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评论丨“舱外航天服”争议,还不应完全画上句号

一个项目的成功,一定是团队的共同努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可能会很长,为以后的利益纠纷埋上了一些伏线,对此应该形成法规层面的更为详细的界定,先说断后不乱。
为“舱外航天服”,湘潭大学与湖南大学争论好几天。7月9日,两校发布联合声明,总算为这件事暂时划了一个句号。虽然争议告一段落,事情的本身还是值得再掰扯掰扯。
图片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7月4日,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出舱当天,媒体介绍航天员的出舱服时提到,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罗建平老师带头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经过多轮比拼后成功参与到了出舱服的设计中,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就是他们的创意。节目中,对罗建平进行了采访。
这让湘潭大学感到无比委屈。据了解,这款“舱外航天服”的中标、合同签署和项目通过验收总结都在湘潭大学。用湘潭大学相关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这款航天服的知识产权归湘潭大学是“铁的事实”。但播出的节目中却未提及相关情况,再加上当天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被指将航天服的设计成果直接归于湖南大学,更是让湘潭大学炸了锅。
现在复盘,这件事上,一是湖南大学的确给人喧宾夺主之感,有欠厚道;二是相关表述不够严谨,以致直接引发争议。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单位,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对其所属的表述理应精准。从最终的联合声明看,也是证实了两所大学“携起手来”这个点。
另外,还有几个点值得关注。
此项目负责人为湘潭大学马秋成教授,当时时任湘潭大学讲师的罗建平则为技术负责人。据介绍,马秋成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食品加工机械。曾经研发了全自动莲子开边机、去芯机的他,似乎不可能研制航天服。但为什么负责人是他?据流传的马教授微信朋友圈透露,这个项目是他带领团队出面争取而来,他拥有项目需要的相应职称。
另外,在此前报道中,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何人可教授出镜也引发一定争议,但有网友爆料,恰恰是这位何教授,在湘潭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中出力不少。还有事件的焦点人物罗建平老师,无论是在湘潭大学,还是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一直没有中断对航天服的设计研发工作,而且在湖南大学工作时还在学校支持下为此组建了团队。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项目的成功,其实是一个集大成的结果。
这说明什么?说明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易。一个项目的成功,一定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无论是主创、外援,还是那个链接校企、校地的 “关键人物”,缺一不可。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可能会很长,这期间会经历旧人“跳槽”以及新人加入等种种情况,这都为以后的利益纠纷埋上了一些伏线。对此,应该形成法规层面的更为详细的界定,先说断后不乱。在法规之外,业内还应该形成默契以为补充,而业内所有人,都应小心守住这个默契。
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后发表评论~
已显示所有评论

热门应用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QQ浏览器
QQ浏览器
4亿人的AI浏览神器
点击下载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