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扩散92个国家和地区,疫苗对“德尔塔”还有效吗?

新冠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依然有效。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当地时间21日表示,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目前已扩散至92个国家和地区。

在当地时间6月21日,印度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Delta-Plus)”,传染性更强,但印度民众仍聚集在恒河边过节,并未采取任何防疫措施。目前已有近20人确诊感染该病毒。印度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主任苏吉特·辛格表示,印方正在研究“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染性及严重程度,相关部门已从感染患者身上收集样本并送去鉴定,很快会有结果。

对此,印度各界表示担忧。专家预计,差不多在未来6-8个星期后,印度会出现第三波疫情。

今年5月,世卫组织已将德尔塔毒株列入“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毒株。

根据变异株的致病力和传播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4个“需要关切”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分别是:最早在英国发现的毒株B.1.1.7—阿尔法(Alpha);最早在南非发现的毒株B.1.351—贝塔(Beta);最早在巴西发现的毒株P.1—伽玛(Gamma);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毒株B.1.617.2—德尔塔(Delta)。

那么,德尔塔毒株具有哪些特性?目前传播情况如何?如何防范?

病毒变异,传染性增强

据悉,这一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起初被媒体称为“双突变”病毒。据印度卫生部今年3月底公报,由10个实验室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联盟”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这种新的变异毒株携带E484Q和L452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Delta)命名。

印度阿育王大学特里维迪生物科学学院院长、病毒学家沙希德·贾米勒接受印度《西隆时报》专访时介绍说,这种变异毒株叫“双突变”不够准确,B.1.617总共包含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又有3处比较关键:L452R和E484Q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的区域,L452R提高了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E484Q有助增强病毒的免疫逃逸;第三处突变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进入细胞。这些突变的综合效应使病毒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传染性增强。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表示,最早在英国被发现的阿尔法(α)变异毒株已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而德尔塔毒株比阿尔法毒株更易传播。目前已有92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德尔塔毒株传播,其中8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是B.1.617.2亚型,1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是B.1.617亚型。

央视新闻6月22日报道,过去七天,英国99%的新增确诊病例感染的都是“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俄罗斯,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表示,莫斯科89.3%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都发现了“德尔塔”变异毒株。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威勒也指出,“德尔塔”变异毒株,最迟将在今年秋季,成为德国境内的主流毒株。

据海外网20日报道,英国连续多天新增确诊超万例,几乎全数感染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图源:海外网

德尔塔毒株的致病性不可忽视

德尔塔毒株的致病性是否增强?目前科学界并无统一看法。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日表示,德尔塔毒株比目前美国最常见的阿尔法毒株导致重症的几率更高。苏格兰的一项研究也提出,德尔塔毒株有可能增加患者入院治疗的风险。

但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德尔塔毒株会导致新冠致死率上升。

《新闻1+1》6月21日晚连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共同关注新冠病毒变种,他表示:变异毒株的致病性发生了变化,流行病学的特点促使疫情恶化,比如“德尔塔”变异毒株它的传播力增强,潜伏期变短。另外,病毒变异也可能会使现有防控措施、治疗手段及疫苗防护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一段时间的流行过程中,世卫组织强调的这4个“需要关切”的变异毒株,肯定是牢牢地会占住传播的“C位”。

《新闻1+1》6月21晚报道,“德尔塔”变异毒株 拉响全球防疫新警报?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

还有防护效果吗?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接种新冠疫苗后针对德尔塔毒株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降低。但多国专家认为,目前接种疫苗还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预防重症和减少死亡。

阿根廷批准中国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图源新华网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5月发表报告说,研究人员分析4月5日至5月16日之间的数据发现,接种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第二剂两周后,防止感染“德尔塔”毒株后出现症状的有效率仍有88%。如果接种的是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疫苗,防止感染德尔塔毒株后出现症状的有效率也可达60%。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警告称,虽然疫苗针对目前的病毒仍有效,但将来病毒仍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突变,从而导致疫苗实际上失去效力,这正是人们需要确保预防的情况。为此,应尽量避免和减少病毒传播,因为病毒传播得越广,变异机会就越大。

德尔塔变异毒株

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

有专家称“德尔塔”毒株可能有免疫逃逸现象,即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效果减弱。

魏晟表示:“所谓‘免疫逃逸’简单来说是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对病毒的综合作用会有所减弱。”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6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上表示,在我国已有20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换句话说,比如我们现有的接种疫苗可以保护90%的人不再感染,如果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以后出现了免疫逃逸效应,那么保护作用可能会从90%可能会下降60%,甚至完全无效,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新的变异毒株,所可能产生的“免疫逃逸”的现象。

他指出,要及早加快流行病学调查,扩大核酸检测数量和范围,同时防疫措施也要尽早加码,这些都是能够迅速控制疫情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跟病毒传播比速度、比力度,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控制好疫情。

面对“德尔塔”变异毒株,

广东如何升级防范措施?

魏晟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根据最新实验的结果,我们广泛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依然是有效的。

魏晟教授在6月21日接受央视《新闻一加一》访问

“特别是从广州疫情的防控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即使发生了感染,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于没有接种的人群也是大大减少的。那么这也反过来说明我们现在接种的疫苗对我们的人群是有保护作用的。”

魏晟指出,广州承担了很大的输入病例的管控压力,又是一个人口巨大的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很强,所以防控疫情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在今后应对类似变异株的时候,要更好地研究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在现有的防控手段、防控的环节上面,能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存不存在着相关的漏洞,需要我们更好地定期或者实时进行研判,做好预案,这可能是我们今后在面对类似的变异株的情况时很重要的一个经验。

截至6月19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10亿剂次,图源:人民日报

资料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海外网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