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全球只有11人比他快:苏炳添的9秒83意味着什么?

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苏炳添创造了历史。

100米,看上去是个“谁都能跑”的项目,比拼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力量和速度。在这个历史最悠久的田径“皇冠”项目上,苏炳添不仅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赛场上的中国人,更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再次刷新黄种人的速度极限。

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夜。我们与一名曾经的专业短跑运动员聊了聊,请他谈谈苏炳添的这个成绩意味着什么。以下是他的讲述。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现场(图源:央视新闻)

田径是“运动之母”,百米几乎是皇冠上的明珠。虽然距离不长,但是体现着人类极限的速度,可看性非常强,每次田径大赛中,百米决赛也都有特殊入场仪式等,昨天现场还有灯光秀。

百米看上去“很容易”,实际上极其难跑。到现在为止,人类跑进10秒钟的只有100多个人,可以说要取得这个成绩“比登天还难”。昨天苏炳添跑出的9秒83,可以排在人类百米最好成绩榜的第12位,在他前面的全是西非裔黑人。

虽然比赛全程只有9秒多,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到完美。粗略说,百米又分为前程跑、途中跑、冲刺跑。前程起步,要把速度从0冲起来,是低着头,靠蹬的力量加速;跑起来之后按照惯性把重心提起来,蹬地和摆臂的重要性都体现出来,逐渐加速、冲刺;最后还要靠意志品质拼那一下子。虽然只有100米,但纯粹的无氧、极高强度的比赛会把人“掏空”,恢复难度也很高。

人体有不同的供能系统,百米这种短途冲刺的,供能系统需要维持短时最大强度运动,其实也就维持几秒钟,到80米左右你会感觉身体有点僵,有时前程冲太猛,冲刺都得靠咬牙支撑。苏炳添昨天半决赛的完美发挥,主要就是前程跑得好,中后段也咬住了。

百米跑的技术环节很多,比如腿怎么扒地,步幅多大,跑多少步,跑姿,摆臂幅度,都需要反复训练、计算、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身体机能,是很科学的系统。比如博尔特身材高大,他的步幅就很大,后程爆发更是独步天下,节奏感、跑姿跟苏炳添肯定不一样。到了赛场上,怎么调动情绪,提高身体的兴奋度,也都很关键。在百米这个项目上,西非裔黑人确实天赋异禀,肌肉形态结构跟亚洲人不同,恢复也快。

但这些年,刘翔、苏炳添等运动员打破了以前田径场上的“人种论”,堪称伟大。作为田径人,苏炳添的新成绩也让我们震撼、骄傲!

这些年中国田径的成绩提高很快。从张培萌第一次跑到10秒,到苏炳添、谢震业突破10秒,在世锦赛等世界大赛上,中国男子100米、4×100米接力等项目也拿过奖牌,且不断刷新亚洲纪录。

这跟国家的整体进步有关系。苏炳添1989年出生,这一批以及更年轻的运动员,在成长发育阶段摄入的营养跟前辈运动员比,有很大进步。2005年我跑全运会,那时候百米10秒2、近10秒3可以进决赛,现在可能根本都没法入围了,一大批运动员水平都提高了。

训练科学性也有很大提升。比如最早的,北京把张培萌等一些年轻运动员送到美国IMG训练中心,很多世界著名运动员都在那儿练体能。这些孩子在2009年全运会拿冠军之后,国家又陆续把一批运动员送出国训练。后来田径中心推出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优秀的运动员送出去,也请优秀的外籍教练来华。带苏炳添、谢震业的教练就是很出色的外教。

苏炳添自己曾写论文指出,教练针对他体能 (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 和技术 (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 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优化了“脚踝下压”“手臂摆臂技术”等细节,成绩提高效果非常好。

(截图来源:苏炳添论文)

(截图来源:苏炳添论文)

另外,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对团队、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苏炳添的团队专业性很强,每次都有录像,用高端的软件录入数据、分析他的技术水平,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凭着教练的经验分析。包括运动员的康复、治疗、饮食、营养、心理等,现在的保障水平比以往有了大幅提高,这都对运动员成绩提升很有帮助。也带来运动寿命的延长:以前很多运动员二十六七岁就退役了,现在苏炳添32岁还能跑出最好成绩。

当然,运动员的付出是超常的。例如博尔特,如果去看他的训练视频会发现,每个肌肉群的训练、日复一日的奔跑,强度非常之大。苏炳添能保持出色竞技状态,跟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良好的饮食和作息等都有关系。像他自己说的,其枯燥外人难以想象,而成绩提高又是那么难:即便是0.1秒的提升,他也花了3年才做到。

从整体看,田径、游泳这些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传统大项,中国运动员的成绩都在提升和突破,虽然跟传统强国还有差距,但中国开始有了一席之地,这离不开整体国力提升、体育科学进步。成绩提升的背后,运动员的天赋、科学而艰苦的训练、完善的团队和机制保障缺一不可。

毫无疑问,明星运动员会带来更强的示范效应。苏炳添、刘翔等人已经打破了固有认知,提升了中国人、亚洲人和黄种人的速度极限,这对更多有天赋的孩子是一个极大鼓舞,对中国体育人也是极大的激励,怎么夸都不为过!

采写/明日绫波

编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