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凉没凉,观察员觉得至少得从两方面来衡量。
第一,看成交量,无论是新房成交量,还是二手成交量,都具备一定的分析价值。
第二,购房心态,主要是购房者对于楼市的预期,简单说就是看涨还是看跌的问题。
这两点综合来看,大概率就能判断出成都楼市,目前的真实状况。当然,也不能说全部状况,但是可以为购房者做一定的判断标准。
成都楼市观察员,一个有专业、有态度,三观比五官还正的良心观察员,值得信赖和支持!
简单点,咱们先来看哈最近的成交数据:
从数据上来看,咱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 近两个月的新房成交套数,确实略有上涨。
2 近两个月的二手成交套数,基本保持持平。
3 二手和新盘成交套数,具备相同波动线,呈正相关趋势。
初步分析,从这新房二手近一年的数据来看,其实成交量并没有明显的下滑,甚至新房成交量还有略微的上涨。至少成交量上而言,论证不了成都楼市凉凉的说法。
当然,更合理的分析,应该还要进行环比分析验证,但是因为去年的特殊情况,这份数据明显会好于去年同时期的数据,所以验证意义并不大。
咱们姑且抛开成交量的情况,再来分析下购房者的购房心态问题。
购房心态这个东西,确实缺乏衡量和判断标准,咱们只能通过实际情况的几个维度,来分析判断。
1 行程量
2 楼市大环境
3 网络上的楼市预期
关于这三个维度,也没有具体可评判的标准,只能通过观察员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分析。
先说行程量的问题。
最好的参考标准是中介机构公布的行程量,按道理说这个参考目前最大的中介平台壳壳就行,但是这个壳壳认为刷数据很严重,所以参考意义不大,也就不具体列举了。
但是从最近的天气炎热,以及成都的新的疫情而言,这个行程量必定是大幅度减少的。
再说楼市大环境的问题。
金融收紧,严查首付款,收缩房贷额度等,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土地拍卖、限售限购、摇号排序等等问题,无疑说明楼市严峻严格,至少很多炒作房产的,基本上的路都被堵死了。
最后说下网络上的楼市预期。
大凡上网一看,基本上都是一篇看衰的论调。不是中介下岗潮,就是楼市暴跌论,从这单上来看,网络上的论调,是偏向于楼市下跌的。
综合这三个维度来看:
绝大多数购房者,对目前楼市的心态是保持下跌论,这种论调导致出现的行为状态就是踟蹰观望的购房心态。
这种踟蹰的购房心态,无疑是对楼市具备很大杀伤力的!
众所周知,楼市中的房子,居住属性已经渐行渐远了,其投资属性比重越来越大。放在经济学上而言,作为一种商品,购买者的信心预期是一种很重要的因素的。
现在咱们综合来分析,成都楼市最真实的现状:
首先,交易量的维持,充分论证了成都楼市,并没有凉凉的趋势。
二手房交易量的平稳,本身说明了成都楼市的巨大潜力。因为在如此严调严控的高压状态下,依旧能平稳运行,说明了需求量,至少是刚需需求量的巨大,这本身也代表了成都这个城市不断向上的一种潜力。
新房交易量的略微上涨,其实更多的是跟政策引导相关,增值税由2变5,指导价的出现等等一通操作下来,本身就是引导新房解套。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土地财政的继续坚挺和保持,这个也是论证了成都发展的巨大潜力,需要更多资金来支撑城市高速发展。
其次,购房者购房心态的变化,说明了楼市调控的基本目的达成。
1 为什么要进行楼市调控?
本质上来讲,说明了楼市发展太过激进,容易产生风险。所以才会出现以三稳为基本核心的楼市调控。
2 当前阶段楼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楼市降温,摒弃跳跃式地非正常发展,让其回归到与经济正相关的健康有序发展。
3 在当前阶段,什么因素导致楼市跳跃式的非正常发展?
毫无疑问,那就是资本的炒作。所以才会出现房住不炒的基准。
4 房住不炒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通过各方面收紧,打击购房者的信心预期,建立房住不炒的基本共识。
毫无疑问,这次楼市的严调严控,基本上已经达成了这个目的。房住不炒已经成了大家的基本共识,但是因为正常需求而购房的人,依旧明白自己的需求在哪里。
所以房住不炒并不代表打击楼市,正如同真实情况的反馈一样,无论二手还是新盘的成交量并没有出现下滑的迹象,依旧平稳运行。
再次,观察员依旧老生常谈,再次重申多次的论调:
1 刚需能上车,一定先上车,楼市调控过去过来,你要相信,刚需只会越来越难。
2 不要盲目看涨,也不要盲目看衰,只需要跟着自己的真实需求走即可。
3 不论楼市,还是医疗教育,亦或者是其他各个行业,都处于剥离资本恶性扩张的阶段,再说大一点,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国家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之下。
破立之间,既有大机会,也有大坑洞,诸君自勉,深思熟虑,不要人云亦云。
说得有点远了,观察员也被俗事缠身,现在越来越少发文了,先说声抱歉,但是最近头条上浏览,发现各种阿猫阿狗都大放厥词了,忍不住说点心里话,让大家警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