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件(套)!中铁隆再次向天一阁捐赠珍贵文书资料

图片
中铁隆再次向天一阁捐赠珍贵文书资料。
8月26日,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隆)档案馆再次向天一阁博物院捐赠一批珍贵文书资料,包括清代古籍和近现代与宁波相关的名人手书信件、文章手稿等各类文献资料,共计42件(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次天一阁获捐的近现代与宁波相关的名人信札手稿涉及的人物有革命家、科学家、国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神学家、历史学家和作家,如黄源、任美锷、张孟闻、叶毓芬(童第周夫人)、赵万里、徐邦达、傅璇琮、张芝联、杨荫深、陈金镛、孙慎、应尚能、周大风、方堃、徐桑楚、伊兵、秦加林等,时间跨度从1925年到1996年,达70余年。
图片
图片
朱枫烈士的丈夫朱晓光于1978年8月26日写给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的信。
其中,有一份朱枫烈士的丈夫朱晓光于1978年8月26日写给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的信。朱枫是镇海籍的革命烈士,曾在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50年在台湾就义。同为镇海人的朱晓光不仅是朱枫的丈夫,更是她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他在信中控诉了“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对朱枫烈士的诬陷,并要求对“战斗一生”的朱枫同志平反。这封书信内容详实、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红色书信”,例如革命家谭启龙、老共产党员黄源等亲笔书写的信札。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期领导浙东地区的斗争,活动在余姚和四明山区一带,与宁波有着深厚的渊源。
图片
图片
著名出版家、古籍专家傅璇琮手写的“林文忠公年谱”和“中国史学史”的初审意见。
资料中还有一份著名出版家、古籍专家傅璇琮手写的“林文忠公年谱”和“中国史学史”的初审意见。
傅璇琮是宁波人,这份手稿写于1958年2月,当时他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手稿中对“林文忠公年谱”提出了六点修改意见,指出了作者对一些史实的理解偏差和行文中的详略失当,可见傅璇琮审稿的细致认真,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深厚积累。
图片
图片
赵万里和徐邦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下的信笺,这两位都与天一阁有着深厚渊源。
其中还有赵万里和徐邦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下的信笺,这两位都与天一阁有着深厚渊源。赵万里是我国著名文献学家、敦煌学家,他非常关注天一阁及其藏书,一生四次造访天一阁,曾重编天一阁内篇书目,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和弘扬贡献颇著。徐邦达是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他在天一阁发现了宋代黄庭坚的书法和元代吴镇的画作,使之位列天一阁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信笺的字迹富有个人特色,难得一见。
图片
严修在1926年9月写给书画鉴藏家陆丹林的书法作品。
还有一幅严修在1926年9月写给书画鉴藏家陆丹林的书法作品。严修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祖籍宁波慈溪,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1919年创办了南开大学。整幅作品呈方形,以行书写成,字体秀逸浑雄、收放有度,通篇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实为佳作。
图片
清光绪年间的《古兰经》抄本。
获捐的古籍中有清光绪年间的《古兰经》抄本一册、清光绪至民国的《武户粮簿》三册、民国年间江西、陕西等地的家谱九册。这些古籍较好地补充了天一阁家谱和外文古籍等特色收藏。
中铁隆是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主业是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和城市更新。先后在全国21个城市和海外4个国家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也参加了宁波地铁2号线、4号线、5号线和3号线二期的设计或施工,多次荣获浙江省、宁波市和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的表彰。中铁隆档案馆是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一级档案馆,除了公司的业务档案,也收藏一些近代以来的历史资料。中铁隆文史兴趣小组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扫描、整理和初步解读,并专门整理出这批特色藏品,捐赠给天一阁。
图片
中铁隆再次向天一阁捐赠珍贵文书资料。
据了解,今年3月29日,中铁隆档案馆向天一阁博物院捐赠了一批现当代宁波籍名人的手书信件、文章手稿、登记履历、照片等各类文献资料共计60件。这次是中铁隆向天一阁博物院第二次捐赠珍贵文书资料。
编辑: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