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冠累计确诊75例,医疗机构应压实“前哨”责任

▲7月25日,市民在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香山路社区核酸检测点接受核酸检测取样。图片来源:新华社

7月25日,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7月25日0—24时,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8例,其中8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目前南京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5例,这个数据令人忧心。

近段时间,河南洪涝灾害引发社会聚焦。与此同时,南京新一轮本土疫情同样牵动人心。截至25日,南京全市已经确诊病例达75例,且在广东、辽宁、安徽、四川等地都出现了关联病例。当前南京已对全市常住人口、来南京人员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病毒测序、流调和溯源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尽管在应对局部地区疫情上,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每一次疫情的出现,都意味着绝对风险,绝不可掉以轻心。此次疫情,南京全力应对,很有必要。

就目前的信息看,有一个细节值得各地注意,那就是南京多名感染者在被确诊前,曾有去医院就诊或去药房购药的经历。如一名45岁的确诊病例曾在7月18日下午因头疼到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7月19日下午再次去就诊,但20日上午仍去禄口机场上班。有公共卫生专家就此评价称,这可能意味着南京前期存在“哨点”失灵的情况。当然,事实如何,还需要专业审慎的流调溯源才能得出结论。不过这一细节还是提醒各地的疫情防控,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尤其是得把医疗机构“前哨”责任压实,来不得半点侥幸。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曾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原则,如对于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

应该说,这一做法,也是常态化防控机制的重要一环。并且,这方面是有过一些教训的。如此前河北疫情流调中,“村诊所”等就成为高频词,它指向的就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失守”。在这一背景下,若再有医疗机构不把“前哨”责任放在心上,实在说不过去。

必须指出的是,当前我国本土疫情防控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平稳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之弦可以放松。一方面,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外防输入的风险一直高企。像这次南京疫情,目前就被发现与机场有关,其很可能源自输入性疫情;另一方面,新的变异毒株正在形成,这也对既有的防控局面提出了直接挑战。

这样的防控形势下,常态化防控机制的落实可以说容不得丝毫大意,不能因为国内防控“承平”多时就麻痹懈怠。而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扮演着“前哨站”角色的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守土有责。

事实上,为了防止“哨点”失灵,国家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特别是针对具有“哨点”性质的医疗机构要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暗访,督促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哨点”的敏感性,坚决防止因职责落实不力导致的疫情扩散。

结合目前南京疫情所暴露的一些细节,各地理应打起精神,对于医疗机构的“哨点”落实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尽最大努力降低因为人为疏忽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避免出现“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

特约撰稿人 | 宇行(媒体人)

编辑 | 丁慧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