康码成功扩容,广州全城的“亮码”行为重新变得简单、高效。

就在“作战室”里首战告捷之时,来自广州利康中心的精神康复社工阿生,在荔湾区的芳村组织起了一场“药不能停”的活动。5月28日刚刚加入测核酸志愿者大军的阿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芳村(广州精神病院所在地)区域被封锁后,辖区内不少长期服药的精神残疾人被迫停药,康复者也不能去复诊开药。

看在眼中,急在心里。阿生所在的机构立即展开免费送药活动,他们开始与区残联联系,组织志愿者一起从指定机构那里拿药再分拣,然后送到社区居委会,再由她们统一下发放给需要的居民,帮助病人康复。

截止6月8日,“送药小分队”已接力完成对217名精神残疾人家庭的送药服务。

“警报”微信群一响,志愿者们便整装待发,飞奔发药。

“保卫粤康码”的战役刚刚结束,在6月初为期两天的高考,又摆在了张国剑和他的同事们眼前。

“20年前我高考,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睡得很好,一点不紧张;20年后的6月又是高考,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睡得很差,相当紧张。”劳学礼说。

“1号2号时,我们心里还没谱,每个人都列了系统可能出现的所有潜在问题,但到了4、5号,我们基本上心里都有数了”,劳学礼说,“其实面对高考呢,我们团队的心态比较复杂:一方面希望能杜绝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高考,检验一下我们面对类似重大事件的运维能力。”

据刘亚单介绍,高考当天,粤康码的PV是80万/分钟,当日的PV高达5.5亿。进考场前亮出粤康码,已经成为疫情时代广东考生的必备动作。考生能够“亮码进考场”,依仗的是数广团队打造的“三重保险”。

“举个例子,粤康码亮码过程就像从水源把水供给用户,正常情况下,一根水管就能满足从头到尾的供水,但是在重压之下,政务部门、大数据中心、粤省事、粤康码都纷纷自增备用水管,增强现有水管,多管齐下,保证水流到位,保障高考的顺利进行。”张国剑说。

复盘一下最近一周的工作状态,劳学礼常常会回想起去年6月时,自己前往珠海拱北口岸,在粤澳通关口岸驻扎了20多天,帮助“粤康码通关凭证”(粤澳健康码互认互通)。“那(粤澳转码)真是突击队式的操作。”

和劳学礼一起去拱北的还有刘亚单。他把那段时期的经历,称为“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20天”,“早晨6点半起床后,就要穿着衬衫、长裤,站在一个36度的密闭空间里,还要不停给往来两地的市民,解释粤澳健康码的用法。“一直工作到晚10点。休息一会儿,凌晨两三点再接力给产品和后端团队做开发。”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数广团队针对港澳地区的二维码,可以分别用微信和网页扫码打开,而针对不少港澳人士在填报信息时,担心的个人隐私被泄露问题,粤港转码、粤澳转码增加了“系统前端用户授权”的功能,“授权功能就像一个阀门,只有用户点击’同意授权’时,阀门才能把一头的“水”(信息),输入另一头那边。”张国剑说。

端午前一天,张国剑和团队同事又一次去了拱北口岸,加入了支撑粤澳转码业务,熬了一个通宵。

深入防疫一线的还有叶智辉。

这个广州仔在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志愿者的同时,也成了社区之星、妇女之友。

和张国剑和劳学礼所在的线上“作战”不同,叶智辉所在的广州基层队伍堪称“线下铁军”:108.3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辅警、治安联防队员、治保会成员、网格员、地铁安检员等半专业力量约73.6万人次,还有居民群众等社区志愿力量约14.2万人。

在此次广州“战疫”中,如果说“重保作战室”交出的成绩单是粤康码日军“亮码”过亿次,那么线下铁军的数据同样亮眼:他们协助核酸检测781.7万人次,引导接种疫苗37.2万人次。

图 | 数广职工在抗疫前线协助核酸检测工作

一个阿婆站在叶智辉面前,说什么也不让后面人“插队”。空气中弥漫着急促的交谈。

“阿婆,你扫不出码,先让后面的街坊过来测。”

“不行。他们都比我来得晚,凭什么比我先?”

……

满头大汗的叶智辉进退两难。这个在数广负责地市业务线经营管理工作的广州仔,在本地阿婆面前“无计可施”,只能慢慢用地道的粤语施起“缓兵之计”:“都可以测的,要不再用手机重扫一遍?”

越秀区华乐街道的检测点人声鼎沸。越秀区是广州老城区,根据广州市老龄委2020年发布的《2019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越秀区的老年人口为30.71万人,占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7.50%,排在广州各区第一位。老年人扫码测核酸,这件事着实让叶智辉有点头疼,“不是信号差,就是不会填信息。”

图 | 数广职工在抗疫前线协助核酸检测工作

由于从早上7点就要身着全套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叶智辉和6个同事不仅要忍受广州动辄35℃+的酷热,还要应对华乐街道的老人们出现的各种问题。

叶智辉当志愿者的体验,小影感同身受。她在佛山某事业单位从事疾病预防工作,为了协助医护人员,她主动请缨当起了志愿者。佛山前后两轮的核酸检测她都参加了,她觉得相比第一轮,第二轮显然“升级”了不少:直接用粤核算登记,省去了抄身份证录入的麻烦,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打开二维码,用户的核酸检测记录时间如果在48小时内,显示为紫色背景;如果在72小时内,显示为绿色背景。

不光是二维码,检测技术上也更先进了——原本“五合一”混采,一个采集管一次测5人,现在变成了一管子测10人。如果结果显示阳性,将会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对该混采管的10个受试者暂时单独隔离,并重新采集单管拭子进行复核,再确定这10个人当中到底谁是阳性。

图 | 核酸检测系统

小影本人在佛山的老城区——禅城区做志愿者,佛山不少本地老人不太会用手机,作为本地人的小影就肩负起大多数工作。工作并不难,但强度确实高——坐在凳子上不停扫码,护目镜全是水雾,完事了站起来伸伸腰,忽然发现连腰都不能伸直了。

时代列车呼啸而过,技术的更迭,从来都不是以主动放弃上一代人为代价的。

“战疫”期间,广州没有忘记这群步伐已没那么矫健,眼神也没那么利索的老年人:不熟悉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出示电子健康码的老年人群体,可以直接出示居民身份证,即可通过健康防疫核验平台完成人、证、码“三合一”查验,完成出入登记和健康码(粤康码)核验,平台立即显示实时健康状况核验信息,全过程仅需2秒钟。

图 | 数广职工在抗疫前线协助核酸检测工作

在疫情稳定并逐渐解封重点区域后,广州仔叶智辉忽然觉得,那些在他做志愿者期间,和他“吵过架”“闹过情绪”的本地广府阿婆们,其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纳入到这座城市整体的防疫系统中去。

“如果是无论如何都不服从,就是不认可我们志愿者的工作,人家理都不会理你。阿婆和你拌嘴,说明她们心里也急,也想更好地融入到防疫体系里。从这点来看,广州,好嘢!”

6月14日,广州宣布封闭、封控区将有序解封。体验过志愿者服务的叶智辉感叹:“疫情稳定后,我发现阿婆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