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准“时与势”的节拍,绍兴越城在大湾区加速崛起

每一个可以预见的变革,都有长久积蓄的起点。固本、思变、破圈,关于城市的成长逻辑,绍兴越城不断重新定义。

今年,恰逢绍兴滨海新区获批设立两周年。从绍兴越城区、高新区、袍江开发区“三区合署”,到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省级“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拔地而起,越城不仅通过“首位度中心城区”的重新定义进入领先赛道,并开始以更高的辨识度、更大的视野拥抱大湾区时代。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从产业固守走向创新驱动、借开放融合提升城市能级,走过悠久的历史,越城的故事,翻到了新的一页。

2020年,越城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以高于浙江平均的增速晋级浙江“千亿俱乐部”;2021年赛迪百强区榜单中,越城整体排名较2019年上升22位,排在绍兴市第二,浙江前十。

机遇,拉大城市发展框架

如果把越城比作一个人,那他算得上是位奋进的“有为青年”。

越城区设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而言,实属年轻。但在传统语境和区域格局中,这位青年,一直都是个追赶者。

2013年之前,越城区是绍兴市本级唯一一个下辖区。在这段时间里,越城区“格局”很小,下辖8个镇街,大部分事权也由市级部门直接承接,以老城区的城市管理为主要职能,发展经济一直不是越城的强项。

“当时,越城的经济产值仅有300亿出头。”翻开档案材料,越城区委办副主任、区档案局(馆)长董湘颐告诉记者,短短8年时间,越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市群抱团发展,都市圈经济崛起,位于杭州湾‘收腹’区位的越城站在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上。2013年,绍兴启动了大城市建设,绍兴县和上虞市先后撤县(市)设区,形成了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区融合发展的格局。”

此后,绍兴不断对既有的空间进行内部优化重构,越城区不断变化。

从横向空间来看,2018年6月,绍兴的越城区与高新区、镜湖新区“三区合并”,越城区增加了近三分之一行政区划面积;之后,越城区又与袍江开发区“合署办公”;2019年,滨海新区设立,与越城区按“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体制架构运作,越城区版图扩大了数倍,各区域间行政壁垒快速打破;今年2月,上虞区沥海街道划归越城,越城区再次扩容,实辖面积达538.6平方千米。

与此同时,纵向的事权也在下放:2017年,753项权力事项由市级单位划转到越城区职能部门;2018年,越城区事权职能拓展到袍江开发区;2020年,市级6个部门将16项职责划入越城区职能部门,滨海新区由越城区全面履行属地管理职能。

幅度如此大的变革,放眼绍兴历史上很少见。

思变,精准驶入产业新赛道

几次调整,激活了越城发展的活水。

越城的发展路径变了。

越城开始“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选择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

若过去的发展方式是做大原有的蛋糕,发展存量,把传统产业的规模继续做大;那如今,越城开始走科技创新引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高端产业作为地方发展的核心引擎,做出一个又一个“新蛋糕”。

如今,越城辖区内有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绍兴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平台。同时,这个区域还是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所在地,高端要素集聚。

今年,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13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20年度评价结果公布,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分获第二、三名。一路上扬的数字曲线,最能说明越城区找准了新赛道。

“项目为王很重要,但产业谋划、项目搭配组合更重要。”越城区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华说,产业布局要“接地气”,“当初,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我们选择了MEMS(微机电系统)和功率器件,因为绍兴有大量民营企业,配置的都是这种芯片,绍兴本地市场就能成为这些引进企业的支撑。”

“除了适合,还要差异化发展。现在,大家都想做生物医药,但很少人看到营养领域,我们就率先建立起‘营养谷’。”在郑华看来,政府就像一个投资商,要尊重市场逻辑,要有产业前瞻眼光。

锚定“链主型”企业,从引进一个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再补齐上下游企业,建成完整产业链,由每个环节上的龙头企业又能延伸出一条新的产业链。

目前,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有中芯绍兴、长电科技、豪威(韦尔)等50亿元以上“链主型”项目,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则引进了浙江医药、昌海生物产业园、越海百奥、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等重点项目。

奋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越城的变化,极大地释放了干部主动服务地方发展的热情,一支真懂产业的干部队伍,是越城蕴涵的最大先机。

“我们不像上海、杭州,别人慕名而来。要引进龙头企业并完善产业链并不容易。但我们有一支充满激情的干部队伍,从招商开始,把产业做好。别人还在想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已经冲上去了。同时,市、区协同做产业,不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区里解决不了的困难,还能直接与市里沟通,办事效率也就更高了。”越城区招商服务二局局长祝国金说,读懂弄通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知识,能与技术人员无障碍交流是区里对每一位招商干部的要求,“只有弄懂了才能知道企业真正需要什么”。

“越城提供的帮助都很实用!”绍兴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吉程深有感触,“就拿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来说,以前,我们公司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需要拿到江苏、上海等地去测试、失效分析,运输、人力都需要成本,时间成本也很大。而在这个园区内,有浙大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那里的实验室都对我们免费开放,我跑到隔壁就可以试验了,光是时间成本就能节省25%。”

作为2019年入驻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该公司仅入驻1年,就已经顺利投产,徐吉程肯定地说,“落地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和企业共生共荣。”越城的考虑,是培育好产业生态。

“所谓产业生态,就是指,我们一个区域的发展已经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它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比如集成电路产业,光是企业是不够的,首要的是项目,我们称之为产业十联动,叫做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在谋划的时候把研究机构、科研单位、高校都同步引入,打造它的产业生态,实际上就是将产城人相融合,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这样它的链条也会越来越完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任宇谈到。

攀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从成绩来看,这几年,越城的发展都踩准了节点,很好地把握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机遇。然而,新兴产业体系的打造,更需要城市枢纽服务和配套功能的完善,这也会反作用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作为浙江大湾区“四大新区”中唯一一个在主城区的新区,越城区、滨海新区以“一线城市”标准,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推动城市与产业相互赋能。创新越城区、滨海新区双向赋能的体制机制,滨海新区只管抓经济发展,所有行政事务交给越城区管理,分工合作、轻装上阵。

越城不仅是一座适宜创新创业的城市,也是一座能更好生活的城市。

硬件上,越城区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以近三年为例,全区拆改面积近850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44条老城区道路改造及立面景观提升工程。市区内基本形成集“公路、高铁、高速、轨道交通、城际地铁、快速道路”于一体的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一个“市域半小时、杭甬半小时、上海一小时”的快速交通圈即将建成。

同时,焕活全域文化基因。“越城区的发展,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离不开文化根源。”在徐军眼里,文化无疑是越城最无可替代的竞争力。

越城区从“千年古城”复兴计划破题,充分挖掘历史、典故,古城围绕一城(越子城)一桥(八字桥)四故里(鲁迅故里、阳明故里、书圣故里、徐渭故里)和4条历史街区做文章。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特色,越子城对应古越文化,书圣故里对应魏晋书法文化,徐渭故里对应明清艺术文化,鲁迅故里对应鲁迅文化,八字桥对应水乡生活文化……古城外,鲁迅外婆家主题村庄安桥头村也正在红火地建设中。

新格局新征程,在越城这块热土上,新的良种在时间的灌溉下,春笋般破土、拔节。不禁让人想起《基督山伯爵》里那句名言,“人类的全部智慧都蕴藏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城市发展,亦是如此。

越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奋进之姿,力证:“这里值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