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信息不互通,如何谈互联?困扰广大用户许久APP互相屏蔽链接的问题,如今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
今日(9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工信部就互联网互联互通、开放外链问题进行回应。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提出,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网址屏蔽连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互相“筑墙”的案例屡见不鲜。用户在电商平台看到好物想和朋友分享,但当链接分享到通讯软件时,却成了一段“火星文”;关注本地生活的用户发现了一个好去处,但这些内容到另一平台又成了难以描述的乱码。这样的体验,对网民而言恐怕并不陌生。
互联网巨头所筑起的护城河,看似阻断了竞争者的信息,保护了自己的三分地,实际却损害了用户的根本利益。当用户无法畅通无阻地分享信息,当用户无法用便捷的方式选择自己心仪的内容,互联网何谈互联,市场又何谈开放呢?
显然,取消链接屏蔽,是各方贯彻“用户至上”的应有之义。只有破除人为的信息壁垒,“信息”才能更好的流通,“流量”才能被更好的管理,网民的合法权益才能被更好的保护。
事实上,对于广大互联网企业而言,取消链接屏蔽未尝不是一件“刮骨疗毒”的好事。当链接屏蔽这堵“墙”被拆除,从业者势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管理升级、科技创新等“正道”之上。未来,企业的比拼,不是比谁的墙筑得更高,而是比谁的创新赛道跑得更快。行业竞争更公平,市场格局更开放,企业也将最终受益。
当然,取消链接屏蔽或许只是行业规范管理的一小步。虽然生态屏蔽的“墙”被拆除,但是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防火墙”依旧需要扎稳筑牢。
正如工信部所言,互联网安全是底线。在取消链接屏蔽给广大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各方依旧需要协同,进一步加强各类信息的审核与管理。在内容和生态更加互通的基础上,让欺诈链接、违规经营等有害信息,进一步远离广大用户。这是各方践行“用户至上”理念的“必选动作”。
对互联网行业而言,“安全”和“互通”两者缺一不可。在反垄断的背景下,用户有理由期待一个更方便、更安全的互联网环境,而企业也能够从容地面对一个更开放、更公平的业界生态。我们也希望,在“双赢”的格局下,互联网行业平台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户权益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