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极北之境的俄罗斯,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洞,硕大的凹陷宛如地球的一块“伤口”。
尽管外形阴森可怖,仿佛深陷地心的“地狱之门”,但这却是一座价值估计高达130亿英镑(约合1112亿元人民币)的钻石矿坑,堪称世界上最值钱的坑洞!
这座身价千亿的米尔内矿坑,连同米尔内市,长期以来都是俄罗斯的一个谜。而浩大的工程和巨额的财富也并没有带动这个地方走向繁荣,相反,当地居民全都“捧着钻石讨饭”。
神奇的洞穴磁场
美丽的雪原风光
米尔内钻石矿坑洞口直径达1200米,深约525米,相当于161层楼高。一辆有效载荷200-220吨的Blaze矿山车,从地面开到洞穴的底部需要2个小时。
跟这座巨大的矿坑相比,Blaze作为世界最大的卡车之一,行驶其间只不过是一个小黑点而已,宛如一只蚂蚁;周围的房屋在这个深渊面前也显得渺小不可言,仿佛瞬间会被吸附进去一样。
由于洞穴深不见底,地球内部磁场与地表上空的空气形成强大气流,在发生几起坠机事故后,这里被视为了禁飞区域。
独特的地形使得米尔内矿坑看起来有些阴森恐怖,但人烟稀少、美轮美奂的北境风光却给米尔内矿坑平添了一份祥和与宁静。
白雪皑皑的山脉绵延不绝,成片的针叶林郁郁葱葱,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北地特有的熊、鹿和狼,还有珍贵的西伯利亚虎,它们在这里自由地奔跑,繁衍生息。
当地人相信,钻石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是因为它们从一个神仙冻着的手里掉落了下来,是神仙无意间赐予这片土地珍贵的财宝。
能生钱的“聚宝盆”
前苏联的绝密项目
1955年,三名前苏联地质学家在外出考察时发现了金伯利岩,这意味着此地是金刚石的原始矿床,蕴含着丰富的钻石资源。地质学家尤里·哈巴丁当即向莫斯科发了一封加密电报,内容是:“我们点燃了和平之路,太棒了!”
三后年,赫鲁晓夫正式下令进行钻石挖掘。由于当初地质学家发去莫斯科的电报中把这里称作“和平之路”,所以,采矿场也叫做“和平矿场”。
随着采矿业的推进,矿场越挖越大,也越挖越深,伴随其发展起来的,还有周边矿场工人的居住点。1959年,苏联政府在该地区设立了米尔内市。
此后的30年中,米尔内矿场始终保持着每年千万克拉的钻石产量,其中宝石级约占20%,最大单体钻石出土于1980年,重达342.5克拉(68.5克,公开标价5000万美元)。直到1990年,挖到340米深度时,年产量才降低到200万克拉。
在前苏联时期,政府将米尔内矿场的用途视作最高机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严禁外人进入米尔内,当局对任何外国人都持相当怀疑的态度。”
无数珍贵的钻石从这里诞生,转化为巨额的财富充入国库。这些钱是拿去做了什么科研项目,还是买了何种新型武器,没有人知道。相传,当时矿场开采的主要收入为前苏联冷战提供了绝大部分军费。
极端贫富差距
当地居民捧着钻石讨饭
米尔内市被称为俄罗斯的“钻石之都”,采矿是其诞生的源头,也是这里唯一的产业,当地居民多是钻石矿工和他们的家属。
“在我刚搬来这里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被钻石包围。”一位从雅库茨克嫁到米尔内的家庭主妇说。
实际上,钻石都归国家所有,开采是受到严格控制的,采出来的钻石禁止从矿上带出。而且,真正富裕、生活优渥的也只有领导阶层的少部分人。
尽管钻石满地,但这里的居民生活却穷得一塌糊涂!
身处21世纪的现代社会,米尔内不仅没有连通联邦公路,而且距离最近的火车站还有1200公里,数万人的生活用度都只能依赖机场转运,更不用说有电话通讯和网络信号覆盖了。可谓是:出行全靠走,交流全靠吼,钻石铺满地,别的都没有。
此外,由于地处北极圈,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平均气温在零下40℃,最低能达到零下60℃,农作物根本无法生长,因此水果蔬菜在当地非常紧缺。比起天天都能看到的钻石,米尔内人更渴望新鲜的食物。
2004年,俄罗斯政府最终决定关闭米尔内矿场,至此,这座运行长达46年之久的钻石矿场正式停工,只留下一个硕大无比的“伤口”深陷地表。
米尔内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一路走来,它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这座世界最深钻石矿坑的秘密,依旧等着更多人前来探寻……
END
撰文:Sue
图片:electra kay-smith staselnik
etoileshi Pinterest flickr
排版/编辑:栗子喵
本篇文章发表于《环球人文地理》2021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