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首作|踏着生活的行板,歌声在旷野传荡

图片
首作的意义是什么?
当沉淀的经验还未在创作者身上留下痕迹,一切尝试、想象、热望、笃定的最初样态在首作中成形。在陌生起点处,执拗的,强烈的,敏感的,不确定的,都会成为最珍贵的。
本届FIRST惊人首作单元片单公布,李崧鸣导演的剧情长片《故乡异客》、郑陆心源导演的剧情长片《她房间里的云》、闫冰导演的剧情长片《雨打芭蕉》,以及陈东楠导演的纪录长片《旷野歌声》入选。
在Ta们之中,创作起点的缘起或来自平凡遭遇的反思,或形塑于对城市片段的捕捉,不变的是当作品视角由日常生长,又重新映射回生活本身,“平静且坚定地继续往前”,成为不二答案。
《故乡异客》
李崧鸣
图片
影片在北京开机的时候,李崧鸣仍处于下肢截瘫的康复期。
常说三十而立,李崧鸣的三十岁却因突发脑膜炎而几乎丧失起居能力。胸部以下只有脚趾能动,在医院住了13个月。袭来的困境为家庭带来巨大损耗,他时常陷入记忆的自省——恍惚间梦见童年,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的疏远,混乱的电影片场切面。他发现记忆片段与家人的描述形成巨大落差,虚实难辨,前方只剩下丢失回应的不确定。
图片
李崧鸣将住院时经历的记忆落差写进剧本,成为故事的主要架构
“如果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我要如何继续我的生命?”当生命的反思与沉淀成为李崧鸣追问的对象,编剧出身的李崧鸣有了写的冲动,他想以电影作为刺破黑暗的武器,直面原生家庭、童年经历中的晦暗阴影,试图找到答案。
一场对话于是在两间重症病房发生。在努力被摇转而起的病床这边,李崧鸣强迫自己振奋精神,视频的另一侧是因心脏病住进ICU的80多岁的外婆。在家庭关系中,外婆如同李崧鸣的太阳,他害怕失去外婆,于是立下约定,将生活与电影牢牢维系在一起:“外婆,你一定要坚持住,我要拍一部电影,没有资金请别的老演员,所以你必须帮我,一定要快点好起来。”
带着《故乡异客》的电影剧本,李崧鸣成为那年康复科里唯一走着出院的人,并行的还有另一件奇迹——几乎每天收到病危通知书的外婆康复了。
图片
李崧鸣回忆拍摄中最幸运的事:“外婆没倒下,我也没有。”
起初摄制组对外婆的参演仍保持怀疑,但李崧鸣坚持,“先跟着拍三天,如果不行,我们再换。”结果第一天的拍摄还未结束,外婆的表现就已经赢得阵阵掌声。在老人面前,许多规则都变得虚假,台词被以最真实的乡音传递,是影片里无法替代的风景。
李崧鸣仍然会在片场想起那些摇摆于内心的记忆,但与家人的一天天相处,故事的一点点完成,困惑李崧鸣的记忆不再冰冷,他与作品一并成长,关于电影的初心也愈渐清晰,“在人的弥留之际、生死关头,关注的还是电影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那这不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故乡异客》剧照
《她房间里的云》
郑陆心源
图片
面对问题的时候,郑陆心源多是理性大于感性的。
创作剧本的初期心源正在洛杉矶,经历跨文化的生活环境、强冲击力的专业体系,时间与距离的作用令那些故乡过往在她脑中明晰而生动地闪现。她捕捉了一些瞬间:人与人的相处、城市特定的形态标签。心源将这些滋生的,半虚构的内容集合,构筑成为剧本的雏形。
她试图以影像交付自己,在创作中寻求一种新的观——映射故土愈来愈快的城市化进程;呈现流动的,疏离的,在社会关系下被固化却又飘摇不定的人际关系。
图片
负片、过曝、手机摄影、水面镜头等形式令情绪的疏离感更为强烈
心源尝试从对演员及现场的观察提炼关乎创作的更多意见。影片中的主要演员多是素人,Ta们对于演技的纯净为人物的生活具象化增添更多可能性,角色不再是单薄的,反而在彼此生命经验的交互中被更全面地塑形。
“保持真切,开放与质疑,什么是真正需要被提出的问题?”作品成为直面现实的回应,心源潜藏的固执与不解也随电影的制作而渐渐清晰。“拍电影,是内心有必需要以影像形式实现的内容,我无法放过它。创作中,达成预设只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某一刻,剧组、演员、观众能共同探索,去抵达未知的体验与境地。电影完成后,无论它独自走向一个影厅,一台iPad,或变成DVD在谁的床底下积灰,那是观者与影片之间的缘分。”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