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2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抗战时期,各省军队的战斗素养怎么样?

我个人认为第一梯队的是湖南、广西和云南。
在大型会战中的表现十分出色,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答案,就像我们看国足,意料之中,不会有特别大的非议。这三个省的近代化改革比较早也比较彻底。湘军的近代化改革始于曾国藩,比袁大头的改革都早。其改革军制没袁大头那么出名,区别在于一个是背地里搞,一个是朝廷支持。而且早在曾国藩时代之前的“楚勇”,就是湘军的起源,那个时候就已经进行改革了,后来编入左宗棠的新楚军,成为平西北的主力。
图片
曾国藩时代的湘军对“楚勇”做了哪些提升呢?我们看武侠小说,说少林是禅武双修。曾国藩时代的湘军就类似小说中的少林,他们是文武兼修,这是最大的提升点,也是和其他地方军阀最大的区别。桂军和滇军同样走在近代化改革的前列,旧桂军和旧滇军的第一桶金都是在广东,就是两次粤桂战争。虽然旧桂军输了,但确实收获不少,而旧滇军则是在粤桂间左右逢源。到了新桂系和新滇系时期,各自统一了广西和云南,实力大增,而且装备了不少法式装备,比如当时比较时髦的哈奇开斯机枪。
所以,湘军、桂军和滇军在抗战中战斗力明显优于其他省份,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新滇军的战斗力比较有特色,打内战“心不在焉”,但是在抗战时期还有在朝鲜半岛的时候,那战斗力是杠杠的。还有那滇缅公路,真的是没得说。
图片
刚刚说了,湘军、桂军和滇军,属于意料之中,那意料之外的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意料之外的是川军、东北军和晋绥军。东北军的争议比较大,但人家确实不是不抵抗,远走西北的也只是东北军一部分,剩下的成为东北抗联和义勇军的基础。只是看他们的家底,确实可惜。1936年之后,东北军也确实没有再体系化,他们被拆离到各个战区,同样被拆离的还有粤军,因为陈炯明和张发奎在抗战前一系列的事件。
粤军也非常值得尊敬,淞沪会战前来驰援,日军打广州,又回乡守土。被拆离后,使得大家只知道黄埔,而不知道粤军。晋绥军在意料之外,是因为它太有钱了。只不过晋绥军相对保守,讲白了就是稳固山西老家。但这也没毛病,1937年后,山西成了前线。抗战中后期,晋绥军也如同东北军和粤军一样,被拆离到各个战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地方军阀被拆离后,是不是成了中央军的肉盾或者炮灰。
图片
这个概念不存在的,淞沪会战时,我军中有7成是校长的家底,剩下3成跟校长都沾点关系,主要是桂军和粤军。之所以会给大家那种错觉,还是因为蒋桂矛盾。老李一直被打压,后来在抗战时期给了老李一些非中央军的部队,外加老李自己的桂系家底,改编第五路军,把老李调任到第五战区。但这跟肉盾或者炮灰都不挨边。
最后一个意料之外的是川军。按照装备、训练、作战素养上来看,他是一个连T3梯度都够不着的选手,但是在抗战时期的表现,排除掉它所贡献的兵员和物资之外,只说作战表现,它成了T2的天花板。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战役。他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我们在抗战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图片
你还得知道这场战役,它是杂牌军的巅峰之作。在滕县,可以说如果没有川军的英勇表现,就没有后边的台儿庄大捷。它起的是什么作用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李云龙打平安县城,川军就等于是当时的丁伟和孔二愣子。而且这还不是川军的巅峰,后边在朝鲜半岛,先过去的是东北边防,后来补充的兵员,四川和山东的居多。所以川军也值得尊敬,其血战到底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们。
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还有陕军。对于川陕地区的战斗力,你不能够用装备和训练等一些外部条件去衡量,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体现在一种战斗天赋。早在两千年前,这个地方就是四战之地,为了保卫中原,打了多少仗,真的数不清。而且又是挨大火烧,又是屠城。所以民风所致,它就是战斗天赋,受到了自然和历史因素上千年的影响。
图片
你说它是战斗天赋也好,是基因也好,反正底子很强。一级打暴君,二级打主宰,三级上高地,四级就Victory了。所以陕军也是这样,大秦锐士,谁与争锋。当年亚历山大大帝那3万多人是没过来,过来的话很有可能要长期考察长城项目了。所以,古有大秦锐士,今有陕西楞娃。这愣娃不是骂人啊,当地人应该能明白,骂人的那是二球、瓜皮和瓜怂。
陕军守卫中条山,日军没能闯过去,而且战损比,双方还差不多。当时陕军要是没守住,事儿就大了,过了中条山,渭南、西安和汉中,几乎无险可守了。那还是全面抗战的早期,如果陕军没守住中条山,或者守住了中条山却没有击退日军,那么,渭南、西安、汉中,很可能要丢掉,整个大西北都危险。可以参照一下三国时期魏灭蜀,所以后来抗战时期川陕两地人民好到穿一条裤子,不是没根据的。
图片
当时全面抗战开始,川军出川就三个方向,杨森部在贵州,从贵州步行到洞庭湖,然后乘船到长沙,从长沙坐火车到武昌,然后又步行,走到哪我给忘了,然后坐船到昆山,挺进淞沪前线。剩下两个方向都是从四川地区走的,一个方向是从重庆南面走,去湖南。另外一个方向,邓锡侯部1个月急行军、穿越秦岭到达宝鸡,去了陕西前线。
你们熟知的那个中条山战役,陕军是不能背的。在早期守卫中条山胜利后,陕军就被调离了,为了分解势力,去了华中和华东。后来的中条山战役,咱们所部署的军队大多数都是南方的,比如第9军,第17军,第3军,第80军等等,是来自哪里的,我不说了。
图片
结果我们阵亡44000多人,日军才只阵亡634人,这个数据是咱们自己统计的,不用怀疑。我们确实没有不努力,重点是调过来的部队根本不熟悉地形,也水土不服,外加日军之前在中条山吃过亏,一举甩出7个师团,这次又加上空袭。所以,抗战时期虽然各地方战斗力有差异,人员伤亡和装备战损也都不一样,但守土卫国,都是好样的。
有很多做互联网或者创投的朋友,早年都说过我,你做自媒体做什么历史领域啊,而且老是讲二战和抗战,雇点小伙子小姑娘,搞段子搞颜值搞直播不好吗?我倒不是那么去想,我讲的那些跟我们有关的历史事件到了今天,还没超过100年吧?如果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表示不了解,不知道,甚至是忘了,我觉得真是一件后背发凉的事儿,您说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后发表评论~
已显示所有评论

热门应用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QQ浏览器
QQ浏览器
4亿人的AI浏览神器
点击下载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