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256期】
9月29日下午,第二届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及系列活动在新闻中心举行。当各个奖项各归其主、航天文创人才培养基地完成授牌、中国航天文创产业联盟正式启动后,小太在活动现场采访了相关领导。
问答主持人:我们的太空
问 答 嘉 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 谢俊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 冯春萍
问:第二届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自去年9月在中国航天大会上启动以来,一直备受媒体和航天业界关注,可否请您谈一下集团举办这项赛事背后有什么深意?
谢俊:确实如您所说,这项赛事虽然只举办了两届,却广受瞩目,发展势头很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建设航天强国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航天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在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大潮中,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国内各地区的文创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航天文化创意工作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航天不仅要引领科技进步,更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自立自强”“追逐梦想”“合作共赢”的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以负责任的大国去提升以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为源泉的文化自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本着这样的思想站位和政治认同,我们创意策划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这项赛事,希望借助赛事平台推出优质航天文创作品,发现优秀创作人才,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去激活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这一池春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 谢俊在第二届航天文化创意大赛颁奖仪式上致词
问:广大网友都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双航母”,有着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航天科技集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谢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以“创人类航天文明,筑民族科技丰碑”为己任,在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涵盖“弹、箭、星、船、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长征”火箭、“神舟”飞船等一系列著名品牌,是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同时也是航天精神的践行者和航天文化的传播者。6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航天传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肩负使命和责任去做一些奠基性、开创性、引领性的事情,倾力打造“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这一赛事品牌,就是我们的具体实践与努力。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 冯春萍介绍大赛情况
问:活动开始前,我们在新闻中心门口看到了部分优秀作品展示,我们想知道这次比赛的相关情况,有没有达到你们设计的预期?
冯春萍: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打造航天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新形式和新平台,促进航天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策划并承办的“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二届大赛于2020年9月在第三届中国航天大会上正式启动。在首届大赛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第二届大赛结合实际需求与流行趋势,特别开展了航天任务标识和创意插画的征集,增加航天动漫形象和吉祥物的创作环节。一大批具有专业水平的个人、企业、团体踊跃报名参赛,清华大学、北航、北理工、湖南大学等院校在本届比赛期间纷纷开设了专题讲座,腾讯网还组织了“腾讯原创馆”的艺术家进行了专题创作。
与首届相比,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创作者的投稿热情不减,共收到超过3000多组高质量的作品。本届大赛更多地体现了专业性,作品水平更高,对航天主题的理解更精准,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经过大赛的初选,有百余组作品入围,最终经过北京国际设计周专家、重点高校、特邀媒体和航天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审,有十余组作品分获不同奖项。从作品数质量和总体效果看,这次比赛已超出预期,在此我也感谢各界专家、媒体界朋友的支持和广大网友的关注,你们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运营办好这场赛事的最大动力!
我们之前看到新闻报道说,第一届比赛还有部分参赛作品搭载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这是媒体广为关注的一大亮点,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冯春萍:那确实是我们为了赛事活动所准备的“亮点策划”,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首届大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能够充分展现出设计者对于我国航天科技和航天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其中91件入围决赛的作品,被存储进“航天主题艺术芯片”,于2020年4月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遨游太空,将大赛品牌带上了航天“新高度”,这也成为首届大赛一大亮点,被媒体和网友广泛关注。我们相信,深厚的航天科技与文化基础,独特的品牌内涵与价值,结合航天持续不断的重大事件等主题,通过技术加工、文化创意必将产生极大的附加值,开创文化创意领域的新局面。
我们注意到,这项赛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具体负责承办,请您简单介绍下该中心的情况?
冯春萍: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唯一专门从事航天文化事业的直属单位,业务定位于航天新闻传播的主阵地、科技出版发行的主渠道、特色文化创意的主力军、人才培育服务的主基地和国际科技交流的主平台。作为中国航天文化传播的重要出口,中心紧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大赛正在通过我们国际交流中心旗下的“太空创想”文创品牌进行作品成果的落地工作。
您在前面介绍时提到“品牌内涵与价值”这一表述,我们在11号馆参观时看到“太空创想”展示区摆放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航天文创产品,我们知道你们中心在航天文创品牌打造上投入了很多大手笔,请谈谈这方面情况?
冯春萍:中国航天·太空创想,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官方文创品牌,经过数年的传承与积累,目前已经自主研发了150多种文创产品,并开设了天猫、京东等线上销售平台和十余家线下合作实体店铺。第一届大赛的参与者或参与机构,已有不少成为了我们的签约设计师或合作设计机构;入围作品已经有二十余项落地成为现实的文创产品。本次航展,我们特别开辟了“太空创想”的落地产品展区,集中展示我们的原创文创产品。这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具有优秀艺术风格的作品都会被我们选取,通过再创作和版权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着航天主题艺术图库,延展的作品已经出现在电视大屏、手机小屏,以及游戏、服装、玩具、美妆等多种视觉场景。
我们持续用不断创新的手段,在公众日常生活的多角度融入航天文化的传播和航天知识的普及。通过两届大赛的积累,以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平台,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以及艺术家、设计师等机构和人才。航天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身到航天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来,贡献我们的智慧,凝聚起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感谢两位领导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谢俊:谢谢!希望你们多多报道第二届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及系列活动的情况,愿你们的珠海之行开心愉快!
冯春萍:期待下一步跟“我们的太空”有更多互动和合作,我们携手推动中国航天文化创意事业发展进步!谢谢!
想知道这届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有哪些作品入围?
一个视频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