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新的蝙蝠冠状病毒研究揭示新冠溯源新线索

图片
上月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预印本平台“研究广场”的一项研究显示,栖息于老挝北部某些洞穴中的菊头蝠所携带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
《纽约时报》10月14日刊文称,这项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起源的新线索。报道援引专家的话说,新的发现推翻了所谓的“实验室炮制说”以及“人为操纵说”。
推翻假说
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老挝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挝北部“岩溶地带”捕获了46种,共计645只蝙蝠,试图揭开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之间的联系。
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有无与新冠病毒类似的受体结合域,能否与人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是判断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能否跨物种传播的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对收集到的蝙蝠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有三种冠状病毒很不寻常,“目前看来与新冠病毒最接近”。
在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方面,这三种病毒比RaTG13冠状病毒更接近新冠病毒。此前有西方媒体称,在云南发现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RaTG13最接近新冠病毒。
在与人类细胞结合方面,研究发现这三种病毒表面带有一个“分子钩”,与新冠病毒带有的“钩”非常相似,可使其黏附在人类细胞上。
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分子病毒学家王林发(音)注意到,这些蝙蝠携带的病毒可以紧紧附着在ACE2的蛋白质上。
论文作者之一、巴斯德研究所病原体探索领域负责人马克·艾利奥特说,这三种病毒甚至比新冠病毒的早期毒株更容易与人类细胞结合。
《纽约时报》指出,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存在的致命特征确实可以在实验室之外的地方进化。
专家表示,这些发现对围绕新冠病毒起源的激烈辩论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人推测,新冠病毒极易感染人类,这种能力不可能自然进化而来,但新研究指向的情况并非如此。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病毒学家迈克尔·伍罗贝说,这项新的研究发现推翻了所谓的“实验室炮制说”以及“人为操纵说”。
或有更多“近亲”
这项新研究表明,与新冠病毒非常相似的冠状病毒存在于自然界。艾利奥特推测,一种或多种冠状病毒可能会感染人类并导致轻微疾病。在另一项研究中,他和同事从老挝人那里采集了血液样本,这些人以收集蝙蝠粪便为生。尽管这些人没有表现出感染新冠病毒的迹象,但研究发现他们携带抗体,似乎是由感染一种类似病毒引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冠病毒类似的冠状病毒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对人类构成致命威胁。因为这些病毒可能无法在人类中传播,或者像一些科学家推测的那样,只会导致小规模的疫情暴发。
但是,重组仍有可能使一种原本“无处可去”的病毒变成一种新的威胁。《纽约时报》指出,如果一只感染了一种冠状病毒的蝙蝠感染了另一种冠状病毒,这两种不同的病毒可能会同时入侵一个细胞。当细胞开始复制这些病毒时,它们的基因被重组,产生新的病毒变种。
因此,找到更多的类似病毒,理清病毒的进化过程,将有助于人们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艾利奥特推测,还有更多新冠病毒的“近亲”有待寻找。他说:“如果我是一个渔夫,我钓不到一条鱼并不意味着河里没有鱼。”
《纽约时报》指出,近几个月在老挝、柬埔寨、中国和泰国发现的其他十多种蝙蝠病毒,或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病毒的“家谱”提供了一些线索,告诉我们潜在的危险毒株潜伏在哪里,以及科学家应该从哪些动物身上寻找这些毒株。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