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孔祥宇解说《季后赛编年史》2003西部篇 邓肯终结湖人王朝

讲述从2000-10年的季后赛故事,短纪录片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文案:轩窗少年
如果把NBA21世纪前十年的季后赛历史看作一部三个单元剧构成的史诗级大片,那么这三个单元可以分别命名为《紫金王朝》、《奇数年奇迹》以及《王朝复辟》,由奥尼尔、邓肯和科比三大殿堂级巨星分别领衔主演。
如此如你所知,当时间线推进到2003年的时候,这部季后赛大片的第一个单元就该结束了。用杰森·基德的话说,现在,拥有奥尼尔的球队已经出局了。
在基德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还在东部和凯尔特人、活塞奋战,自然不知道之后的历史和自己的命运。但我们这些处在上帝视角的观众不一样,所以我们会忍不住想对基德说,基爷呀,我们都知道2002年的总决赛是你的心病,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啊。超级戏霸奥尼尔的戏份确实是拍完了,但在下一个主演身边,你纵然贵为21世纪前十年的两大控卫之一,却还是只能演男二号啊。
好了,言归正传。历史一向有一乱一治的说法,换言之,一个旧的王朝结束了,新的王朝就会随之在废墟中悄然酝酿。2003年的季后赛,在NBA历史时间线上的意义,不仅仅是湖人王朝的结束,也是马刺王朝的崛起。
马刺和湖人不同,他们没有三连冠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盛,甚至连一次连冠都没有。但他们的统治却胜在绵绵悠长,他们从乔丹退役后的1999年第一次夺冠,之后几经沉浮却始终不改强者本色,直到2014年还能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而2003年这个年份,便是马刺这绵延15年的统治中的一道分水岭。这是四大中锋之一的大卫·罗宾逊的最后一年,在这次季后赛中他场均只有8分,当年曾经统治世界的马刺双塔实际上只剩下邓肯。虽说后来大名鼎鼎的GDP组合也在这一年正式成型了,但事实上帕克和吉诺比利作为标准的NBA新兵,在2003年的时候还远远不够强大,两人的场均得分加起来都比不过蒂姆·邓肯。
换言之,对于马刺而言,这一年往好处说,是辞旧迎新,往坏处说,就是青黄不接。那么,这样的一支球队,是怎么成为2003年的西部乃至整个NBA的新王的呢?当然是因为他们拥有2003年的蒂姆·邓肯。作为毫无争议的NBA历史第一大前锋,邓肯在2003年做到的一切,也是毫无争议的NBA历史上大前锋这个位置的单赛季最佳表现。
我们知道,在NBA历史上,五个位置对比赛的影响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邓肯所在的大前锋位置为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鹰王佩蒂特之后,在九十年代的卡尔·马龙出现之前,NBA已经长达三十年没有出现过以大前锋为核心的顶级球队了。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21世纪初期,大前锋这个位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优秀且风格独特的大前锋忽然就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篮球技术的发展,让每个位置都有了强力影响比赛的可能。另一方面就只能说是拜奥尼尔为首的四大中锋所赐了。奥尼尔等人在中锋位置上的统治力太过强大,强大到各支球队的主教练除了囤积肉盾多凑点犯规额度之外毫无办法。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人开始走曲线救国路线了,中锋位置上不行,那不是还有另一个内线位置吗?
这种想法当然是有道理的,相比中锋这个位置,虽然在禁区破坏力上不如前者,但却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更多的得分手段,以及更多的影响比赛的方式。如果能够加以善用,未尝不能大有可为。果然,这世上从来不缺乏优秀的运动员,而是缺乏发现优秀运动员的眼睛。于是,一时之间诸如韦伯、拉希德·华莱士、诺维茨基、加内特,以及这期的主角邓肯等优秀的大前锋如同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晃瞎了观众的眼睛。这群革命性大前锋们有的擅攻,有的擅守,有的射术卓绝,有的传球出色。而蒂姆·邓肯呢,单独拿出其中一项来,他都不是这群人中最出色的那个,但他囊括了他们所有的优点,成了大前锋这个位置在攻防两端的集大成者。他将背负着湖人之外所有球队的期待,去挑战王座之上的奥尼尔。
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尼尔和邓肯之间的对决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一个是NBA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中锋,一个是NBA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前锋,谁能更胜一筹?事实上,这是一个直到他们退役都没能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最靠谱的答案应该是奥尼尔的回答,蒂姆防不住我,我也防不住蒂姆。
在他们都处在巅峰的时候,这句话确实不假,但当他们在2003年的西部半决赛相遇的时候,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这一年的奥尼尔31岁,虽然并未完全从巅峰滑落,但下滑的痕迹已经非常明显了。而蒂姆·邓肯则正处在无所不能的28岁,此消彼长之下,胜负的权重转移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奥尼尔身边的队友虽然人名大多数都还和三连冠时期一样,但除了科比所有人的实力都在下滑。更重要的是,三连冠的伟业和随之而来的大合同以及商业代言,已经将他们的斗志和竞技状态彻底消磨殆尽。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罗伯特·霍利,这个投进过无数次关键三分球的神级刺客,在这一年的季后赛之旅中,第一轮的三分球是20投2中,在和马刺的半决赛中则是更为尴尬的18投0中。包括那记潜在的天王山之战的绝杀球。当时,湖人在大比分0-2落后马刺之后,凭借科比在第三第四场合计72分的卓越发挥,湖人连扳两局。第五场最后时刻,一如过去的许多时候,科比吸引夹击后把球传给了霍利,但这一次霍利却没能拯救世界。涉险过关的邓肯在第六场没有再给湖人机会,他用全场37分16篮板,在第一节就单节15分的强势发挥摧毁了湖人。
到了第三节,吉诺比利和帕克展现出了明星潜质,给湖人雪上加霜。到了第四节,所有马刺球员都站了出来,用暴风般的切入和跳投狂胜湖人28分,把湖人的霸业和辉煌扫进了太平洋。越过了最大的绊脚石湖人,马刺继续向前。之后的西部决赛是后来的经典剧目牛马大战,但独行侠队的主将诺维茨基在第三场后就受伤退出了,之后的比赛遂变得不再有悬念,马刺轻松取得3比1领先最后六场晋级,向着冠军而去。如此,湖人和马刺的这个系列赛虽然只是西部半决赛,但对于这一整年的NBA来说,无论是激烈程度还是历史意义,都俨然等同于西部决赛甚至总决赛。这固然是西强东弱的整体格局和一些意外的巧合造成的结果,但某种意义上,这一切仿佛就像是历史之神刻意的安排。毕竟,谁也得承认,在2003年的NBA,没有什么事情是比湖人和马刺的新旧王权交替更重要的了。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热门应用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QQ浏览器
QQ浏览器
4亿人的AI浏览神器
点击下载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