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济宁必打卡!玉堂酱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这三样特产,您尝过吗?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酱园大蒜鱼台米

特产每个地方都有,济宁的特产只说三样。

玉堂酱园

康熙五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14年,苏州人戴阿大在南门口买下了一块地,开起了酱菜铺。

当时,济宁的大药材商 冷长连听说之后,马上联合时任两江总督的济宁人孙玉庭,以一千两白银买下了姑苏戴玉堂。

冷长连专找孙玉庭合买姑苏戴玉堂,是为报答帮他生意亏本时东山再起的恩人,而他自己又很懂酿造的事,因此,两人便合买了这家酱园。

由于戴家卖店不卖字号,所以孙冷合营后的字号改成了姑苏玉堂。

买下后,冷长连亲自来酱园主事。他潜心研究,反复尝试,吸取戴家的经验教训,保留江南风味之长,取地方风味之优,短短几年,就研制出了几十种集江南风味、地方风味优点的酱菜,使姑苏玉堂名声大震。

生意旺,靠懂行,这是冷长连经营几十年悟出的一个道理。他选中了贴身的伙计梁圣铭,让他八方学艺,遍求名师,三年学成后,毅然将总经理的重任交给他。

这位伙计出身的梁圣铭果然有才干、懂经营,一上任就在产品的地方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单是为了制作出济宁风味的豆腐乳,他就千方百计学习江南的制作方法,仔细研究济宁的口味,并派出一个精明的伙计扮成哑巴,混进江南的酱园学徒,经过两年的苦心,才摸到了江南酱菜的精要。

到了1875年,总经理陈守和更使玉堂酱园名驰京师。陈守和不光是一位酿造专家,而且是一位颇懂经销的行家。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玉堂终于得到了举世公认: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玉堂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获优等奖章;

1914年,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玉堂三十四种产品获得金牌;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玉堂力挫群雄,一次夺得五枚金牌;不仅为玉堂,而且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

《三国志》里也有记载,说华佗巡医,曾用金乡大蒜治愈一个咽喉堵塞的病人,这也证明金乡大蒜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相传,金乡大蒜还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称帝立下了功劳。

东汉建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5年,刘秀率军西征,途径现在的金乡县,赶上了疫病流行,许多兵士高烧、头晕、呕吐、昏迷,随军医生束手无策,疫情在军中迅速蔓延,军队人心惶惶,战斗力大减。

刘秀愁得没辙。正在危难之际,一位老人建议用大蒜汁滴鼻子,同时让士兵吃大蒜,不几天,士兵竟然都痊愈了,刘秀这才打下洛阳,当了皇上。

金乡县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大蒜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皮色分,金乡大蒜可分为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蒜头个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贮藏。

同时,金乡大蒜营养价值极高,据科研部门测定,金乡大蒜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尼克酸、脂肪、镁、磷、铁、钾等营养元素20多种,被专家称为最好的天然抗生素食品和保健食品。

金乡县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乡大蒜的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都居全国前列,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

最后说鱼台大米,这是济宁鱼台县的特产。

说鱼台大米,先得说鱼台。这个县名,是因为它境内有春秋时鲁隐公的观鱼台。

鲁隐公五年即公元前718年春天,都城到处有人传说棠地有捕鱼能手总是能捕到最多最大的鱼,鲁隐公去过那儿,知道那地方风景秀丽,人民安乐,于是决定前去观赏。

当时,有死心眼、负责任的大臣拦着,鲁隐公却会找理由,说我并不是专门去看捕鱼的,我是要去视察那个地方的防务的。

到了棠地,地方官早就筑造好了漂亮的台子,命令捕鱼能手好好表现,请隐公登台观看。因此留下鲁隐公观鱼台的遗迹,鱼台县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鱼台水稻采用微山湖水灌溉,湖水常年清澈,无污染,丰富的矿物质为水稻生长发育、生产优质大米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鱼台大米优质的理化特征形成。

2017年12月16日,国内外知名的12个稻米品种依次接受来自全国稻米研发、生产等领域的17位专家的现场品鉴,鱼台大米综合得分87.357分,名列第二。

鱼台大米,值得一尝。

大运河离开济宁,下一个流经的城市是枣庄,枣庄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铁道游击队了,它的故事咱们下期聊!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推出60集 “千里舟行下江南” 全景再现大运河文化

“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舳舻千里,彰显通漕天下”。“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北京交通广播特别策划的60集音视频立体式专题节目《千里舟行下江南》在FM1039正式推出,同步登陆各大新媒体平台,带领大家从万里长城到西子湖畔,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感受千年古“运”,锦绣长“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在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年代最久,流域最广,全长1700多公里,“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即为当年漕运忙碌景象的真实写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交流的灵魂和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千里舟行下江南》,致力于向大家传播运河文化包容、开放、开拓、进取和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打造京味广播,重塑城市记忆,通过聚焦大运河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人物、旅游,以及历史掌故、考古、故事传说等多个角度和节目互动、线下活动等多种传播形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实、做好,传播运河文化,凝聚城市精神,建设文化中心,传承中华文明。

关于大运河的历史记载,散落在多部史籍资料中,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北京交通广播创作团队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前期采访组历时16天,游历10座大运河沿线城市,后期加以提炼整理,将古今故事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稿件,由金话筒奖获得者郭炜演播、资深广播音响制作团队完成这一专题的后期制作。

本系列节目采用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模式,辅以视频纪录短片和3D音频选集,带大家全方位感受“大运河文化带”的悠远神韵。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每周一到周五12:30-13:00

锁定北京交通广播FM103.9

大运河纪事——千里舟行下江南

《1039听天下》正在播出

戳图片,在听听FM收听

出品人:余俊生

总策划:边建、李秀磊

监制:蔡明可、唐琼、陈炳岩

项目统筹:延安、张丽

编辑制作:程涵

演播:郭炜

音频包装:梁和芝

新媒体包装:薛晓明

项目执行:张世强

部分图片来源:记者拍摄及网络图片

点个

和更多朋友一起

关注《千里舟行下江南》系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