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聚合转化为创业项目!解码惠州学院5个省级银奖背后的故事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下称“省赛”)近日落幕,惠州学院在此次比赛中共摘得五枚银奖,创造了学校参加“互联网+”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图片
冲入省决赛并获奖的5个项目分别是:惠州学院音乐学院毕业生叶辉的《快点科技—装饰辅材工具产业生态革新者》、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吴志鑫的《飞飞实验室》、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谢林师的《星果燎原——兴杨桃产业,燃乡村振兴之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师生共创项目《梯度SiC/Al导热板——高性能散热材料的中国力量》、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师生共创项目《“硅”舞宏光,新型光学材料》。
记者发现,获奖的5个项目既有立足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本地选题”,也有专业领域+行业创新的“融合选题”。更为可贵的是,这些项目这些没有止步于比赛,或局限在实验室,而是走出了校园,新技术与市场产业无缝衔接,创新成果聚力转化为乡村致富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
作为双创育人、思创融合的大舞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高校学科专业综合实力的大比拼。今年,全省报名项目达25.09万个,参赛学生超102万人次。通过专家评审,共有300个项目团队进入本次省决赛。
惠州学院师生今年共有1683个项目团队、9000多名师生报名参加省赛,参赛人数创新高。通过二级学院选拔,学校有34支队伍晋级校复赛,14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复赛。
在备战省赛的过程中,学校邀请创新创业专家导师以讲座、集中培训、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帮助师生打磨和优化参赛项目,提升项目核心竞争力及参赛能力。近年来,惠州学院不断加强师生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获奖项目背后的故事
《快点科技—装饰辅材工具产业生态革新者》
图片
项目负责人是惠州学院音乐学院2018届毕业生叶辉,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甘肃陇南的大山里走出来的连续创业者。他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装修工地四处干活、谋生,历尽装修行业一线的汗水与艰辛,也种下改变行业低效能和落后模式的执着情愫。叶辉创办“快点科技”,希望为装饰辅材工具产业提效,立志完成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转变。
《飞飞实验室》
图片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8届毕业生吴志鑫和团队伙伴敏锐捕捉到以惠州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儿童科学教育的市场机遇,通过研发课程体系、集聚师资力量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双师课堂模式,孵化诞生“飞飞实验室”。该项目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自然等知识融入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科学素养,努力让更多孩子乘上“飞飞实验室”的翅膀。
《星果燎原——兴杨桃产业,燃乡村振兴之光》
图片
项目负责人是曾被央视报道过的乡村振兴大学生典范“杨桃哥”——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谢林师。谢林师的家乡在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熟悉杨桃种销的他创建了长青志愿者服务队,从一路摸索带领小伙伴创建“教你种、助你运、帮你卖、共你富”的助农新模式,到发明杨桃运输包装技术,打响“杨桃保卫战”,再到规划建设家乡第一家杨桃加工厂、构建智慧星果园,谢林师用创新创业实践引领父老乡亲和家乡青年实现致富梦。
《梯度SiC/Al导热板——高性能散热材料的中国力量》
图片
项目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知行新材团队,由博士赵军峰等教师和学生团队共研共创。团队历经八年努力,打破国外市场垄断,实现中子吸收材料国产化,突破三项核心技术,于2018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在中子吸收材料技术基础上取得了颠覆性的技术突破,研制出的电子封装梯度SiC/Al复合材料实现了导热板的高效、安全散热,成功解决电子封装领域的材料热变形问题,有助力新能源汽车降成本提效能。
《硅舞宏光——新型光学材料》
图片
项目团队是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珠(博士)老师带领和指导的师生共创团队。他们历经五年潜心研究,开发出了高折射率新型光学材料的多因素协调专利配方制备技术。项目掌握三项核心技术,在七年内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突破国内外三大技术壁垒。
本项目技术生产的优势在于产品成本低、品质高,能让客户以普通价格享受优秀品质,通过头部企业生产并代销产品抽取销售额提成,后期将通过直销和经销结合,将项目产品售卖给目标客户群,将智力劳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记者】谢志清
【通讯员】金伟 钟圆
【作者】 谢志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