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丢了该不该报警?警察会处理吗?记者亲历手机丢失48小时!

手机丢了该不该报警?警察会处理吗?
“丢手机,事情太小,找警察没用。”
“警察忙的很,劳资纠纷,合同纠纷,赌博打架,寻人,哪个不比手机丢失更着急?”
“可以报警,最多让你做个笔录,找回机率基本为0……”
生活中,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过上述想法。
现实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上海轨交总队民警破案的“加速度”!
45分钟 全程式陪伴
2021年9月13日11时20分许,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虹桥火车站内,记者在购票时不慎将手机遗失,于是第一时间找到民警寻求帮助。
在寻找警务室的过程中,民警吴潘同主动上前服务。当描述完具体情况后,吴潘同即刻跑向警务室,迅速调取监控查看,大约20分钟后,吴潘同前来反馈说:发现疑似一名男子将手机“捡”走,由于画质模糊,加上佩戴口罩,无法识别其身份。此时,民警并没有放弃,而是建议记者先去跟他做笔录。
一路上,民警一边耐心安抚记者情绪,一边告知安全知识。
图片
▲前去做笔录的路上。
12时15分许,在马开敏、吴潘同两名民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上海轨道分局虹桥综合枢纽派出所,做完详细笔录并签字确认后,马开敏给记者开具了一份接报回执单,并让回去等消息。
考虑到没有手机出行不便,民警无缝衔接,派出一名同志将记者送上出租车,确认安全后才离开。
整个过程,虽然只有短短45分钟,但每一处,无不体现了上海轨交民警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作为亲历者,记者切身感受到“有事找警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48小时 神速破案
“您好!我是上海轨道分局虹桥综合枢纽派出所民警马开敏,您在火车站丢失的手机已追回,请安排人过来取下……”
9月15日14时,接到民警电话那一刻,我惊喜万分。
短短2天时间,在人流巨大的火车站,加上疫情防控期间,乘客戴着口罩、难以辨认的情况下,民警是如何快速锁定该男子身份,并将手机追回的?
马开敏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以“科技+人力”为牵引,通过“天网监控系统”找寻踪迹和仔细比对,加强扒窃类警情的分析研判。
当遇到监控覆盖区域中断时,是最考验民警破案能力的。
“在寻找该名男子踪迹的时候,有10多分钟的监控是断掉的。”他介绍道,警方通过比对该男子拉杆箱的特征、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判断出其走向。
最终,在轨交、高铁、机场三方通力合作下,多名民警通过轮流调阅公共区域监控,结合现场走访,迅速锁定该名男子,并于9月14日12时许,将手机追回。
接报必有“回音”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
帮助过路乘客寻回失物 ,早已成为上海轨交公安的日常工作之一。
据上海市公安局轨交枢纽治安派出所虹桥枢纽警长沈超介绍,很多乘客在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上不慎遗失物品,会以“物品失窃”为由向警方报案。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是乘客自己遗落,后被其他乘客“捡”走。
“这样的情况占到失窃警情的八九成。”沈超说,往往失物捡拾者大多是临时起意,随机性强,找到他们经常需要付出比侦破案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严格意义上,这类情况还够不上立案标准,但只要群众来求助,轨交公安就会有‘回音’。”
图片
▲警务日常工作记录薄。
除了追回新发案件的赃物,上海轨交公安还建立深挖扩案的工作机制,为既往案件的被害人挽回损失。
就在前不久,上海轨道公交总队举办了一场失物发还仪式,发还物品包括追回的手机、乘客遗失物等。
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轨交公安共帮助被害人、报警人追回被盗赃物64件、寻回遗失物313件,挽回损失116.9万元。
此外,沈超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轨道交通区域扒窃案件呈大幅下降趋势。上海轨道和公交区域治安日益向好,除了源于近年来公安部门对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也得益于超大型城市安全治理理念的转变。
采访结束前,上海轨交警方不忘提醒广大乘客,一旦发现物品丢失后,可联系地铁工作人员或通过上海地铁官方网站“失物招领”平台挂失遗失物品。如遇紧急情况,可向轨交警方求助寻找。
截止发稿前,记者已顺利拿到丢失手机。
(记者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