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径八行动 谋划大埔新五年

五年时间流转,大埔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城乡旧貌换新颜、村民摘帽脱贫奔小康……美丽生活正在照进山城现实。
近期,中国共产党大埔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深刻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确定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思路举措。
展望“十四五”,“1568”工作思路已谋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埔县将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地,推动大埔全面振兴发展。
历史总是在继往开来中谱写,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成就。
“过去五年的砥砺奋进,为大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将信心满怀,坚定前行。”大埔县委书记黄增国说,大埔要在全面振兴发展的新长征路上展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实现步步高,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新成效
城乡美美与共 发展提质增效
“现在大潮高速通了,镇与镇、村与村之间也铺了柏油路。对在外工作的村民来说出行更加方便,逢年过节想回就回。”今年国庆节期间返乡的市民丘叔说,看着灯火通明的县城街道,他不禁感叹。
五年之变,是大埔县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精心实施“生态立县、实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思路的成果。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大埔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县委书记黄增国代表十二届县委作题为《奋勇争先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地 感恩奋进推动大埔全面振兴发展》的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大埔县的发展实践。
五年的砥砺奋进,背后有着全县上下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这五年,大埔县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结合红色党建引领,发挥红色村效应,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建设了三河镇旧寨村、枫朗镇大埔角村、茶阳镇太宁村3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此外,通过实施“头雁”工程、“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健全本土人才回引等机制,优化提升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在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的前提下,过去的五年,大埔县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两手抓”,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陶瓷产业基地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升级为省级产业转移园,创建蜜柚、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4家;生态建设欣欣向荣:创建世界长寿乡、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最美中国旅游县、中国候鸟旅养小城百佳榜……
一系列的荣誉,来源于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也不断增强大埔的发展活力。
对外,大埔构建融湾联海快速通道交通,从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通车,再到谋划列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的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从G235国道、S222省道升级改造,再到湖寮至枫朗一级公路等干线交通项目有序推进,“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交通架构初步形成。
对内,完成县级和乡镇机构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1428项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52项可查询事项进驻“粤省事·梅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镇级政务服务平台可办理服务事项852项,实现“零距离”“就近办”,只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在活力竞相迸发中,也增强了大埔大胆谋项目争项目的信心。纵观2016年以来,大埔电厂、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三河坝干部学院等重点项目蓄势发力,让大埔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有了大项目攻城拔寨,大埔还不忘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年中,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805户10478人脱贫,57个省定相对贫困村摘帽;投入13.45亿元推进西岭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新增学位8990个;投入16.7亿元新建(改扩建)医院22间,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232间;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
如今走进大埔,不仅县城扩容提质换新颜,乡镇之中的高陂青花瓷小镇南部交通中心、经济中心雏形已现;大麻商贸古镇再现活力;茶阳千年古镇焕发新机;三河红色小城镇、百侯历史文化小镇等建设步伐加快。“一主三附多点”城镇发展架构初步形成,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埔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绘就新蓝图
“1568”明确未来五年奋斗目标
“我们面前站立手拿望远镜的就是英雄蔡晴川营长。1927年10月4日凌晨,为掩护主力起义军撤离,蔡晴川和全营官兵在三河坝奋勇抵抗,壮烈牺牲!”近中午时,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仍有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战役再现的铜像前,讲解员正向游客动情描述。
“尽管有疫情的影响,今年到现在依然有超过80万人次游客前来游览。”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宣传讲解股股长刘南海说,红色文化旅游热的兴起,正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而今,红色资源仍在不断转变为发展动力。大埔将把建设中的三河坝干部学院打造成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合作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和实训平台。
这是大埔建设忠诚担当的原中央苏区县的有力体现。
在今年中国共产党大埔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谋划未来五年的蓝图中,提出了“1568”思路举措,明确了大埔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即坚持“一个统领”,走好“五大发展路径”,推动“六个走在前列”,实施“八大行动”。
坚持“一个统领”,就是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谋划工作的坐标原点、推进工作的根本原则、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尺,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凝聚起接续奋斗推动大埔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走好“五大发展路径”,指要建设忠诚担当的原中央苏区县、秀美宜居的绿色生态县、文化繁荣的人文毓秀县、产业兴旺的创新活力县、和谐有序的平安法治县。围绕以上路径,大埔将分别打造全国红色资源保护示范带、“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文化强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广东省产业集聚升级示范区、全国基层法治治理体系示范县。
推动“六个走在前列”,则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平安建设等6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实现走在全市前列。
去年伊始,在大埔县谋划的五年蓝图中已勾勒出了不少色彩。
国家生态功能区考核获得中央奖补资金1.9亿元;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结果大埔县夺得全省、全市“双第一”;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
立足新起点,围绕今后五年的“五大发展路径”,大埔县委提出,要在奋战新征程上展现大埔风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大埔担当、在坚定文化自信上展现大埔风采、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展现大埔作为、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上展现大埔情怀,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地,推动大埔全面振兴发展。
奋斗五年,一幅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大埔画卷值得期待。
实施新举措
“八大行动”勾勒发展施工图
擘画蓝图定方向,久久为功立潮头。
围绕“1568”思路,大埔县以“八大行动”勾勒出了未来发展的施工图。
“做好今后的工作,大埔县将实施生态提升行动、产业升级行动、招才引智行动、有效投资行动、乡村建设行动、魅力新城行动、平安大埔行动、民生幸福行动。”此次党代会上黄增国说,全县上下要以赶考的姿态前行、用决战的状态实干,认真实施“八大行动”,脚踏实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计划投资额逾110亿元,届时大埔将成为全省能源大县!今年8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刷屏大埔人的朋友圈。抽水蓄能电站、陆上风电开发等两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的签约,为大埔发展带了更多绿色变革。
这是大埔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实施生态提升行动的生动注脚。
围绕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埔县还提出,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实施产业升级行动。即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精特色现代农业,做强陶瓷电力产业,做大健康养生产业,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做特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的四梁八柱。
其中在做特新兴产业方面,今年大埔县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县首家应用5G技术建设智慧工厂的制造业企业。通过“5G+智慧工厂”的应用,该企业将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5G网络和云平台应用,加强能耗监测及管理。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提高产品检测精度,对电池电压、容量与内阻进行品质监测与数据分析等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抢占市场制高点,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大埔县还提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招才引智行动。
今年10月,大埔县与嘉应学院、深圳市万德福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嘉应学院陶瓷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选址位于桃源镇新东村。
依托原有的陶瓷产业基础,开展校企地合作,大埔县将致力于培养陶瓷行业高层次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集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技术研发和行业转型升级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基地。
据悉,在新东村和桃星村之间的桃源镇陶瓷工业园里,已有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欣红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大埔县顺兴陶瓷有限公司等10多家陶瓷企业进驻,近200名新东村的村民在此工作。“在一个村庄里建设一所高标准的陶瓷产业学院,这对于我们而言是极大好消息,我们将紧抓机遇,让百年窑火烧得更旺。”新东村党支部书记钟河源说。
目前,为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大埔县还提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实施有效投资行动。从特色产业、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民生生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积极争取促转型、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项目。
发展是第一要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更是发展的基础保障。
围绕乡村建设、魅力新城、平安大埔、民生幸福等相关行动指南,大埔还提出了系列小目标:到2025年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到2023年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到2023年创建全国基层法治治理体系示范县、创建一批“洁净社区”“美丽街区”“精品小区”、坚持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
蓝图已经绘就,美好的现实仍须策马扬鞭。
■数说大埔这五年
◎管党治党坚强有力
聚焦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基层党建,通过“1+N”模式,创建红色党建品牌;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考评制度,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三河镇旧寨村“343”党建模式得到省里充分肯定,茶阳镇太宁村“板凳会议”、枫朗镇“小延安·大埔角”品牌经验被《南方日报》等报道。
◎脱贫奔康全面胜利
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805户10478人全部脱贫,有劳动能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9万元;57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以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1.15万元提升到2020年1.58万元。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98.45亿元(预计数,下同),比2016年增长26%,规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比2016年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3:20.6:50.1。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5元,比2016年增长34.2%。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4家。成功创建蜜柚、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投入15.46亿元,完成县城“九街一场”、大埔大道等12条市政道路(一期),工业园大道和西湖公园、梅河公园等提质升级工程,以及梅河、财政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高陂青花瓷小镇南部交通中心、经济中心雏形已现;大麻圩镇商贸古镇再现活力;茶阳镇千年古镇焕发新机;三河红色小镇、百侯历史文化小镇等建设步伐加快,“一主三附多点”城镇发展架构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升到48.2%。北塘村、漳北村入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大埔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称号。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投入121.5亿元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增加公路通车里程720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22.1%;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0公里,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列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
深化“放管服”改革,1428项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52项可查询事项进驻“粤省事·梅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镇级政务服务平台可办理服务事项852项,实现“零距离”“就近办”。
2016年以来,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2.75亿元,其中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项,累计完成277.8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投入13.45亿元推进西岭实验学校、城东实验学校、虎山中学教学楼、高陂镇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新增学位8990个;成立县教育发展基金会,筹集捐款2.37亿元。
投入16.7亿元新建(改扩建)医院22间,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232间。
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平安创建知晓率排在省市前列,荣获“广东省最安全城市”称号。
文/马吉池 余灏
图/袁群华