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重构城市公共设计流程,尊重使用方需求

日前,2021“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第二季——“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下称“五联展”)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举行设计方案评审“加时赛”。福田区5所学校的设计方案以集群的姿态,回应都市高速发展过程中校园与社区的多元议题,在公共设计管理机制的创新之下呈现出建筑设计生态的丰富与活力。
图片
“五联展”由总策划和学术召集人周红玫主持,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顾大庆和《建筑学报》杂志执行主编黄居正担任联合主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孟岩、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龚维敏、直向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董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曾群、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朱竞翔、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何健翔担任评审委员。
正如“新校园计划”所一直倡导的城市公共设计流程重构,尊重使用方需求,“五联展”主办单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福田区建工署、区教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校方代表、代建企业、评审委员会、入围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以期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促成管理者、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的更大共识,并从设计、建设到未来使用全流程更大程度地保真新校园设计的实现。
图片
五所学校五个议题,创新都市校园的多元可能
“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的5个学校项目分别为荔园小学众孚校区、梅红小学、爱华小学、笔架山中学、侨东学校,它们有着相同的命题——满足学位扩容的高密度设计需求的同时,并回应城市带来的密度压力。它们又各具特色,带来不同的新议题。
荔园小学众孚校区有着几乎跟深圳特区教育同龄的历史,内有太平绅士在80年代初援建但废弃十多年的校舍危房,还有繁茂的绿树与花园,新建校园与历史遗存保留、社区记忆情感之间的关系亟需解决。面临着类似问题的还有侨东学校,与项目周边风景相呼应的公园在新学校建设过程中是拆是留,也引发了探讨。爱华小学则是地铁上盖小学,校园如何与以地铁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共建共存成了最主要关注点……在“五联展”中,新校园在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与历史、与社区、与自然、与公共设施等各种关系都以项目设计的方式充分关注与探讨、并且实践。
在最终脱颖而出的方案中,复杂体建筑面对荔园小学众孚校区四十年累积的场所记忆,保留场地内部分建筑和最大化的森林,创造一个历史之下、森林之上的共生校园;旭可建筑以开放性的姿态应对爱华小学周边复杂的城市环境,并创造一个内院空间,为多样性的学校和社区活动提供可能。梓集建筑+Barclay & Crousse Architecture - Estudio Lima S.A.C.(联合体)则是在梅红小学所处的高密度之中寻找 “低密度”的自然体验,让学校面对塘朗山直抒胸臆。阿科米星设计的笔架山中学,是一座拥有大尺度U形空间的建筑,在平淡无奇的场地之中凭借一己设计创造出鲜明的城市形象。笔架山中学未来的校长在听了这个方案汇报之后连连表示,设计非常好,很是独特,“孩子在这样的空间将会有非常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感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侨东学校的设计,因为入选方案势均力敌,评审委员会经慎重比选,决定两家参选机构深化方案后再决高下。亘建筑以其对环境的尊重,对居民的共情出发,延续场地地势,保留树木,创造了低密度的校园感受,并将学校部分空间分享给社区,探索了社区型校园的全新管理模式,最终入围。
在评委联合主席顾大庆看来,“新校园计划”的价值正在于用建筑师的创意创造非一般性的校园,“这些方案能否很好地解决议题,能否在不同类型中创新,都是我们关注的。”
149份提案呈现设计生态,寻找先行示范的设计价值
据总策划周红玫介绍,“福田新校园计划”发轫于2017年、集中发生在2018年春天,诞生于亟需在集约土地条件下建设高密度校园的深圳中心区。该行动计划第一季以红岭实验小学实践、“8+1建筑联展”和校舍腾挪这三大核心创新事件,为深圳福田区诸多学校“量身定制”了一批具有实验精神和激活潜力的设计方案,为学位紧缺的深圳中心区域提供了建筑学的解决方案。第二季则针对同期开展的5所中小学的设计工作,以“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为主题与核心价值,深化主创建筑师负责制,重塑校园与社区边界,着重探讨高密度条件下的社区共享。
“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自4月15日发布公告以来,共有100家来自全国的建筑事务所报名,共收到149份城市设计有效提案。对于参展作品,评委会一致认为,设计方案类型丰富,深度也超越预期,入选团队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丰富生态,也带來了不同教育与年龄背景的多元语境,反映了中国设计力量的巨大潜能以及“五联展”的号召力。研究与设计探索涉及城市发展、基础设施、社区营造、遗产保育、可持续空间、创新校园等方面,它对深圳的教育改革、社区营造以及设计行业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评委会联合主席黄居正表示,评审委员会的标准在于是否关注城市性,“如何处理学校跟城市的街道、环境的关系;校园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能否呼应教学改革赋予校园新的空间创新,能否调动学生的探索性、游戏性、塑造完整的人格等,都是评审中会关注的。”
在评审朱荣远看来,深圳是个设计之都,“新校园计划”就是设计之都的具体化。“‘五联展’延续第一季’8+1联展’的核心价值观,每一次设计都蕴含创新的冲动,要打破拷贝和重复,这是设计真正的意义。每一个项目都代表了一种可能性和方法。用设计创新表达价值观,这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符号或者是现象。那也是深圳先行示范的一个方向。”
据悉,此次评审遴选出的主创建筑师将作为整体核心,在学术委员会的助力之下持续深化设计方案,并与社区营造机构以及视觉艺术家共同完成新校园的复合创作。
图片
从学界研讨到制度革新,新校园计划的“高能催化”
“福田新校园计划”所探索的空间设计和公共管理的精准创新,已经引发了建筑学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福田区的一系列学校:红岭实验小学、新洲小学、十下小学、新沙小学等也以集群式的面貌,成了新校园建筑的展示窗口,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考察与学习。
对于学界而言,“新校园行动计划”里所思考的都市高密度校园的类型创新也成为热题。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专门举办了“破题与承题: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论坛研讨,给予新校园计划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也在学会论坛上直言,“存量发展、在有限空间内发展的精致化是一个趋势。”
不仅如此,今年3月,深圳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深圳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提升设计品质打造精品校园的通知》;市住建局和教育局印发实施《深圳市中小学校建设试点项目关键技术指引的通知》,这两个文件都在“新校园计划”探索实践基础上,以制度迭代的方式推进深圳中小学校精品校园的打造。
周红玫表示,“福田新校园计划”发起的背景在于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受到城市用地紧张、设计规范和管理机制陈旧僵化,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多方面制约,校园建设正面临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何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校园空间来满足教育改革需求,如何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塑造学生的未来价值观等诸多挑战。“第一季,我们从校园这一个切口尝试对建筑类型的全新创新,以校园为样本从现有的僵化和规范中开放出一个弹性的机制,重构空间建设流程,创新公共设计制度。第二季,我们在深化主创建筑师负责制的基础之上,探寻校园边界重塑以及社区激活的新方法,从城市空间的尺度上探寻学校与社区空间资源共享,社区居民之间的身份共同,以及社区日常的管理共治。”
“这也留给我们城市管理人一个思考:公共设计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满足基本保障的底线,还是追求文明标杆的高线?”有着几十年城市设计管理经验的周红玫说。
【撰文】叶淑萍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