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贝拉:上海版《乱世佳人》作者,要把《幸存者之歌》唱给世界听

图片
11月13日晚7点30分,作家贝拉“幸存者之歌音乐会”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
“日夜流淌的黄浦江畔是我的母亲河。”出生于上海的加拿大籍作家贝拉说:“我用文学去寻找故乡,以音乐去讲述故事,把《幸存者之歌》唱给世界听,奏响人类命运与共的乐章。”
图片
向世界讲述上海犹太人的故事,传播爱与信念的火种
“在一辆颠簸的马车上/坐着一位姑娘/她的眼中饱含忧伤……流浪民族的悲凉/是全人类之殇……诺亚方舟的船长/站在浦江召唤……”
这些饱含伤感的文字,由贝拉作词、根据犹太民谣歌曲《幸存者之歌》改编。音乐会当晚,这首歌也将由贝拉首次演唱。
贝拉的《幸存者之歌》,以八次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好莱坞顶尖制片人迈克·麦德沃父母二战时期在上海真实经历为蓝本而创作,被称为上海版《乱世佳人》。
图片
《幸存者之歌》(中文版)于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反响热烈;2020年英文版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首发。
贝拉,被誉为当代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作家。她以一双发现爱与美的眼睛,多年来致力于向世界讲述上海犹太人的故事,传播爱与信念的火种,目前已出版《魔咒钢琴》《幸存者之歌》《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等十多部长篇著作。贝拉的作品以爱与信仰为内核,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人道主义精神,犹太人的智慧与幽默以及面对苦难与流浪依然生生不息的乐观坚强。它们在贝拉作品的字里行间闪烁与跳跃。
多年来,贝拉专注“犹太人在上海”文学创作与研究。在过去的20多年,贝拉走访了世界各地曾经在上海生活或出生的犹太人,积累了大量一手史料。“犹太人在上海”系列著作计划为十部。葛浩文(犹太人)是贝拉作品的英译者。凭借《钢琴师》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英国剧作家罗纳德·哈伍德最后遗作《魔咒钢琴》就是根据贝拉同名小说改编,也被称为《钢琴师》姊妹篇。
图片
相较《魔咒钢琴》,《幸存者之歌》更具历史的鲜活度。为了创作,贝拉前后花了几年时间研读上海电信史,并从电信档案系统查到了迈克的父亲大卫在美商上海公司的求职履历文件。她还几次赴美造访迈克的母亲朵拉,获取了更多犹太人在上海的一手史料。
浪漫、温暖、充满力量的爱情故事,被镌刻在了大时代的背景中,作品以通讯技术的爆发节点切入上海的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完整、准确地呈现出上海早期的电信往事与鲜活众生。扎实的创作引发广泛关注。同名纪录片目前正在拍摄制作中,并将在东方卫视播出;“幸存者之歌”大型雕塑已进入铜铸阶段,年底将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揭幕。
文学与音乐交融,讲述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
贝拉在上海出生,早年移居海外,在重返上海后,展现出更宽广的叙述视角,迸发出巨大的创作能量。贝拉表示:“我对文学创作富有使命感与神圣感,那就是每一部作品回归文学本身以外,还应该架起一座座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图片
除了文学创作,贝拉还迷恋音乐与艺术。她曾在以色列钢琴家亚龙·科尔伯格音乐会上独奏钢琴曲《梁祝》,也曾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四年前,她的著作《爱的路上》同名音乐会也曾在上海音乐厅举办。
2012年贝拉去迈克家做客,迈克带她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一位犹太女钢琴家一边讲述在二战时期的家族故事,一边演奏钢琴,贝拉深受感染与触动。
这场音乐会上所有曲目均来源于世界名曲和犹太民谣。除了展现犹太人的智慧以及当年迈克一家在上海时靠着爱与信仰的力量,拥有精彩人生的经历外,更呈现了贝拉的“故乡”上海的海纳百川——在这座城市,上海人与犹太人患难与共,命运相连,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包容友爱与国际大爱的难忘篇章。
图片
在本次音乐会上,除贝拉外,公众熟知的一些重量级演出嘉宾也将登场,他们分别是:担任本次音乐会主持人的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晨光,电影《佐罗》配音演员、配音艺术家童自荣,上海电视台主持人、配音演员刘家祯,上海电视台主持人、“燕子姐姐”陈燕华,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小群,音乐制作人、吉他演奏家陈功,萨克斯演奏家叶树伟,以色列钢琴演奏家索尔卡,以色列舞蹈家尤金与阿耐斯泰西亚夫妇等。
艺术家朋友们将用演奏、演唱、舞蹈和朗诵的方式与贝拉一起,共同唱响人类命运与共的旋律。这场音乐会还得到了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支持。音乐会上还将有数百名在沪外籍人士包括留学生、外企高层以及数十位驻沪总领事、外交官等参加,音乐会全程同步英文字幕。
新冠疫情的阴霾并未散尽,艺术投射出的温暖、坚韧、希望的光芒,从来都是人类在砥砺前行时不可或缺的力量。贝拉期望,“幸存者之歌音乐会”的举办,能为大家带来一场充满爱与信仰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