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83:由于其技术底色绝对不低,仍是护卫舰标准的反舰导弹

在第13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出了“鹰击”-83改进型号YJ-83KHE和CM-802B,是可以对外销售的空射和舰射反舰导弹。
“鹰击”-83反舰导弹,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央视播音员在解说词中,称此型导弹为“国产超音速反舰导弹”,首次公开对外惊艳亮相。
从后续逐渐披露出的信息来看,“鹰击”-83反舰导弹,在20-30米巡航阶段,导弹以0.9马赫飞行;在末端距离所需打击目标20-30公里处,具备1.3-1.5倍音速的突防能力。
图片
由于“鹰击”-83刚过音速不久,属于巡航阶段高亚音速飞行,末端冲刺阶段低超音速导弹,因此,中国海军并未称此型导弹为超音速反舰导弹,就叫“鹰击”-83反舰导弹。
“鹰击”-83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052/052B型、051DT/051G 1/051G2/051B/051C型驱逐舰,以及054/054A型、056/056A型护卫舰、022型导弹艇等舰艇的主力反舰武器。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鹰击”-83反舰导弹,弹长5.1米,弹重0.6-0.85吨,弹上采用频率捷变单脉冲主动雷达,作用距离超过35公里,系高亚音速反舰导弹,末端具备最大1.5倍的冲刺速度。
图片
“鹰击”-83的巡航高度20米,末端降低高度至10米。最终,二次降低高度至5米,具备掠海攻击能力。导弹采用自锻破片大威力战斗部,单枚导弹能使5000吨级舰艇遭到重创,将丧失持续作战能力,堪称“海上屠夫”。
由于导弹的尺寸小、适装性好、性能较为强悍,迄今为止,“鹰击”-83仍然是中国海军现役的护卫舰、导弹艇等主战舰艇的主要舰载武器,其装备规模非常可观,是中国海军水面舰艇装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显示出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图片
“鹰击”-83,其技术底色不低,基本技术源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主战装备——“鹰击”-8反舰导弹。
该导弹采用了高精度雷达高度表掠海飞行,配有单脉冲抗干扰末制导雷达,使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半穿甲战斗部,高亚音速飞行,有效射程40公里,有“中国飞鱼”的美誉。
为了有效解决“鹰击”-8反舰导弹射程短的缺陷,由“鹰击”-8升级到“鹰击”-83的技术路径,相对就较为合理和稳健。
图片
“鹰击”-83,主要是在出口型C-802反舰导弹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的,而C-802可视作“鹰击”-8反舰导弹的增程型号。
导弹采用了小型涡喷发动机,取代了原先的固体发动机,作为导弹巡航阶段的动力,弹体尺寸有所延长,以容纳弹内装载更多的燃料,极大地增大了“鹰击”-83反舰导弹的射程。
“鹰击”-83,在弹体内加装了数据链系统,其天线位于折叠弹翼的前面,可以接收己方水面舰艇、潜艇、渔船、侦察舰,预警机、侦察机、直升机、无人机、卫星传输过来的敌舰数据信息,对290公里左右的海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整体反舰性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图片
导弹在巡航阶段,“鹰击”-83的数据链系统,也能持续接收目标信息数据,能根据需要调整飞行轨迹,对目标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其弹道性能非常优异,即便中国海军装备了“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8亚超飞行的反舰导弹,“鹰击”-83反舰导弹在军中的地位,仍然毫不动摇,具备持续改进提高的价值。
从“鹰击”-83改性来看,采用了红外+主动雷达复合导引头,来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能在高强度的电子干扰背景下,达到预期的反舰作战效果。
其中,航路规划算法的优化,是“鹰击”-83反舰导弹技术升级的重点。反舰导弹航路规划能力,直接关系到对海突击火力的运用和兵力行动部署,是进行反舰导弹任务规划的重点参数。
图片
对“鹰击”-83导弹自控飞行段的航路进行计算,通过航路点设定来改变导弹飞行轨迹,以及调整导弹的攻击方向、规避障碍物或禁飞区,以实现突防方向和临空时间的协同,达到多方向饱和攻击的突防效果。
“鹰击”-83反舰导弹,被认为具备最多8个转弯点,最大转弯半径为8公里,可使不同波次发射的多枚反舰导弹,通过复杂的航路,以不同的攻击角度同时到达所需打击的目标舰,阻塞其防空火力通道,以达到饱和攻击的目的。
在很长时间内,由于拥有良好的适装性和攻击威力等,“鹰击”-83反舰导弹,仍然将是中国海军护卫舰、导弹艇等标准的反舰武器,不会马上退出现役,还将在军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