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到底怎么了?新《法医秦明》开播,又是一部蹭IP的烂剧吗

文/文刀贰
2016年的《法医秦明》,引来了无数人的尖叫。
“法医秦明”就好像是一个专有的代名词,象征着中国刑侦剧即将迎来曙光。
但这曙光好像有点儿太过短暂了。
在此之后,很少迸发出优质的刑侦剧,每部刑侦剧所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简直要比演员表里的演员数量还要多。
图片
一部一部烂剧的涌现,让人不禁疑问:
中国刑侦剧还能有春天吗?
《法医秦明》最初改编自小说,随着收视率的不断飙升,在获得不少关注度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红利。
图片
因此各种版本的《法医秦明》纷纷涌现,但网友们的评分却都差得可怜。
最新版本的《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开播了。
但在看了前几集之后,我就知道了评论区为什么这么多的满屏一星。
图片
一、中国还有好看的刑侦剧了吗?
《白夜追凶》绝对是刑侦剧里的佼佼者,潘粤明在这部剧中演技炸裂。
虽然是网剧,但却在豆瓣里打出了9.0的高分。
潘粤明饰演的双胞胎,一人饰两角,白天黑夜两种人格破案缉凶,再配合上暗黑系的画面,令人毛骨悚然。
图片
潘粤明在为自己的弟弟洗脱杀人罪名的同时,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侦破一件件大案要案。
虽然这部剧也有它的不完美之处,但事实上,《白夜追凶》绝对是中国刑侦剧里的精品。
2001年,由徐庆东导演的中国刑侦剧《重案六组》,对于现在来说,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记忆了。
《重案六组》这部刑侦剧可谓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图片
李诚儒和王茜的组合,简直就是堪比黄金搭档,电视剧里的那句歌词:
“面对冰冷的世界,依然会有一颗火热的心。”
每次重温都令人热血澎湃,这部电视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不加以渲染的警察职业的故事。
并且也不弄玄虚,没有剧情的漏洞。
队友们之间的相处也让人感觉是像朋友那样,每个角色都十分鲜明立体。
图片
二、为何现在的中国刑侦剧都这么难看?
中国刑侦剧之前不乏有一些优质电视剧,譬如说上面提到过的《白夜追凶》和《重案六组》,
以及像是《余罪》、《人民的名义》、《法证先锋》这样子的电视剧。
但在近几年,中国刑侦剧简直差到让人难以理解。
这可能也是一个行业现象,不仅仅针对中国刑侦剧。
图片
01 过于套路化
对于现代电视剧来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套路。
在承接优质电视剧精华的同时,只是吸取了很多套路,但没有把这些套路很好地利用起来。
拿最近的新剧《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来说,第一个案件侦查就令人无语。
图片
一对恋人在公园里拍照,无意中碰掉了布偶头,却发现布偶中藏着一具无头尸体。
女子没有选择尖叫逃脱,反而是近距离接触,非要看个究竟。
似乎现代电视剧总爱使用“工具人”,先让工具人来展开剧情,这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这部剧里充当工具人的角色就是这位发现尸体的女子。
图片
接下来,也离不开套路。
案件需要专业的法医来现场侦查。
但因原定的角色不在,于是队长因为这个案子调派了另一位法医,也就是张雨剑饰演的秦明。
图片
2010年的 TVB神剧《读心探案》出场也是这样。
男主角饰演的高级督察姚学琛在美国深造了一套观人学问之后,调派到了重案组。
但就像我说,近几年的国产刑侦剧简直连前辈们的套路都没有学到精髓之处。
队长派李大宝因这个案子去接秦明,但两人在汽车站门口一碰面,就立马认出了对方。
图片
李大宝看见秦明之后就敬礼+立报家门。
同时李大宝又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等你?
图片
法医秦明的回答是这样子的:
从你全身上下的小动作,还有你的微表情,我看得出你是警察。
图片
这个桥段就看得人极其尴尬。
这究竟是怎么看出来警察的,况且还穿着便衣,再加上汽车站门口人来人往,真的是想要突出主角光环可以直接说啊!
真没必要借此来展现法医秦明的高超。
图片
况且现在法医都会看微表情了,简直是想把微表情这个梗给延续到祖宗八代。
说实在的,微表情这个刑侦元素早已经落伍了。
况且跟其他经典tvb剧比起来,真的算不上什么。
图片
02 没有逻辑可言
要想拍刑侦剧,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逻辑给观众讲明白,剧情也不要太过于悬浮。
《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这部刑侦剧真是想要把缺点给发挥到“淋漓尽致”。
秦明到了案发现场之后,直接把自己的头往布偶里钻。
在案发现场,竟然还趴在地上进行取证,身体除了手部戴了手套之外,其他部位全都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图片
本身高级法医秦明是一个极具专业能力的优秀法医人设,但办起案来却这么的不专业,难以说得通吧。
进行了一连套非常不具专业能力的案发现场取证和不带血的解刨尸体之后, 开始进行查案环节了。
没想到整个环节没有一个正常的。
几个警察到达了一家夜总会去追踪具有嫌疑的王超。
图片
这几位在去夜总会之前还乔装打扮,我在想是不是现代电视剧都想要用上乔装去夜总会的桥段。
这样子的刑侦剧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
而且就像《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里面的男主角,
同样也是经历过童年阴霾,最终立志成长为优秀法医。
似乎中国刑侦剧里的每个男主角都必须要经历童年阴霾。
图片
总体来说在不合乎逻辑的同时,依旧离不开被套路化。
《白夜追凶》里面潘粤明就是因为弟弟的缘故,
《读心探案》这个香港tvb剧是因为男主角小时候经历了爸爸离奇死亡的悲惨经历,
要成为警察也是跟这段经历有关,并且男主都是在破案的同时逐渐找到当年事情的真相。
这样的一个桥段和套路下来,可能把笔给你,人人都可当编剧。
没有一点原创桥段,自然也不会多吸睛。
图片
三、中国探案剧如何才能够“好”起来呢?
看了这么多的探案剧,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太过于神化主角。
可能是由于刑侦探案剧这种类型的电视剧太过于带感,容易导致神化主角的现象存在。
神化了主角,剧情就会变得悬浮。
图片
新版《法医秦明》男主去现场取证,戴着墨镜。
这出场方式宛若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出场方式,还给背影来了个特写镜头,令其显得“伟大”。
图片
这点以后的中国刑侦剧可以多学学《重案六组》。
一切都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每一个案件也够真实,在办案的过程中也没有刻意地营造出主角多么多么的厉害。
其次就是故意营造出一种悬疑的气氛,这样会显得非常尴尬。
就像是这部新版法医秦明的开头,总感觉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滋味。
图片
剧情节奏不仅要快,而且要让观众能够记住剧情,觉得剧情清晰也是一大关键。
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不去故弄玄虚,也别搞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要基于现实的角度出发。
就如当年大火的《人民的名义》。
图片
这部电视剧的成功离不开周梅森所写的原著《人民的名义》 。
周梅森当时在创作《人民的名义》这个作品的时候同样也是有现实的原型参考,并且还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希望以后的国产电视剧能够再次迎来好剧,减少一些烂剧的出现。
看完记得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