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士兵冲锋时,重机枪在后面掩护射击,如何避免误伤自己人?

在很多战争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个这样的镜头,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我军士兵排山倒海般的向前敌人阵地冲锋,可是后面的重机枪还在不停的往前掩护射击。于是有人就提出质疑,当士兵向前冲锋的时候,后方扫射的机枪,就不怕打到自己人吗?
图片
一般来说,机枪分为两种,一种是轻机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用机枪。另一种是重机枪,或者统一机枪。轻机枪同行配属于步兵班,是步兵班的火力核心,大部分的班组战术都是围绕轻机枪展开的,因此班用机枪需要与步兵班一起冲锋前进,在班长的指挥下,与其他步枪手密切配备。步兵班的各小组之间的间距大都在十米左右,并且分别承担各自范围内的攻击扇面,因此轻机枪在步兵班内的战斗,射向射界的考虑与普通步枪相同。
图片
第二种是重机枪,由于重机枪很少由单兵操作,这就在掩护部队冲锋的时候,重机枪或机枪组不可能紧跟到步兵身后,更多都是在步兵后方进行掩护,重机枪的机枪手在后面射击时,是如何避免击中自己人的?避免机枪手的射击火线误伤到队友呢?
很简单,两个办法:
一是给机枪划分好射界,冲锋的士兵就在机枪射界的扇面中间前进。冲锋的各部队之间留有火力通道,让重机枪发射的子弹从无人的火力通道中通过,重机枪射击要随时检查机枪火力是否越过界限。通常,步兵进攻的战斗队形是一个带有纵深的梯形,而重机枪则是以梯形斜边为限制射界,以一定的角度进行侧面射击,这叫“间隙射击”。没错,重机枪大部分射击都是侧射的间隙射击。
图片
在过去,我们军队的步兵营通常由5个连组成,除了3个步兵连,还有炮兵连和机枪连。在战时,炮兵连的迫击炮由营长亲自掌握,而机枪连则以机枪排为单位分解加强到步兵连。担任主攻的步兵连通常会配属4-6挺重机枪,重机枪的射击阵地通常布置在步兵连阵地或战斗队形的两侧。
而影视剧中之所以把机枪设置在队友的后面,完全是为了视觉效果,如果把机枪设置在远处,那么就无法完成机枪与冲锋的同时拍摄。
图片
重机枪的枪架上有高低机和方向机,具有高低射界锁止装置,战前协调规定好射界,射击前锁住枪身仰角和方向射界,然后才能射击。
机枪阵地所处的位置,一般都由有经验的指挥官来部署,尽量确保不和步兵路径线相冲突。机枪的方向射界会在战斗前按照进攻通路上的显著标志物来划定,例如一棵树或一块岩石。机枪手在没有得到指令前,是不能随便改动射界的。然后机枪手射击时要随时检查机枪火力是否越过界限,防止机枪子弹从背后打中步兵进攻队形。
图片
二是超越射击。如果在冲锋的时候,前面冲锋士兵位置的挡住了机枪的射击角度怎么办呢?这是就需要进行超越射击。子弹的飞行弹道是弧形的,中段都要超过人体高度,例如53式机枪弹在1000米射程上的最大弹道高度甚至要超过7米。通过查射表就可知机枪的安全射界是多少,装定超越射击标尺,然后就可尽情地开火了。
在超越射击时,重机枪的子弹会在己方步兵头上3米以上越过。专业术语叫做超越射击的安全角。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机枪班长根据机枪到己方分队的距离,通过望远镜或测量仪器算出安全角的密位数,再形成诸元装订指令。在紧急情况下,这个超越射击的安全角也可以用左手的手指来简易测量。
图片
班长伸直手臂,横伸相应的指幅,眼睛和手臂的高度与枪身同高。一般情况下,当机枪到己方分队距离为100米时,这个超越射击的安全角为2指幅高。当机枪到己方分队距离为200米-800米的时候,这个安全角度为1指幅,也就是只有一个食指的高度。
重机枪连发射击的子弹群实际上会形成一个纵向截面为锥形的打击面,落地后即生成一个椭圆形的打击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纵深散布射击区域”。
图片
机枪与步兵的配合作战很考验一支军队的战斗素质。在战斗中,为了避免机枪的误伤,除了机枪手在班排长指挥下事先设定高低和方向射界,还需要灵活反应,与冲锋士兵们的密切配合。
例如由于地形的限制不能实施高于人体高度的超越射击,这时可以让进攻的士兵们卧倒并匍匐前进,这样就可以用接近平射的角度以重机枪火力猛烈打击敌人和压制敌人火力,然后我方机枪突然停止射击,战士们利用机枪射击暂停的间隙跃起冲锋,如此反复。
图片
总之,重机枪的战斗非常复杂,其战术变化足以写一本书,训练有素的部队会将重机枪和步兵的相互配合变成一种战斗艺术,扬长去短,在发扬重机枪猛烈火力的同时,还能让步兵班组的进攻迅猛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