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封控区医院的“防火墙”:建过渡病区,不开空调保持通风

在广州封控封闭管理区内,急症患者就医后如何保证防控安全?位于广州荔湾封控区域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广中医三院”)在医院内建起了过渡病区。

6月17日,该过渡病区负责人孙志佳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介绍了过渡病区建立的过程。他向南都记者谈到,过渡病区的建立,一方面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另一方面也降低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的感染风险。据悉,自6月10日以来,该过渡病区已收治了19名患者。

设立医院的“防火墙”

广中医三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部片区,该片区多地被列为中、高风险区。自广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承接了中、高风险区一些急、重病患的入院就医的任务。

孙志佳是医院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也是医院过渡病区的负责人。他向南都记者介绍,6月以来,该院接受的病人多来自封控、封闭管理区内。

“封控、封闭管理期间,一般的疾病社区、三人小组可以提供帮助,能被送来医院的没有一个是不急的。”孙志佳向南都记者谈到,来自封闭、封控管理区的病患多为骨折、受伤,也有老人中风的情况。其中大部分需要住院观察治疗,有的甚至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尽管已有急诊筛查病区,新住院患者已在72小时内做过两次核酸检测,而此波疫情中,新增感染者的潜伏期多在1周左右。但医院急诊科医疗空间有限,患者入院后最多只能在急诊室住院观察3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对于每一个入院的病人都必须谨慎,如果急诊筛查病区的病人直接进入住院病区,一旦出现差错,会给整个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巨大风险。”

孙志佳谈到,医院根据荔湾区重点管控区域院区急救与医疗服务工作方案的防疫通知要求,设立过渡病区,一方面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另一方面,是要极力降低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的感染风险,形成医院里的“防火墙”。

南都记者了解到,过渡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即工作区、清洁区、物质准备区,以及患者出入通道和员工出入通道。同时设立22个独立病房,每个病房内要分别设置仪器通道、功能科医生通道、术后仪器消毒等多个环节,以防止交叉感染。

过渡病区内的各项医治护理工作也要比在普通病房时更加小心。过渡病区成立前,这里的所有护士都要演练过渡病区工作的各项流程,包括带领病患进入过渡病区,送病患检查、做手术的通道如何通行。就算是送标本、送餐送药、衣物换洗、垃圾运输、穿脱防护服、物品的浸泡消毒这样基础的流程,护士们也不敢马虎,一一进行演练、布置。

保证及时救治

过渡病区是急诊筛查病区的后盾,更是全院其他病区的前哨。

病患从急诊科送往过渡病区后,要在该病区观察超过5日,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才可转入普通病区。

从急诊科筛查区送过来的病人涉及多个科室,很难固定一支稳定的医生队伍,如何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孙志佳告诉南都记者,医院从内科、外科、骨科、妇科等多个科室抽调多名骨干医生、12名护士轮守值班过渡病区。

“根据病区内病患实际情况,轮班的医生会及时调整。”过渡病区工作环境相对特殊,病区内不能使用空调,必须时刻保持通风,医护人员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二级防护要求。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中医三院过渡病区设立后,自6月10日以来,已收治了19名急、重症患者。这期间,急症的治疗刻不容缓。过渡病区建立首日,多名来自中低风险区的股骨颈骨折、失血性休克等的危急重患者。

其中,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因中风也被送至过渡病区观察治疗,所幸在过渡病区得到神经内科专家的紧急救治,老人才得以脱险。“像这样的急症,救治过程可以说是分秒必争。”

南都此前报道,6月7日,一名男性患者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重伤。被送医后,广中医三院紧急集合影像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创伤骨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会诊,紧急为患者进行了左肾切除术、结肠修补术。术程历经3个多小时,这名男性患者才得以脱险。好在前期,医院急诊科的负压手术室随时准备“开工”,以供急诊手术。“这名男性患者送医时情况凶险,如果没有紧急进行手术,怕是会丢性命。”孙志佳说。

采写:南都记者 黄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