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歌凉”:KTV,你该如何存在?

曾几何时,KTV是年轻人的快乐源泉,唱歌更是年轻人最喜爱的聚会方式之一。但是,在各种新兴娱乐方式不断出现的今天,人们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过KTV了。
近日,微博话题#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七年前一半#一度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直呼“爷青结”,相关话题也引起广泛讨论。
图片
从鼎盛到没落
从野蛮生长到艰难求生,KTV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仅2016年,传统KTV数量断崖式减少近60%。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3月,我国现存的KTV企业仅剩6.4万家,注销或吊销的企业多达4万家,几乎相当于现存数量的2/3。同巅峰时12万家相比,这个数据堪称“腰斩
而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KTV一直都是红红火火的姿态。
1995年1月,“钱柜”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上海静安店开张,到2008年,它在中国内地市场总共有18家店,一时风光无限。
2014年前后,短短一年时间,“钱柜KTV”关掉13家,“钱柜KTV”在国内多家店的倒闭标志着KTV行业的冬天来临,而“钱柜KTV”的没落也是整个KTV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5年,KTV行业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关店潮”。“钱柜KTV”在全国范围内关闭13个门店,“乐圣KTV”“麦乐迪”“同一首歌KTV”等品牌也相继关闭了部分门店。
KTV行业为何在走下坡路?
据业内人士统计,2008年,钱柜单家门店跨年夜单日的营收曾高达78万元,周五的收入也在30万元左右,可现在整个KTV行业的营业收入都在进一步缩减。
“事出必有因”,KTV为什么不火了?归根结底为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版权保护
2018年10月22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发布《关于停止使用涉诉歌曲的公告》,要求KTV经营者下架包括《十年》《K歌之王》《听海》《死了都要爱》在内的6000多首经典曲目。
图片
随着我国对版权的重视程度加深,近年来,国内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整治音乐产业违规内容,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促进我国音乐产业规范化发展,而这也对整个KTV行业业态有所冲击。
图片
图据工信部
娱乐方式更多样
从传统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密室逃脱”“剧本杀”“狼人杀”等品类的社交类桌游、观看短视频等方式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选择。即便是不出门,大家也能在“抖音五分钟,人间已十年”的浪潮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
同类竞品涌现
KTV的同类竞争产品开始涌现,以全民K歌、唱吧等为代表的K歌APP早已赢得用户的青睐。据《2019年度95后用户K歌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超过3亿人,其中95后已经成为主力用户群体。
在商场、电影院、餐厅等人流量大的场所,一批迷你KTV开始登场,占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米左右,但内部的唱歌设施却一应俱全,能够满足用户消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设备维护困难
受不断上涨的租金和设施保养费等运营成本日渐飞涨的影响,KTV的价格也处于水涨船高当中,进一步阻断了用户的消费欲望。
高品质音乐难求
“音乐快餐化”、音乐质量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主体的消费欲望产生了影响。不少人认为,年轻人告别KTV的背后是因为华语音乐的停滞,已经很久没有一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出现。
总而言之,内因和外因造就了KTV行业如今的局面。
KTV行业这些年走的下坡路,有娱乐消费市场需求与供给变革的原因,KTV主力消费人群也在悄然变化。互联网浪潮席卷下,传统卡拉OK场所业态在娱乐形式、体验上正面临巨大挑战。但衰落的仅仅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业态,人们对唱歌和娱乐的需求从未褪去。
不过,在这困境之中,KTV似乎也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派对模式KTV”有望成为新的娱乐消费模式,并为业态复苏注入动力。
编辑:朱穗龙
版面编辑:孙雨彤
责任编辑: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