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国力强盛为何难敌后周?

首先,南唐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没有建造好行之有效的上层建筑。
南唐开国君主李昪在位时,一直坚持“息兵安民”的国策,不轻举战事,同时大力发展工商贸易,使得南唐的繁华更胜杨吴,经济实力为当时天下第一。
但除此之外,南唐朝廷并未进一步对朝制、军制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还是沿用杨吴时期的典章制度。
杨吴时期,天下南弱北强,杨吴国设计的各种典章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中原政权的入侵,稳固自身政权。
图片
而南唐时期,天下南强北弱,形势易也。后唐王朝末年三年更换两位皇帝,最终被后晋王朝取代。
后晋王朝本身军事孱弱,一方面,不得不向契丹称臣,依靠外国来维护自身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因要向契丹纳岁币,导致其经济实力被进一步削弱,于是更加要仰仗契丹鼻息,陷入国力持续衰退的恶性循环中。
反观南唐此时国力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成为天下第一。
但南唐朝廷只是在外交上结好契丹以牵制后晋王朝,本身却没有计划准备平定南方,甚至没有趁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灭亡后晋王朝的时候北上中原,拱手将中原让给了龟缩在太原的刘知远。
随后刘知远建立后汉王朝,不到两年,后汉大将军郭威取而代之建立后周,中原开始休养生息,朝制改革,到周世宗柴荣在位时,后周国力已经超越了南唐。
由于南唐朝廷的短视,这才让后周有机会快速发展起来,同时南唐对周边的吴越等政权隐患也认识不清,只是一味的自守避战,导致日后抵抗后周也受到影响。
图片
其次,南唐在军事方面上屡屡失误。
南唐因为篡杨吴而立,得位不正,于是从南唐建国起,开国君主李昪和他的宰相们自始至终对于如何防范骄兵悍将更加上心,而不是想着开疆拓土与增强南唐的军事实力。
南唐中主李璟继位后,虽然有心扩张国土,但由于个人战略指挥布局不妥,令攻灭闽国、南楚的军事行动转胜为败,大大损耗了军队兵员,得不偿失。
后来南唐的宰相们曾以所谓的耗费军饷之名,松懈了淮河一带的兵防,这无疑让南唐的国防雪上加霜。
而且李璟败于后周后,更将包括淮南十四州在内的江北领土,拱手让于后周。
等于是说南唐国在淮河一线的战略布局已经荡然无存,“守江必守淮”的千年古训早已被南唐朝廷当做耳旁风。
图片
再次,大兴佛教对南唐的社会基础造成了冲击。
南唐的皇帝们效仿当年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皇帝们利用佛教来维护南唐的统治基础
但一方面,建设大量的佛教寺庙耗费了南唐一笔笔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则导致了佛教势力不服法令、暗蓄兵民的局面。
佛教在南唐的大兴,使得大量的农民削发为僧,不仅直接影响了社会劳动力的生产,更影响了赋税的征收,更严重影响了兵源。
南唐的财政收入锐减,所以通过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进行摊派,进一步加深了南唐百姓的负担,形成国力持续衰落的恶性循环。
与后周作战败北后,南唐丢失了扬州、楚州两处重要的产盐地。
图片
从此盐赋这个重要的经济线被后周夺取,南唐还要付出大笔的财政收入去向后周购买食盐,不仅使南唐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更让食盐成了后周制衡南唐的一个重要经济手段。
【我是羚羊飞渡,一个专注于五代十国的小众历史领域创作者。原创不易,小众更不易,烦请多多支持,欢迎您的关注,感谢您的每一个点赞、转发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