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000人合唱如何“神同步”?6万多张请柬如何一张不差发下去?

01
3000人合唱如何“神同步”?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7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传来耳熟能详的歌声。音色质朴空灵,缓缓飘来,潜入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中,也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暖场歌曲的序幕。
在中心表演区,3000名来自首都高校和中学的学生,用《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7首歌曲献礼建党百年。3000名学生大都是非专业演唱者,之所以能完美呈现,站在他们正前方的14名分指挥功不可没。
图片
8个指挥台
引领3000人大合唱
这支分指挥团队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分指挥团队总指挥李刚教授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接到任务之后,学院从专业技术、气质形象、身体协调性等多方面迅速遴选学生组建团队,并开启了一场为期3个多月的集训。
“队伍中只有几名同学是学指挥专业的,其他都是声乐、教育方向的,不少人是‘零基础’。”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一支专业指挥队伍,李刚和同学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在广场上指挥完全不同于室内的乐队或合唱指挥,“单人指挥可以融入指挥个人的情感和发挥,但广场上多人指挥的要求只有六个字:同呼吸共命运。”李刚说,分指挥就是合唱团与联合军乐团之间的纽带,如果他们做不到口型、表情、律动上的整齐划一,合唱就会瞬间变轮唱。
虽然已承担过国庆60周年和国庆70周年两次大型合唱分指挥任务,但李刚坦言,这次任务更为艰巨。中心表演区共设置了8个指挥台,14个分指挥轮流上台,引领3000人大合唱。“他们要全神贯注地引领合唱队员唱歌,来不及看其他指挥,既要听着耳机里返送的演奏声,又要同时呼吸、同时下拍,难度非常大。”李刚说。
每天挥拍两万次
今年3月份,一场专门针对分指挥的集训正式开始。“以前总认为指挥的工作就是把拍子打准,训练后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金游子是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研三的学生,参加这次分指挥任务,不仅让她收获了专业的指挥方法,还收获了一对健美的肱二头肌。
在集训期间,同学们的训练和生活完全是半军事化的,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0个小时。每天早上,金游子和同学们要先进行两公里的跑步训练,指挥的工作是要站着完成的,体能是一名分指挥的必备素质。他们还要持续练习臂力,端起双臂、挺直腰板儿、表情放松……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臂力在酸痛中渐渐增强。“我们有时还会专门挑最热的时候练,阳光特别刺眼,但人不能闭眼。”他们的意志力也在训练中经受住了考验。
指挥的时候,手臂不能软弱无力,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很难掌握。绑沙袋、拍纸张、拍篮球,训练老师们用上各种招儿,让新手同学找感觉、练力度。
为了确保动作整齐划一,老师还在训练场地上拉起了两根长绳,让同学们在两根绳子间挥拍,以此保证分指挥们的动作幅度完全一致。
“我们大概算了算,训练的时候,两只胳膊一天至少要挥两万次。”不断的练习,让金游子和同学们练就了肌肉记忆,现在只要一听见歌曲响起,金游子的两只胳膊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往上抬,跟着节奏打拍子。
图片
练眼神练口型
扎进合唱团培养默契
分指挥们整齐划一了,但并不代表演出就成功了。一个好的合唱表演,还需要合唱队员们与指挥之间的默契配合。“每个合唱团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合唱团在不同场合唱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更何况这他们来自40多所不同的学校。”集训结束后,14个分指挥所要经历的才是真正的挑战。
李刚说,由于有很多合唱队员不是音乐专业学生,他们在唱歌时并不会自觉看指挥。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分指挥不仅要训练自己的“吸引力”,还需要经常与合唱队员们一起训练,提升默契程度。
“我们跟合唱队员是面对面的关系,每一个口型、表情、眼神都会传递到他们那里。”金游子说,学生们会站很多排,分指挥的眼神要有凝聚力和穿透力,尽可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让他们看指挥的动作和口型。训练的时候,老师会准备一张白纸,上面印着一个黑色的圆点,金游子和同学们要反复练习“用眼神盯穿黑点”的感觉。
在训练的过程中,3000名合唱队员被划分为几个片区,分指挥们要定期到这些片区与同学们合练。金游子负责片区的同学们都不是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一开始,大家都不习惯看指挥,经常“溜号儿”。金游子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跟同学们聊天交流。培养了感情,练起来就顺手多了,金游子所指挥片区合唱队员们的专注度和表情都出类拔萃。
“我们在每次合练之后我们都会分组讨论,讨论每一首歌的处理细节,既调动大家的情绪又能把调动起来的情绪统一。”金游子说。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今天终于正式登台。“说心里话,训练挺苦的,老想着赶紧熬过去。可这段经历又是特别的珍贵,不想这么快就过去了。”金游子已经在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找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为了封闭训练,她不得不暂停实习。让她感动的是,学校给予了很大支持,“你好好训练,到时候我们在电视上找你。”学校老师们的鼓励给了金游子巨大的信心。
如今,在天安门广场上,14名分指挥与3000名合唱队员,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同时绽放。
02
6万多张请柬如何一张不差发下去?
凡事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简单也变复杂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票证发放工作就是这样。
本次大会共有6万多人受邀参加,参会人员要凭证件入场,凭请柬入座,人和座一一对应。如此众多的票证,如何准确无误地发放给参会人员?
图片
140人核验6万余请柬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广场上有3万多观众,此次庆祝大会参加人员达到6万多人。证件和请柬分别由不同单位制作,发放由广场参会人员服务指挥部座次安排部负责,参会人员归口单位来领取。
大会请柬由请柬和封套两部分组成。请柬不是一张卡片,而是对开折页的,需要打开才能看到内页上的信息。为了确保没有印错、印漏的请柬发放出去,拿到请柬后,座次安排部一边清点数量,一边核对、核验信息,核对时需要两个人,核验时再换成另外两个人,确保无误后才能发放。
“我们测算过,打开,先核对左边的区、台、排、座号,再核对右边的大会名称、时间、地点等,至少需要10秒钟。”座次安排部文秘组组长荀潇介绍,座次安排部工作人员20人,又请来120名大学生志愿者,全员上岗,6万多张请柬,清点一次、核验一次,不眠不休也需要三天三夜。
这次大会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座席台数量多,多达176个,而且不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座席台只有高中低三种,都是横平竖直的,这次座席台组合起来的整体造型是一艘巍巍巨轮,因此切分到每一个区域,座席台都是异形的,一个单位的参会人员,可能分散在多个座席台上。
要把人、座、证、柬一一对应,复杂程度空前。
三个创新确保又快又准
如此复杂,如何应对?
“我们总结、优化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票证发放经验。请柬是按归口单位发,证件是按座席台发。”荀潇介绍。比如,一个单位的人可能坐在三个座席台上。发放请柬时,每一个座席台设一个发放窗口,领取时,可以分别到三个窗口,一次性把所有需要的请柬都领走。
针对人数多且构成复杂的单位,票证发放组特别开设了专场,这也是以前没有过的。如市委教工委对接各大高校,大学生方阵人数最多。为此,给市委教工委开设专场。当天,共有10个窗口同时发放,用最大的工作力量保障精准高效。再比如现场服务人员,包括台长、医疗保障、媒体记者、志愿者、设备维护等,分散在各个座席台上,如果按人员类别发放,每个相关部门都要来很多次,将会十分混乱,所以也为他们开设了专场。
此次大会留给票证发放的时间仅有5天。请柬不是一次印刷完毕的,陆陆续续到位,仅凭票证组根本发不完。怎么办?
“印制单位、领取单位和我们三方一起合作。票证组负责按照领取单位所需票段清点每个座席台领取单位需要的请柬数,领取单位负责对照参会人员座次表核验请柬。票段和座次表交叉核验,如果数字能对上,那就说明没有问题,印制单位再交接请柬。”荀潇介绍。如此一来,清点、核验、交接一次完成,压缩了时间。
大学生志愿者: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当时志愿者报名时,只知道是参加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挺兴奋的,以为可以去天安门广场。直到通知我们参加培训时,才知道是负责请柬发放。”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唐海栋说。
请柬发放,有几苦。一是枯燥。机械动作、重复进行、数量巨大。每天坐下来,就是核对、核验。而且,发放请柬的会议室在5楼,没有电梯,一箱箱的请柬都靠人力扛上5楼。“一只手一箱,一次两箱,最多的一天搬了300多箱。”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王庆伟说。
二是手、眼、脑高度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多一张、少一张都不行,一个字、一个数也不能错。尤其是座席台的编号比较复杂,比如“西橙2台3排16号”“东绿3台6排23号”……看一两张不算什么,一天看上百张,对眼睛和细心程度是极大的挑战。
三是作息不规律。请柬分批印制,什么时候送到不一定;领取单位什么时候来也不固定。尽管发放时间提前约定,但有的单位领票人员忽有特殊情况,发放人员就要等着。所以每天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都很随机。“等待的时间比工作时间长,白天发不完就开夜车,有一次发到夜里12点。”唐海栋说。
参加请柬发放志愿服务的有大四学生,也有大二大三的学生。六七月份,正是考试、毕业的月份,他们牺牲很多。“本来这个时候,我可能跟同学在毕业旅行呢”“我应该在参加考研夏令营”“不申请缓考的话我应该在考试”“我应该在欢送宿舍的兄弟们,转眼就各奔东西”……
牺牲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参加?
“我们基本都是党员,建党100周年,今生能赶上这么重要的日子,还能为此做点什么,多么光荣和自豪!”同学们异口同声。不能亲临天安门广场,不遗憾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唐海栋引用这句话时,掌声响起,他脸上全是做幕后英雄的自豪。
每一位
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你
都值得尊敬
为你们点赞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叶晓彦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