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人设崩塌被骂上热搜:这个成人社交潜规则,越早知道越好

作者:山治(富书专栏作者)
图片
前段时间,郭麒麟李雪琴因为人设崩塌、自爆“潜规则”,被骂上了热搜。
在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里,一直被誉为“好好先生”的郭麒麟,少见地大发牢骚。
当时桃花坞准备举办一场时装秀,因为有道具雕塑需要搬运,嘉宾陈陈陈向郭麒麟寻求帮助。
当时屋子里还有郭麒麟还有宋丹丹、舒淇和李雪琴等,听到要搬雕塑,郭麒麟直接拒绝:
“你挑了一个最不像能干活的男生”。
图片
图片
最后其他人都起身帮忙,只剩下郭麒麟和李雪琴继续坐在客厅开启吐槽模式。
郭麒麟对李雪琴说:“这就像平时跟你没什么交集的朋友,有事就过来找你帮忙。”
图片
图片
李雪琴深表赞同,并形容自己像“共享单车”,“每天停在那,有个码等别人扫”。
图片
图片
节目播出后,郭麒麟和李雪琴的吐槽引起热议,网友怒指郭麒麟人设翻车:
“背后说人,懒不干活,就知道bb暴走。”
“所谓懂事,到哪他爹都不担心的教养,仅仅是对圈内人”。
图片
图片
真是如此吗?
其实节目中,该干的活儿郭麒麟一点都没少。
只是对于关系一般的“朋友”求助,他才能免则免。
正如他在节目中说的:“我不麻烦你,你也别来麻烦我。”
这才是郭麒麟的“社交潜规则”:把握社交距离,拒绝无用社交
图片
许多网友对郭麒麟的行为表示深有感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借用孟子义的一句话:“咱们的关系,真的没有那么好。”
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许多引起不适的社交场景:
初相识的朋友,来各种打探你的私事;
许久未联络的同学,一开口就是求你办事;
关系疏远的亲戚,在饭局上口无遮拦地评价你。
这,都是缺乏社交距离感的表现。
成年人的社交,应该学会做减法
图片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艺人鬼鬼在节目中的“越轨”行为,被全网吐槽。
最近宠妻狂魔杜江在综艺节目中和女嘉宾鬼鬼玩游戏,鬼鬼不断的主动往前坐,两者距离就差一个膝盖了。
杜江瞬间就感到不自然并不断挪动自己的位置,“你不用离我这么近”。
图片
这还没完,有一个心跳环节:用语言“刺激”对方,或者让对方撒谎心跳变快,就能赢得游戏。
杜江和鬼鬼是对战双方,鬼鬼说:“我要先跟你老婆说声对不起,这只是个游戏,叫她不要在意。”
图片
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不论鬼鬼如何用语言“刺激”,杜江始终保持心跳平稳,鬼鬼见不论如何都没有反应直接放出大招:“来玩真心话大冒险,输的要亲对方额头。”
杜江是出了名的宠爱妻子霍思燕,和一个孩子爹玩这种游戏,真的得体吗?
旁边人都在起哄,在娱乐圈,大概这不算什么,但是杜江迟疑了:“玩这么大?”
鬼鬼不由分说开始比赛,杜江输了。
他半跪在地上有点不知所措,也许是怕妻子生气,杜江突然对镜头解释了一句:“霍老师,这真的只是个游戏。”
转向鬼鬼,却一直无法亲下去。亲额头迟迟无法完成,这时鬼鬼突然主动亲了过去。杜江反应迅速地避了一下,鬼鬼最后撞到的是胸膛。
图片
网友们看到这个片段后纷纷表示,就算是为了节目效果,也无法接受鬼鬼这样“调戏”一个有妇之夫,节目中种种过于亲密的举动甚至是“吻额头”显然是越了界。
不管是不是玩笑,和已经有另一半的异性保持距离,都是男女交往的底线,既是尊重对方,也是自重。
动物有一种习性叫“领地行为”,是指动物为防止入侵领域而采取的保卫行为。
同样地,人类在心理上也有类似的习惯,被称为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与对方交往的尺度
就像在公共空间,人们总是企图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若别人过于靠近,则感到不自在,引起避开或其他反应。
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成年人社交的不二法则
图片
范玮琪梁静茹,曾是娱乐圈内的模范闺蜜。
两人在此前关系非常亲密,经常私下约会,一起吃饭做运动逛街。
在梁静茹的婚变传言甚嚣尘上时,面对媒体的求证,身边的亲近好友都给到截然相反的回复,经纪人也以“艺人的私事不予回应”回应。
然而范玮琪却通过经纪人,主动向媒体透露“隐隐约约有听说梁静茹是已经离婚了”的消息,这让一直没有公开的梁静茹颜面尽失。
范玮琪的表态,不仅没有帮好友解释,更像是煽风点火。
事后梁静茹还删了好几条两人相关的微博,甚至在前不久删光合照,”拉黑“范玮琪。
“隐隐约约”,也成了网友调侃的低情商热梗。
图片
这件事告诉我们:
朋友再亲密,分寸仍不可失。带着“界限感”结交朋友,才是我们对友情最大的尊重
不光是朋友间,亲子间也需要界限感。
曾有段时间,“妈宝男”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奋斗》中饰演“华子”的朱雨辰
某次节目上,朱雨辰公开表示母亲的爱令他窒息:
70多岁的朱妈妈,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儿子朱雨辰身上。
朱雨辰搬来北京定居,她就跟着来北京;
朱雨辰去外地拍戏,她也要跟着去;
朱雨辰上大学时,她亲自去铺床;
朱雨辰拍戏时,她到现场去阻拦,不允许朱雨辰拍被打的戏,还干涉朱雨辰的每一段恋情。
有一次在做客《超级访问》时,他还向妈妈发了脾气:“妈,你这是要搞死我啊。”
图片
朱妈妈却表示:“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
图片
为什么朱妈妈辛勤付出却引起儿子的反感?
关键就在界限感。她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一切,妄图以自己的意愿影响儿子的思想,操控儿子的人生。
界限感清晰的父母懂得,即使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会以“都是为你好”为理由,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
罗振宇也对界限感深有感触。
有次他去银行办理业务,需要来回跑很多次。为他服务的银行经理很专业,没有过问一句多余的话。
半个月后罗振宇偶遇这位经理,闲聊中得知这位大堂经理竟是他的忠实粉丝。
罗振宇觉得很奇怪,问道:“那天在银行,你为什么说不认识我呢?”
经理说:“那个时候,你是客户,我在工作,在工作场合,我不宜谈和业务无关的任何话。”
在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事,在什么样的角色里,说什么样的话。
这,才是最恰当的沟通礼仪。
就像一位职场前辈说的:
“和同事、领导之间不需要太亲近,公私分明是最佳状态,人都是感情动物,要是关系太好,工作就无法处理。”
所以,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两者间的界限,也必须要明晰。
越长大才越明白,什么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论是朋友,亲子甚至是职场间,在人际交往中,有界限感的人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所谓的界限,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
我们亲密,但不无间。
界限感不是疏远,不是冷落,不是傲慢,而是尊重,只有尊重别人,人际关系才会越来越舒服
没有界限感,才是杀死一段关系的真凶。
图片
图片
周国平说过:“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界限感是用来约束两个人的,双方都了解交往的边界在哪里,才能维持长久的感情。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如何恰到好处地维持界限感?
1、建立自己完善的界限感。
心理学一个词叫“边界效应”,是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来的。指人们在空旷的场所更加愿意选择区域的边缘,而不愿意选择区域的中间地带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们在公众场合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意味着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满足了与他人保持距离的安全感需求。
简单的说:能分清楚自己和他人,分清楚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谁的事谁说了算、谁为结果负责。
明确自己和他人相处舒服的边界,才能完善自己的界限感,不会被他人打扰,也不会侵犯他人的边界。
2、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界限,尊重他人界限。
叔本华曾说: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实际社交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侵犯他人的边界。
比如我们时常会被身边的人要求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行动,而违背了自身意愿。
不论在何种关系中,人们都厌恶被控制,同样地你永远无法拿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别人
尝试换位思考,明确表达自己的界限,也多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意愿。
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时刻以界限感作为行事准则。
改掉原来界限不清的行事方式,必然要找到新的、界限清晰的行事方式来代替。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出让界限,但其实,人和人之间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总比我们以为的要多,我们可以不断尝试和调整。
马未都先生曾经是这样说的:“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不同的亲疏程度之间要把握界限感的要求也不同,也就是亲密关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生疏关系要拉进一定的距离,比较熟的人要保持相对亲密的关系。
保持适度的边界感,不断作出调整,才能拥有最舒适的人际关系
正如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中写道:
“一个真正自信、活出自我的人,与他人的关系模式是‘你好,我也好’,双方彼此陪伴,同时又各自精彩,或许从外在成就上看有高低之分,但依然彼此尊重、欣赏,都能绽放自己的活力。”
亲密有度,相互扶持,各自精彩。
成年人的关系,皆应如此。
图片
作者简介:山治 ,富书专栏作者,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本文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